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为调研对象,全面剖析了这一深度贫困县农村留守妇女无业问题相对严重、就业质量较差、劳动权益问题突出等就业现状,进而从农村留守妇女自身素质、地区限制以及政府等方面剖析了原因,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留守妇女自身素质、打造农村就业体系建设、改善政府政策制度等促进留守妇女就业的策略,让贫困地区留守妇女主动、自信、坚定地走上就业脱贫之路,助力国家实现2020目标,为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论就业性别歧视——一种社会学分析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就业领域中的性别歧视问题已成为影响女性自身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的巨大障碍。男女两性在就业机会、工作规定以及职业与收入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传统观念的影响、经济因素的制约以及政府政策失灵等因素是造成两性就业差异的主要原因。女性面对市场要增强自信,提高自身素质;同时政府要给予女性“自然成本”以社会化补偿;还应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以及与劳动力市场相关的法律和政策,构建一种新型的性别文化。以弥合就业性别歧视。  相似文献   

3.
农村留守劳动力教育需求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农村留守劳动力是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的中坚力量。教育是培养和造就农村新型劳动力的主要途径。农村留守劳动力教育需求受各种因素影响,不仅包括客观条件限制,也包括留守劳动力自身主观认识影响。从调查来看,制约农村留守劳动力教育需求因素主要包括个人特征、培训条件、培训资源和培训收益。  相似文献   

4.
主要由于社会劳动力供需矛盾和自身素质限制,征地后农转非人员就业问题突出,影响了城市化的正常进行.需要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经济、就业培训和政府制定有关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外出劳动力以男性为主体,老人、妇女和孩子留在户籍地,在我们研究留守儿童的同时,还有另外一个群体即农村留守妇女也引起了学者的关注。留守妇女,也称留守妻子,指丈夫外出后单独或与其他家庭成员居住在户籍地的妇女。本文主要围绕着农村留守妇女的产生、现状及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的思考等展开,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伴随农村男性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对"留守妇女"这一特殊群体应当给予更多关注,本文以吉林省四平地区为例,分析了农村留守妇女的生存现状,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目前,各行各业中的农村外出劳动力就业能力虽呈现出逐步上升趋势,但由于许多外出劳动力文化素质低下,受教育程度、劳动技能、传统就业观念和意识等自身因素的限制以及缺乏必要的外出就业保障等因素的影响,就业前景并不乐观.试图从我国农村外出劳动力就业能力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等几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农村留守妇女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既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妇女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但是目前农村留守妇女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仍然存在着很多制约因素,应通过丰富农村留守妇女教育的内容、拓展思想道德教育的新形式、加大对留守妇女思想道德建设的投入以及加强妇联等相关部门的合作等方式来确保农村留守妇女的思想道德教育顺利进行,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有着积极的效应,能够吸纳大量农村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提高农村妇女地位、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但收入的比较效应、农民自身素质、乡村旅游持续发展和经营模式都会影响农村劳动力向乡村旅游的转移。在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乡村旅游的转移的过程中,要坚持本地化和政府主导的原则,通过一产带三产的模式,实现农村劳动力向乡村旅游的顺利转移,为解决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问题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劳动力市场体制的完善,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寻找就业的机会,从而催生出"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留守儿童"是时代的产物,群体的人数在逐年增加,并且处于受教育年龄的黄金时期,因此在教育方面确实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对留守儿童在教育方面出现的问题以及问题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结合当前  相似文献   

11.
农村垃圾问题已成为当前农村最急需解决的环境问题。介绍了我国农村固废排放现状、特点以及污染危害,提出了农村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政府致力于消除贫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农村贫困仍然存在,返贫困现象还相当严重。由于制度的缺失与缺陷,农村还存在因病返贫、因教返贫、因灾返贫、因育返贫和因失返贫等问题。要缓解直至消除农村贫困和返贫困,就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完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13.
道德评价是道德控制的重要方式,科学合理的道德评价对我国农村道德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农民,出现了道德评价上的紊乱,导致农村道德失范现象明显增多,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乃至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有必要在农民中确立一个科学的道德评价标准,创建一个公正合理的道德评价体系,为农民的道德选择提供正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贫困农村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当发挥资源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协调区域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科教兴地战略,增强人力资本;扩大开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对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流转与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不仅不矛盾,而且是家庭承包经营制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土地流转必须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的前提下进行。为了积极,稳妥地做好土地做好土地流转工作,各级政府和组织必须明确条件,坚持原则,加强领导,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现实状况、开发的紧迫性,阐述了农村职业教育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中的作用,提出了转变农村职业学校办学模式、开展以农民培训为重点的农村成人教育和建立灵活的农村劳动力流动制度等策略以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为更好地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形成规模办学效益,寄宿制办学模式日趋成为农村小学办学的主流模式。对农村寄宿制小学应从五个方面加强管理:加强教学管理,加强安全管理,加强服务管理,加强育人管理,加强课余生活管理。从三个方面加大投入:增加办学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按所需岗位给足人员编制;加大救助贫困生力度。  相似文献   

18.
农村落后地区社区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社区教育在我国的许多农村地区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业绩,但农村社区教育仍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不足.农村社区教育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关键,而今制约农村社区教育全面发展与提高的瓶颈就是农村落后地区的社区教育,本文对农村落后地区社区教育的对策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农村环境问题与地方政府行为的选择性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农村环境问题中,地方政府的政策制度是一个重要因素,在环境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地方政府行为的选择会出现公正性、权威性与利益的矛盾.在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同时,提倡应在地方政府之外,寻找另外的出路,进行制度创新,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要通过完善环境政策法规、建立健全监控机制,发挥非政府组织的环保作用,提高地方政府和村民的环境意识等途径最终实现农村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0.
农村公共服务与生态环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村生态环境发展,是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议题之一。在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短缺及严重失衡,是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制约因素。当前,城乡环境公共服务供给显失公正,使得环境公平问题日益凸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促进农村环境公共服务体系的创新,是解决城乡环境公平问题,实现农村生态文明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