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玩,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和正经的事情,并且自由自在的玩耍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很大的益处。但是,我们发现仍然有很多家长误解或低估了玩耍、游戏在幼儿生活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但是,网络游戏容易使人沉迷,使人颓废。在青少年的时候,过早的接触网络游戏并不是一件好的事情。神游亲子教育游戏交融家庭感情!提高综合能力!培养开放个性!游戏时间完全由家长掌握!  相似文献   

3.
"动"是孩子的天性,注意力难以持久,要让他们坚持一节课都规规矩矩地坐在凳子上听课是很困难的。但是,若能够让孩子在课堂上"动起来",教学效果反而会好得多。在课堂上我们该怎样让孩子动起来呢?  相似文献   

4.
正lanfeng@gmail.com问:我的儿子快5岁了,在家里总是让人陪着玩儿,一会儿说"姥姥陪我玩玩具吧",一会儿又说"妈妈陪我玩一会儿吧",从来不是自己单独玩儿。请问,这是不是缺乏独立性的表现?如何改变?答:5岁的孩子需要玩伴儿是天经地义的,是情感上的需求,而不是缺乏独立性的表现。所谓独立,是指不需要依赖别人,而能够独自完成任务,比如自己吃饭、排便、穿衣、洗漱等  相似文献   

5.
最近,网上流行一篇题为"有一种奇特的生物,叫‘别人家的孩子’"的网文,文中调侃道:"茫茫宇宙中,有一种神奇的生物,这种生物叫做别人家的孩子.这种生物考清华,望北大;这种生物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甚至会刀枪剑戟斧钺钩叉,而我们只会吃喝拉撒."此文引起了同龄人的强烈共鸣,认同和宣泄的跟帖成千上万. 想想还真是深有同感.可是有意思的是,初为人父的我也已经有了望子成龙的心.好在我还懂点教育,知道"龙儿"不是"望"出来的,而是"教育"出来的,所以迫不及待地读了一些教育方面的书,其中,《爱弥儿》让我深受启发.  相似文献   

6.
拜读《山东教育》第16期“新论语”《切勿培养“学奸”》一文,深有同感。与老师们聊起这一话题,观点也比较一致:孩子越来越会看大人的脸色行事,变着法地讨好你,想让老师表扬他。“学奸”也大概由此。老师们的所言难免以偏概全,想得到老师的夸奖也未必是在讨好老师,具体情况应该作具体分析。但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孩子小小年纪就学会看大人的眼色行事,处处显得十分乖巧,家长和老师不但不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行为是否存在问题,反而认为这样很好,是孩子懂事,讨人喜欢,这就实在不敢恭维了。孩子就其天性来说,本该是当哭则哭,当笑则笑,是…  相似文献   

7.
谁都会记得童年时代衣服袋子里有着数不尽的宝贝:一颗光滑的卵石,两条白花花的春蚕,纸折的飞鸟,泥做的青蛙……每当晚上脱衣上床,总要小心藏好。如让妈妈发现,她会一古脑儿把这些宝贝都扔到窗外去,一边把衣服翻过来拍得尘土飞扬,一边唠唠叨叨:“怪不得衣服总是脏...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家庭教育有一种传统的教育理念,总是喜欢把“听话”、“守规矩”、“文静”作为好孩子的美德,而把“调皮”、“好动”、“出格”当成“另类孩子”的标准。在这种传统教育理念的“设计”下,孩子都被“修剪”成一棵棵“冬青树”,看上去整整齐齐、文文静静、听话而安分。  相似文献   

9.
刘贺 《课外阅读》2011,(10):287-287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谁都会记得童年时我们衣服口袋里的那些数不尽的宝贝:光滑的卵石、纸折的飞鸟、泥做的青蛙……当晚上脱衣服上床时,总是要小心藏好。如果让妈妈发现,她准会把这些宝贝一古脑扔出去。可是令妈妈们不解的是,她总没能征服孩子们的天性,第二天孩子的口袋里又有了桃核、螺壳……  相似文献   

