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我们一再呼唤节目主持人要提高素质的时候,当我们一再呼唤广播电视节目要“提高品位、多出精品”的时候,当“素质”和“品位”成为当前广播电视节目发展的核心问题的时候,我们不能不看到决定这些问题的至关重要而根本的一个因素是节目主持人的人格魅力。审规一下我们的品格所谓人格就是人的道德品格,是各种道德在具体人思想中的印记,是一个人品质的深层概括,是一个人对社会对他人对事物的态度的内在根源,是一个人作为人的资格的体现。人格魅力则是指由人格而产生的特别吸引他人、征服他人的力量,是人格的正面效应。人格有高尚与低…  相似文献   

2.
网络这东西     
我是个实在人,挺怕什幺“时空隧道”和“虚拟人生”,觉得那是大话.最起码不可思议,然而,随着一张张大网铺天盖地向你套来,你也就老老实实被人网络住了,怕也是他,不怕也是他,你是无法离开“时空隧道”与“虚拟社会”了,网络世界是一个真实的虚拟世界,现在好多号称“新新人类”的人,竟然天天活在“隧道”或“虚拟”的网络社会中,据说还有滋有味,面对这些人和由这些人想成的“新型”社会,  相似文献   

3.
(一)90年代初,当山东、浙江、云南、贵州、西藏、新疆等几个省级电视台以扩大区域覆盖、提高传输质量为目的将节目讯号送上卫星的时候,很少有人清醒地、充分地意识到:一扇由省级电视台通向国际信息交流环境的窗口已经悄然打开。截止1998年底,我国已经有28个省级电视台将自己的节目送上了通讯卫星。从理论上讲,这些省级电视节目已经覆盖了东跃日本、南达澳洲、北涵俄蒙、西扩东欧的宽广领域。但时至今日,这些“上星”节目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真正“落地”,这些省份的电视节目国际交流工作仍然踯躅于“借船出海”、单档节目交…  相似文献   

4.
摒弃浮躁     
无疑,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快捷而让人忙碌的年代,当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社会发展压力和经济压力一起袭来的时候,人们发现,不知不觉间,周围许多人已经变成了“粗线条”的人。“没有时间”抑或“没有精力”,这是事实也是借口。于是,面对案头厚厚的报纸,人们习惯只浏览标题;面对琳琅满目的图书,通常的做法是扫一眼目录。渐渐地,在这样一个浅表层面上了解资讯便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被默认的正常现象。浮躁已经成了现代人的通病。  相似文献   

5.
从世界的角度观察,无论何种国家制度,何种信仰下的社会,现代传媒的监督功能与独立的司法体系之间,总是存在着相当复杂的关系.简单而言,当一种存在的目的是建立在约束另一种存在的基础上的时候,必然只会有一种结果,那就是排斥.理论上讲,新闻自由是法制社会中公民的基本权利,司法独立则是现代民主国家的法制基础。当“自由”与“独立”这两种相互排斥的却又都成为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的时候,可能我们就不能简单地在它们之间进行取舍,而只能在它们之间寻求最佳契合点.当我们即将跨人ZI世纪的时候,这些其实并非是需要讨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6.
新闻—解恨的;娱乐—解闷的。一个成熟的,市场定位准确的电视媒体,主流性的节目并非这两个方面。如果把新闻和娱乐比作立台的两条腿的话,那么日前都市频道正在拥挤的电视竞技场上“单腿跳”。这条健壮的,负荷过重的腿当然是新闻腿了。设想,如果都市频道再伸出一条同样健壮的娱乐腿,勿庸置疑竞争实力会大大增强。这条腿已经到了该伸出来的时候了。此谓缓解“结构性矛盾”。 凤凰卫视最近在各大中城市有一调查,观众要求增加娱乐性节目的比例达百分之三十多,居首位。“笑一笑,十年少”,娱乐性节目能让人在紧张的工作劳动之余,放松地张大嘴巴笑一笑(尽管这笑可能没有政治文化意味),但谁能说这样的节目没有社会意义呢?从人文的角度讲,娱乐性节目正是对人“终极关怀”的一种模式。席勒说:“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话虽然偏激,但却不无道理。此谓娱乐性节目的市场定位。 近来,业内流行一个令人为之一哆嗦的口号—“消  相似文献   

