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自清来宁波时在一九二四年二月,这年的春节是二月四日,他在温州和家人一起过了年就只身到宁波来了。《朱自清年表》说是一九二四年八月就聘宁波省立四中国文教员,显然是误记。朱自清由一九二三年初春任教于温州省立十中,他在该校只教了一个学期书。最后在温州写了《绿》,落款年月为二月八月,即这年的正月初四,而写于宁波的《白水漈》则是三月十六日。此可推知朱自清大约是二月下旬来宁波的。于一九二五年八月离开,由俞平伯推荐,前往清华大学任教。他在宁波生活了一年半光景。朱自清是应浙江省立第四中学(即今宁波一中前身)校长经亨颐之聘来宁波任教的,相继到来的有夏丐尊、方光焘、刘延  相似文献   

2.
朱自清先生的早期散文《绿》,原是《温州的踪迹》中的一篇。这篇游记体的写景散文,是作者一九二四年二月八日写的,但文中所记的第二次到仙岩的时间,却大约是一九二三年的秋天。那时,作者在温州浙江省立第十中学(兼师范部)任国文教员。《温州的踪迹》中的诸篇,就写于这一时期。文中所记的梅雨潭在浙江  相似文献   

3.
朱自清是把散文当诗来写的,这是我们读到他的《绿》之后,自然而然产生的一种感受。凭着诗人精确的观察和细腻的抒写,自然景色充满了诗情画意。《绿》是朱自清《温州的踪迹》的四篇散文之一。《温州的踪迹》陆续写成于1924年2月至4月,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其时,朱先生在温州任浙江省立第十中学国文教员。温州,旧称永嘉,山川秀丽,是南北朝时代著名诗人谢灵运游览的胜地。《绿》中的仙岩,是位于浙江瑞安东北四十余里的一座名山。山顶有黄帝池,广二十余亩,水分八脉,倾流而注为深潭,风景极为幽峭美丽。朱先生在温州时,去过两次仙…  相似文献   

4.
正林斤澜档案祖籍——浙江温州出生地——浙江温州百里坊出生日——1923年6月1日逝世日——2009年4月11日原名——林庆澜,曾用名林杰、鲁林杰职业——作家、诗人、评论家生平经历——林斤澜出生在一个温州小镇的教师家庭中,父亲是教员,兄弟姐妹十人,是个多子女的家庭。林斤澜从小学时就开始阅读文学名著,童年的阅读修养和少年的独立生活体验,为他日后走上文学创作道路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他15岁起就离家独立生活。15岁的林斤澜在温州中学初中部毕业后,因抗日战争爆发,离开学校参加抗日宣传工作,不久便转入温台地区的地下斗争。1943年至1945年在四  相似文献   

5.
读《绿》     
《绿》,原为《温州的踪迹》之二,是一篇游记体的抒情小品。它写于一九二四年二月八日,但所记的第二次去仙岩的时间,大约是前一年的秋天,这可以其内容为证。那时,作者在温州中学教书。梅雨潭在浙江瑞安县仙岩山下,离温州不远。这一名胜通常为人们所注目的特色,是那瀑布撞击岩棱而飞溅起来的水花——梅雨。但作者游览时,意外地发现了碧  相似文献   

6.
在谈论巴人(王任叔)早年在宁波从事新文学活动的文章中,似乎只提到他参加过“雪花社”。其实,他还是宁波早期最大的新文学团体“春风学社”的发起人和主要台柱之一。一九二四年五月二十六日出版的文学研究会会刊《文学》周刊第一二三期上,刊有张天一《宁波的文学界》一文,涉及到巴人早期的文学活动。因为这方面的材料很少,故略作介绍。该文提到,大约“五四”的第二年,宁波白衣寺佛教孤儿院的青年教师王吟雪加入了上  相似文献   