11.
魏衍科 《江苏教育》2012,(Z1):48-49
作品简介:《爱弥儿》是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重要著作。是第一本小说体教育名著。写于1757年,1762年第一次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版,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一些资产阶级国家,影响巨大。在此书中,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从他的自然人性观出发的。他认为,人生来是自由、平等的;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享受着这一天赋的权利,只是在人类进入文明状态之后,才出现人与我之间的不平等、特权和奴役现象,从而使  相似文献   

12.
对孩子的教育,天下父母都寄予了无限厚望。有些父母甚至把自己未能实现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在社会舆论的引导下,有些家长认为,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是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13.
鲸鱼 《中华家教》2020,(5):42-42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又有人说:孩子是一块白板,如何发展全看家长如何培养。那么孩子的性格到底是天生还是后天养成?是不管不顾,任其发展,树大自然直?还是严加管教,修枝剪叶,处处多教育?如何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养育方式?  相似文献   

14.
据《京华时报》报道,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在近日召开的教育部新闻通气会上说:“‘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忽悠!”他认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而选择所谓好的初中,好的小学,乃至好的幼儿园,虽是一种可以理解的家长心理,但它并不符合科学的逻辑。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多时候是培训机构的一种宣传语言,不值得大肆宣传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我们的教育理念 我们不单纯强调艺术之路,更重视成长之旅,在尊重孩子的探索与表达、自主与合作的前提下,重视孩子在每个阶段的心智成长与艺术创造,强调的是整体平衡下的艺术教育与心智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人们都知道,孩子吃好、睡好、玩好,才能身体好,精力旺盛,学习效率高。有的家庭,能做到让孩子吃得丰富,有营养,种类齐全,但是在允许孩子快意地玩耍方面,让孩子足足地睡觉方面,就不尽然了。  相似文献   

17.
翻看孩子的课本,常发现孩子的课本插图进行了如下“加工”:有的给卖火柴的小女孩穿上了漂亮的鞋袜,嘴里还啃着烤鸭腿;给叶绍翁穿上了西装,打上了领带;有的给小男孩添画长长的胡须;给扬科画上一把现代式的小提琴;还有的为晏子配上长剑,给诺贝尔带上博士帽……孩子的“杰作”千奇百怪,乍看觉得不可思议。  相似文献   

18.
我们的教育不是给孩子所有他们要学的东西,而是唤醒孩子沉睡中的潜能。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或内在潜能,这种生命力是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按照遗传确定的生物学规律发展。教育的任务是激发和促进儿童的内在潜能,并使之循着儿童自身的规律获得自然和自由的发展。福禄贝尔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唤醒人类内在的精神本性和力量。我们无须在孩子的脑中植入性灵的种子,因为它本来就存在于那儿了;但这粒种子却需要灌溉和施肥才会开花结果。孩子的天性是需要导引的,教育孩子就像培育草木,只需给予各…  相似文献   

19.
一个家庭中经常会发生诸如此类的事情:孩子趁父母不注意把家中的高级金鱼给解剖了,或把家中价值几千元的照相机给拆成了一块一块。这时的家长往往大动肝火,施以高压政策,令孩子以后不准碰金鱼、照相机等。久而久之,孩子安静了,老实了,做事循规蹈矩,很听话,即所谓父母  相似文献   

20.
张沐轩 《考试周刊》2014,(89):192-192
<正>游戏是孩子同其所处的文化环境接触的方法和渠道。童年是一段穿越陌生境地的旅途,孩子就是这段旅途中的游客,游戏是他们探索发现和认识世界的工具,也是他们自发、自主地与空间、材料、玩伴相互作用的情境性活动。虽然《纲要》多次指出,游戏是幼儿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在实际操作、幼儿园活动中,却经常被老师们忽略,或简单应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