7.
对于教师的作用,人们一直都以韩愈《师说》中“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一句话来概括、总结。当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当知识经济的曙光已经显现,当网络时代来到我们身边的时候,对于教师,产生了怎样的冲击?教师的角色该如何重新定位?教师在网络教学环境下该发挥怎样的作用?本文对这些问题做了有益的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陈雯雯 《视听》2022,(8):61-63
《再见爱人》是由芒果TV打造的婚姻纪实观察真人秀,节目表面上呈现中国现代社会中的婚姻问题,背后则反映出现代社会中人类的情感困境。伴随社会现代化而产生的种种问题,诸如自我认同感的缺失所带来的“存在”的焦虑、工具理性极度发展下的人性异化以及信息社会沟通障碍的悖论,都在节目中通过婚姻这个维度表现出来。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强化自我认知来缓解精神焦虑,通过丰富精神生活来感知生活的意蕴,通过有效沟通来打破因情感消极反应而构建的“茧房”,从而使它们对生活的负面影响最小化,完成人生这场充满智慧的“修行”。  相似文献   

9.
<正>社会在不断进步,网络也在飞速发展,社交网络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人人、微博、微信、推特等都成为当代人相互联系的重要工具,这些社交网站将人们紧紧包围,同时也在便捷着我们的生活。然而媒体记者在社交网络中也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当传统的媒体中介与新兴的社交网络平台相互冲击时,媒体记者就成为了二者间调和的润滑剂。  相似文献   

10.
崔健  申玮 《视听纵横》2009,(1):96-97
方言节目刚刚兴起的时候,曾经有业内人士预言这一类节目不会长久,但是几年下来,这类节目依然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且经过不断的演变,我们的电视节目开始出现了“泛方言化”的情况,也就是说除了所谓的“方言节目”之外,方言似乎已经变成了一种不可或缺的节目元素,渗透到了各种类型的节目创作当中。  相似文献   

11.
一 电视游戏节目是近几年才在我国出现的电视节目新品种。通常认为,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获得九八年度“飞天奖”是游戏节目被中国电视界正式认可的标志。也是从《快乐大本营》的影响越来越大的时候起,各级、各类电视台的游戏节目也争先恐后地“你方唱罢我登场”,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快乐旋风”。每逢周六、周日,用遥控器随意搜索,就准能找到几个这样的节目。可以断言,一场游戏节目大战已经爆发,并跻身于各台的黄金时段。 二 关于游戏,《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娱乐活动,如捉迷藏、猜灯谜等。某些非正式比赛项目的体育活动也叫游戏。” 电视游戏节目,是借助于高科技的传媒手段,满足观众的参与、娱乐、益智、争先的需求,并将欢乐带给广大受众的新的娱乐形式。当观众突然发现电视不但可以让我们了解新闻、获取知识、欣赏艺术,而且还可以游戏,可以让自己开心地参与的时候,这时的电视便不是板着面孔说教的师长,而是亲切随和、善解人意的朋友了。欧美电视调查表明:游戏节目和谈话节目是观众最喜爱的电视节目,因为它满足了人们愉悦身心,渴望交流的双重需求,  相似文献   

12.
1992年是不平凡的,改革开放风起云涌,各类社会热点不断升温。“人才热”、“股票热”、“边贸热”、“巨奖热”、“第二职业热”……热浪翻滚、潮头迭起。这些热点对我们这个社会意味着什么?它和我们每个人有什么关系?当许多人还惊异、惶恐,甚至不知所以然的时候,敏感的新闻记  相似文献   

