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认识网络自我教育特点,加强思想教育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具有显的自我教育特点,多功能性、自由自发和利弊兼具是当前青少年网上自我教育的行为特点,充分认识引导青少年网上自我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净化网络信息环境,加强对青少年网上自我教育行为的引导。  相似文献   

2.
本文具体阐述了受网络环境影响的青少年另类的心态特点和严重的警示危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网络学习,重视行为纠偏,呼唤文化回归的网上育人和网下引导有机结合的教育方法"。并以此构建青少年健康向上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3.
李新梅 《考试周刊》2007,(21):12-13
网络用户的发展状况出现明显的低龄化趋势,青少年的网络活动状况堪忧,网络道德建设亟待加强。综观青少年的各种网络行为,大多为满足精神利益需求。因此,用精神利益的引导来规范青少年的网络行为,对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由于青少年本身法制观念的缺失,以及家长和学校对青少年的上网行为缺乏有效的教育和引导,青少年网络犯罪频频发生,已经成为一个令人头痛的社会问题。要想有效控制和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社会、家长和学校就要加强青少年的网络道德修养教育,引导他们健康地利用互联网。同时,管理部门应采取技术防范措施,优化网络环境,避免青少年受到互联网不良信息的影响和毒害。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社会支持的角度透视青少年的网络行为,试就当前青少年的网络生活状况、网络社会支持现状以及当前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与青少年网络生活脱节的症结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并就青少年网络生活的负效应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网络愤青是指在网络语境下非理性表达爱国主义的青少年群体。当前,网络语境下我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表达尚存在若干问题,具体表现为:网络愤青言辞从众,缺乏对爱国主义的理性思考;行为偏激,缺乏对国家发展的自我批评;思想极端,缺乏对民族主义的正确认识。在网络语境下,青少年应当懂得理性爱国,避免网络舆论引导的恶性循环,正确对待国家与民族发展,防止极端民族主义行为出现。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网络成瘾干预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成瘾是青少年经常发生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成瘾行为,它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很大的伤害性。对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进行有效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心理干预、药物干预、社会干预三个视角考察了国内外近年来青少年网络成瘾干预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现有研究的问题与未来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8.
网络侵害行为已成为青少年攻击行为的重要方式,已有研究从青少年网络侵害行为内涵、与传统欺负行为的关系、测量方法、心理加工过程、前因变量与后果变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未来需要继续深化对网络侵害行为内涵结构认识,编制有效的测量工具,加强实验研究,建构理论机制,探索符合我国实际、行之有效的引导、预防与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9.
网络审丑即对网络事件中的低俗、丑恶事件或人物进行关注、追捧、审视的行为。网络审丑是一种二元的互动,青少年网民是网络审丑一方的主力。目前网络上泛化的审丑现象,颠覆了青少年网民的审美观,使青少年网民的追求庸俗化、精神空虚化,极大地危害着他们的人格健全发展。研究网络审丑泛化对于青少年的危害,可以对症下药,引导网络主流文化健康发展,培养青少年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网络在这几年的巨大发展,从正反两面分析了网络对社会发展及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巨大作用和网络带给社会尤其是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思考如何引导和帮助青少年趋利避害,用好网络.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对大学生网络行为引导和管理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本文着重提出了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引导思路和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2.
网络给我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目前青少年不合理使用网络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网络游戏成瘾已成为目前青少年中相当严重的社会现象。网络情境的虚拟性、资源的丰富性和信息的开放性导致了青少年思辨能力的迷失,家长和教育者应该首先引导孩子发现问题,在传授分析问题技巧的同时帮助养成健康的网络行为,从而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思辨能力,选择恰当的网络行为,合理地利用网络。  相似文献   

13.
网络短视频已经成为当代青少年休闲娱乐和信息接触的重要方式,其极易引发成瘾的系统设计和良莠不齐的传播内容会损害青少年构建自我同一性的心理能力,引发青少年自我同一性早闭、扩散或延缓,造成同一性危机。为了降低短视频对青少年同一性发展的负面影响,应针对青少年不同同一性风格进行分别指导,满足青少年的基本心理需求,降低短视频成瘾可能性,同时加强对青少年网络短视频使用行为的引导和监督。  相似文献   

14.
积极引导青少年正确面对网络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是时代与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文化对当代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和行为方式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如何积极引导教育青少年对互联网以及网络文化的正确认识,消除负面影响,是教育工作者亟待研究、解决的新课题。本文认为应该直面互联网对青少年的作用,以疏导为主,提高青少年的网络素质,采取积极措施逐一破解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负性生活事件对青少年网络欺凌行为的影响,以及愤怒反刍和网络去抑制在这一影响中的作用,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愤怒反刍量表、网络欺凌行为问卷和网络去抑制量表对610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其一,在控制性别和年龄后,负性生活事件显著地正向预测青少年的网络欺凌行为。其二,愤怒反刍在负性生活事件与网络欺凌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中介作用。其三,网络去抑制在愤怒反刍与网络欺凌行为之间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青少年的网络去抑制水平越高,愤怒反刍对网络欺凌行为的正向预测作用越强。这一研究结果对减少网络欺凌行为的干预措施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当代青少年在享受网络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网络带来的冲击,产生手机依赖、网络成瘾、信息焦虑等问题性网络使用,形成数字压力。根据我国青少年数字压力的现状及特征,科学管理青少年数字压力需要个人、家庭、学校三方面合力,重点在于家校联合合理规范青少年的网络使用行为,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网络价值观与网络使用观,提升其网络操作能力与网络素养等。  相似文献   

17.
社交网站鼓励以自我为中心和真诚的表达,但同时也增加了在网络中的敌意性表达,这种网络过激行为还可能增加个体在现实生活中的暴力风险.尤其对于青少年来说,既可能成为这种行为的实施者,也可能成为受害者.因此,探究网络过激行为的影响因素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有助于引导青少年更好地理解网络礼仪.  相似文献   

18.
论电视文化对青少年精神心理和行为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 ,揭示了电视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对青少年的精神心理和行为方式引起的的负面作用。旨在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电视媒介 ,呼吁传播部门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健康的电视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9.
移动社交网络作为现实社会交往方式的必要补充,已经渗透到青少年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对青少年的心理与行为发展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研究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分析并结合研究目的,构建了包括移动社交网络愉悦度认知、移动社交网络信息可用度认知、移动社交网络互动程度认知、移动社交网络信任度认知,以及移动社交网络接受和使用意向五个方面内容的研究框架。通过调查分析,揭示了青少年对移动社交网络使用所持有的基本态度,为从多学科交叉视角开展青少年移动社交网络使用行为研究提供前期基础,也为引导青少年合理使用移动社交网络提供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现象日渐增多,其负面影响不可低估。本文提出实施青少年学生网络行为道德规范的主要途径为:加强政府引导、强化社会管理、深化学校教育、重视家庭影响、提高个人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