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德国早期浪漫主义作家诺瓦利斯在其短暂生涯中留下的出色诗篇中的浪漫化诗学思想。浪漫化即为诗化,本文解答了浪漫化与诗的含义以外,根据德国浪漫主义的独特性分析了诺瓦利斯诗作中所赋予的诗与自然、诗与自我、诗与哲学、诗与宗教、诗与爱等,一同鉴证了诺瓦利斯的重要哲学、美学、诗学思想与观点。  相似文献   

2.
女性原则是德国早期浪漫派诗化计划的重要内容,女性形象及其相关原则的内在张力导致相关研究的分歧性立场。作为最具有代表性的浪漫小说之一,诺瓦利斯《亨利希·封·奥夫特丁根》中的女性形象集中体现了这种矛盾性:女性被简化为被动的、沉默的缪斯女神,是男性诗人主体的灵感来源且助力于男性诗人的自我成长,同时又具备着天才诗人的变形能力。前者既与诺瓦利斯本人的“索菲经历”相关,又是18世纪对待女性的工具化态度的部分延续;后者则是诺瓦利斯突破传统“天才”定义的结果,在一种主体间性的关系中为作为“你”的女性主体留下发展空间。向更为普遍的理想世界过渡的过程则可以消解女性作为缪斯女神与作为“变形”天才之间的这种矛盾性,女性如何逐渐参与到爱的诗化世界的建构中因此成为理解《亨利希·封·奥夫特丁根》女性诗学的要点。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动画作品作为集多元化文学元素于一身的文艺表现形式,在文化传承中彰显着自身独特的心灵体验美质。认为它以"兴观群怨"的理论支柱为依托,以现代技术为衍生媒介,建构了独特而崭新的"动画诗学",是中国传统诗学具有转换意义的一次现代审美尝试。传统诗学中的"兴观群怨"观在构筑动画诗学深层意蕴的同时也丰富了其艺术能指。动画作品对传统诗学观的延承与转换过程中,形成了审美的"同嗜"力量,并在文学史传统"内在理路"的规约下诠释了"兴观群怨"诗学观的现代生存境遇,完成了自身的审美实践。  相似文献   

4.
在图像文化时代中,影像逐渐占据了社会文化和艺术生产的核心圈层,成为最具统摄力的媒介形态和表现方式。影像本身和影像的相关问题都亟待获得理论研究的重点关注,同时,以往分门别类的摄影、电影和电视研究需要进一步整合为以影像为整体考察对象的贯穿性研究。本文呼吁在"大影像观"的整体视野中建立"影像诗学"的学科体系。通过对影像观念的描述和对影像实体性的思考勾勒出影像的本体概念。本文对"影像诗学"的理论源流进行大致梳理,预设"影像诗学"的研究领域,确证影像作为诗学研究对象的可能性与可行性。同时对"影像诗学"的研究路径进行初步规划,试图在方法论基础上建立一个整合传统理论、聚焦现实热点、贯穿不同视角的"影像诗学"体系。  相似文献   

5.
一、音乐文化阅读的意义纵观现在的音乐教学,教师能认真地完成国家课程所规定的内容,在课堂上也注重了文化的融人,但对文化的挖掘却只是蜻蜓点水,这就使得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得不到实质性的提升,直接影响了审美的高度和广度。"音乐文化阅读"正是基于这些原因而开设的。"音乐文化阅读"以音乐为载体,以音乐中丰富的艺术内容、绚丽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阅读相结合,它直接增进学生的文化素养,扩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能力,是一种基于学科又超越学科的新型校本课程。可以说,"音乐文  相似文献   

6.
"非个人化"一直以来被视为英国诗人T·S·艾略特标志性的诗学主张,但这一提法远不能涵盖艾略特诗学思想的发展.事实上,艾略特的中后期诗学思考体现出了鲜明的"个人化"价值取向,他在文学创作﹑文学本质和文学阅读三方面均极力强调个性因素、个人视角的重要性.这与其早期的哲学探索深深暗合.应该说,艾略特的这篇博士论文所孕育的个人主义与相对主义种子,在其中后期的诗学观中得到了绽放.对艾略特诗学观中"个人化"取向的梳理,有助于补正和完善艾略特的诗学形象.  相似文献   