7.
1932 (民国 2 1年 )7月 5日 ,私立建国中学成立 ,校址在经四路小纬六路 ,校长陆苇村。本月 ,山东省立医科学校成立 ,并设附属医院。校址位于趵突泉前街原公立工专旧址。设医学科 ,学制 5年。在校生 50人 ,教员 1 8人 ,职员 7人。省立第一乡师根据省教育厅规定 ,学制改为 4年。1 1月 2 4日 ,省立高中三年级学生向教育厅请愿 ,要求停止会考未获准 ,举行罢课。省立第一中学以及正谊、东鲁、爱美、渤海中学学生为支援省立高中相继罢课 ,参加罢课学生共 1 0 0 0余人。本月 ,私立渤海中学成立 ,1 934年改校名为济鲁中学。省立第一中学学生自发取消…  相似文献   

8.
在永兴县城,有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这便是永兴一中。该校的前身是湖南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一九一二年创办于衡阳。后来几经辗转,易名为省立第六中学、省立衡阳女子中学。一九四一年迁来永兴安陵书院,为省立第三中学。一九五三年改为永兴县第一中学。在七十年的办学历程中,该校为祖国和民族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很早以前,该校就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三女师”时期,毛泽东同志多次来校宣传马列主义,开展建党建团工作。恽代英同志曾在这里执教,毛泽东同志的堂妹毛泽健曾任该校党支部书记。一九二四年前后,夏明翰烈士的妹妹夏明衡,李立三同志的胞妹李祗欣,陶铸同志的爱人曾志等,都曾荟萃于此。在共产主义思潮鼓舞下,该校进步  相似文献   

9.
朱自清先生不仅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 ,也是重要的语文教育家。早年他从北大毕业后 ,先后在浙江省立一师、江苏省立八中、中国公学中学部、浙江省立十中、春晖中学等校担任语文教员。 40年代初期 ,他在担任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时 ,主持创办了《国文月刊》 ,并与叶圣陶合作出版了《国文教学》,对中学语文教学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在朱自清的语文教育思想中 ,作文教学理论是一个重要方面。朱自清认为当时中学生在作文方面存在这样几个弊病 :一是急功近利。“总想创作 ,又急于发表。不感到实际的需要 ,读和作都只是为人 ,都只是奉行功令 ;自然免…  相似文献   

10.
朱自清,1898年出生于江苏东海,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从1920年夏到1925年夏,整整五年时间,朱自清先后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扬州江苏省立第八中学、上海中国公学中学部、浙江第六师范学校、温州浙江第十中学、浙江省立第四中学、浙江白马湖春晖中学等校任国文教师。朱自清对当官没有丝毫兴趣,对教育却情有独钟。早在北大读书期间,朱自清就开始关注教育。当年邓中夏在蔡元培、李大钊的支持下,发起组织了“平民教育讲演团”,朱自清主动报了名,并积极参加讲演团的各项活动。即使在毕业临考的关键时刻,朱自清也是一如既往地参加。通过参加…  相似文献   

11.
在无产阶级文坛上驰骋了近六十个春秋的郭沫若,经历过一个由革命民主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由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到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思想转变过程。开始这种思想质变的时间,他自己说是一九二四年:“在一九二四年,我中止了前期创造社的纯文艺活动,开始转入了对于辩证唯物论的深入的认识,在这儿使我的思想生出了一个转机”,“不仅在思想上生出了一个转机,就在生活上也生出了一个转机”。这里说的“转机”,就是他从此“初步转向马克思主义方面来”了,迈开了逐步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可贵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2.
黄家泽     
黄家泽(1907~1985),号石潭,晚年号金山老人,生干潮州北门金城巷。 他自幼喜爱美术,10岁时就能临摹巨幅人物画。1928年7月新加坡南洋美术学校毕业,考进上海美术专门学校,得到校长刘海粟的指导,是刘海粟、王个移、诸乐三的入室弟子。1930年7月毕业后,留校任教。1932年回广东从事教育工作,曾任海丰县立中学图工教员半年。翌年9月,应同学刘昌潮之约,任教于省立韩山师范学校(当时为广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专任图工教员兼导师,  相似文献   