13.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创作,总根于爱。”电视节目制作就是一种创作。而且在今天电视节目的社会影响力已经超过了普通的文艺作品。而在众多的电视作品当中人物节目可算是“永远的长青树”。“东方之子”、“杨澜工作室”以及从“今天我上镜”到我们的“现代人物”,可以说人物栏目的生命力就在于人的命运与性格的再现,这其中留住观众的便是节目中充盈着的浓浓的人情味。一、情感交流就是一次动情的过程当一个陌生的人坐在你的面前时,你首先让他感到一种真诚;一个新闻人物出现在你的镜头前时,你要让他感到你是一个平常的人,你和他都有着…  相似文献   

14.
1997年1月4日,北京电台《人生热线》节目周六专栏《网络人生》正式开播。节目上网,意味着直播间的无限扩大,直播话筒的无限延长。这种“扩大空间、缩短距离”的优势,极大地适应了信息社会“信息个人化”的需求。主持人直播节目,有了“线上”和“网上”这两个辅助载体,如虎添翼。广播节目上网,既公开又蔽密的广播优势与虚拟现实的网络生存状态不谋而合,给了听众更多交往的机会,而都市文明恰恰需要广泛“交往”。目前电台热线节目存在两个潜在的危机,一个是失控,一个是失真。热线电话使节目有强烈的悬念感和未知因素,符合听众“喜…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本、日寸尚追求”这八个字看似简单、但是内涵却是丰富的。“以人为本”可以说是在以观众为主体下的节目内容的体现.“日寸尚追求”则是节目形式上的体现,也就是节目的个性特征.二者既是分离的又是相互联系的.节目内容和节目形式,在做到以人为本的时候、就是在追求时尚,在追求时尚的时候,我们不能抛弃对人的心灵和行为的阐释。进入21世  相似文献   

16.
《声屏世界》2007,(12):39-39
晚上齐成了听广播的习惯,有些好节目会让你感觉比梦还要香甜。想想自己做广播,是上午的两档娱乐节目,就是风格亲切、充满激情的那种;而喜欢的则是晚间节目,关于人生话题类的,聊聊生活的点滴、介绍好书,总而言之越深刻越好,越哲理越好。似乎白天是快乐的,晚上是思考的。白天自己做节目,尽量给别人带来享受,晚间当听众,享受着别人给自己带来的乐趣,这就是“乐在其中”。有的时候,生活当中的我们也是如此——可以溶入其中,也可以跳出来看看,思考后再跳回去。这样的人生是智慧的。  相似文献   

17.
周羽 《记者摇篮》2008,(8):15-17
当有一天,我们坐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能够随时、随地、随意的观看视频节目的时候;当有一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在互联网上,上传自己的视频与每一个人分享的时候,你还会坐在家里收看电视节目吗?作为传统三大媒体的报纸、广播、电视,正面临着来自“第四媒体”——互联网新媒体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黄慎 《新闻三昧》2001,(8):50-50
互联网被公认为“第四媒体”。目前,这一新的媒体在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度,正呈现出日益强劲的扩张势头和难以估量的发展前景。媒体的网络大战,也在客观上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逼”到了已经别无它途、只能迎难而上的境地。除了培养新闻、外语、电脑三栖人才,增强发射实力,发挥网络特殊优势,这些需要国家支持长期实施的战略决策外,我们国际台尤其是非通用语节目,应立即从内容配置、节目调整、业务更新上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黄健 《出版广角》2005,(2):52-53
我们现正处于后现代性时代。在这个时代,大众传媒进入了“读图时代”,从新闻理论表述来说即“图片报道”。当人类社会跨人21世纪的时候,中国也进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新的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今传媒》2009,(3)
当中国的都市报因为生存竞争而变得媚俗和浮躁的时候,当媒体人把“经营额”、“发行量”这些硬指标挂在嘴边的时候。《重庆晚报》却坚持绿色新闻、服务民生的追求,提出打造“责任传媒”的口号,担当着对社会、民众、读者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