13.
"雁山云影,瓯海潮踪,看钟灵毓秀,桃李葱茏。怀籀亭边勤讲诵,中山精舍坐春风。英奇匡国,作圣启蒙,上下古今一冶,东西学艺攸同。"这是朱自清1923年为浙江温州中学的前身——温州省立第十中学创作的校歌。其中的"英奇匡国,作圣启蒙",成为温州中学的校训,流传90年,无人能改。历史并非昨日黄花。近来,我读了一些关于民国教育的书,深为那一代人的教育情怀和理想所感动。在山河  相似文献   

14.
异于鲁迅通常风格的散文诗《野草》,是一九二四年九月到一九二六年四月--差不多和他的小说集《彷徨》同时的创作。鲁迅在致肖军的信中曾说:“我的那一本《野草》,技术并不算坏,但心情太颓唐了,因为那是我碰了许多钉子之后写出来的。”(《鲁迅书信集》,上卷,六三六页)这里说的“技术并不算坏”,一点也不夸大。下面,结合作者当时的“心情”,对《野草》的“技术”作点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饶锷     
饶锷(1889~1931),名宝璇,后改名锷,字纯钩,自号钝庵,又号尊园居士。潮州城内人。他于1920年、1923年两度受聘为省立第二师范学校(韩山师范学院前身)国文教员。韩山师范学院民国档案卷367页14“教员一览表,民国□□年五月广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报告”:姓名:饶锷。籍贯:潮安。履历:上海民国法律学校毕业。职务:国文教员……  相似文献   

16.
一九二四年,叶赛宁在高加索创作了他最著名的《波斯组曲》,接着,在一九二四年末到一九二五年初,他又创作了抒情叙事史诗《安娜·斯涅金娜》。这是叶赛宁诗歌宝库中的一对明珠,而相比之下,后者更胜于前者。当时叶赛宁就曾在给《巴库工人报》的编辑恰金的信中写道:“我觉得,它(《安娜·斯涅金娜》)比我所写的一切诗都好”(1924年12月24日)。在一九二四年到一九二五年间,叶赛宁写了一百首诗,包括一些长诗,单从数量而言,就是他在一九一九年到一九二三年间发表的诗的一倍以上,而《安娜·斯涅金娜》则是最后的一部长诗。它象一个焦点般集中了诗人这两年间创作  相似文献   

17.
1912年春,毛泽东以“名列第一”的优异成绩,考入湖南省第一高等中学,在该校读了半年书。24年后,也就是1936年,毛泽东在延安,同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谈话中,①回忆了在该校读书的情况:“我的下一个求学经历是在省立第一中学。我花了一块钱报名,参加了入学考试,发榜时名列第一。这是一所很大的大学校,有许多学生,毕业生更是难以计数。那里的一位国文教员对我帮助很大,因为我有文学爱好,所以他对我发生兴趣。这位教员借给我一部《御批通鉴》,里面有乾隆皇帝的谕旨和御批。”这里,毛泽东深情地提到“对我帮助很大…  相似文献   

18.
夏丐尊是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的最重要奠基人之一。他从1908年起,相继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长沙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宁波浙江省立第四中学、上虞私立春晖中学、上海私立南屏女子中学等校任教。前后数十载,致力于中学语文教学实践。1932年,他与傅东华等发起组织中国语文教育学会。同时,他还创办杂志、撰写论著,宣传现代语文教育。如《中学生》、《文章作法》、《文章讲话》等。他和叶圣陶合著的《文心》,曾风行一时,日本《新中国事典》称它在“国语教育史上划了一个时代。”总之,夏丐尊先生毕生为建立具有民族特色的我国现代语文教育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厦门一中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它创建于1906年,当时称厦门中学堂,创立之初就继承了玉屏书院的衣钵,玉屏书院建于1751年,那应该是厦门最早的“中学”了。学校于1912年改名思明中学。1917年春收归省立,称省立十三中。1929年改称省立厦门中学(简称省中)。19  相似文献   

20.
<正>朱铎画印朱铎(1876-1945),字庆廷,一字警予,号半亩花农,福建莆田城郊七步村人,原仅肄业于私塾,以自学成为著名画家。民国初曾任省立第十中学(今莆一中)美术教员。后辞教职,供职商行。20世纪30年代曾在涵江宫口"知者来"寓所设立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