7.
"境界"观是王国维诗学的最后价值归属,作为王国维诗学整体的核心价值范畴,"境界"观有两个诗学支点,即王国维的人生哲学思想与艺术美学观念。在这两个方面,他都强调"修养"的重要性,指出艺术的伦理价值与艺术生命的相通性。  相似文献   

8.
对艾米莉·迪金森诗歌深入细致的研究显示,"死亡"在迪金森的笔下具有深刻的诗学内涵和美学意义。本文从狄金森"死亡"诗歌的诗学渊源及多元诗学维度出发,探讨诗人对"死亡"的诗学阐释,论证诗人独特的创作理念和死亡诗学。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20世纪观代派代表诗人T.S.艾略特的“非个人化”诗学理论以及其深刻内涵,和诗人提出此理论的目的和意义。论文指出“非个人化”诗学强调诗人在创作过程中的主体缺失,客体显现,反映了其对浪漫主义文论的反对,和向西方理性主义的回归。这种诗学观与中国传统诗学中所提倡的以无我之心观察万事万物不谋而合。这种“无我”之境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人类中心论和情感中心论,从而建立人与历史,人与自然的共时的互相响应。  相似文献   

10.
作为诗学理论的现实基础,方东树对清代前中期诗学流派均有不同程度的批评,其主要特征:一是立足师古,崇雅贬俗、崇真黜伪;二是立足诗歌创作,强调创作与批评相统一。方东树对"近代"诸家的批评,虽不免武断,但却体现了他对时代诗学问题的独特思考。商榷前藻,发明诗学奥旨,以期金针度人之心理诉求,是其著述《昭昧詹言》的主要动机。  相似文献   

11.
学界普遍认为认知诗学没有阐释力,只是对"文学阅读过程的解释说明"。文章通过查看认知诗学与后结构主义诗学的渊源关系,发现认知诗学家们借鉴了卡勒的诗学观,却忽略了卡勒在诗学阐释方面的独到见解。认知诗学将阐释的概念置入一个更为宽广的心理框架,通过主体经验将文本与世界相关联起来,成为一种语境化的诗学和独特的阐释理论,而不只是一种阅读理论。对照卡勒提出的"文学能力",不难发现,认知诗学家关注的只是对语言的认知能力,而非文学能力,这使得认知诗学的理论建设缺少一个文学的语境。  相似文献   

12.
田中禾的小说创作以浪漫主义的诗意梦想为立足点,运用独特的记忆写作的方式,建构起了一种独特的属己的小说诗学,在当代中国文学的整体格局中占据了一个虽不曾大红大紫却绝对不可或缺的位置,也为当代中国小说的艺术殿堂贡献了一个鲜活而独特的艺术个例.  相似文献   

13.
姜夔是南宋著名词人 ,诗词兼擅 ,《白石道人诗说》是姜夔诗歌创作的经验总结 ,也体现了他的艺术理想和追求。姜夔以其诗学观为指导 ,在词的创作上取得高超的艺术成就 ,同时也带来若干不足。把握姜夔诗学观及其对词创作产生的多重影响 ,有助于深入理解姜夔词的艺术特色及其词史地位。  相似文献   

14.
跨艺术种类和跨学科研究向来是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和内容之一,不同学科理论的互相渗透、相似形态的比较研究以及不同艺术内容形态的比较研究促成了对文学、音乐的深刻理解。巴赫金借用"复调"这一种音乐艺术的形态来阐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问题》,用"复调"来描述陀思妥耶夫斯基式小说中的多声部、对位以及对话的特点。由此,也为我们找到了理解文学艺术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钱谦益是明末清初著名的诗人、古文家,同时也是诗文理论家,其诗文创作与文学主张对当时文坛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是其晚年提出的"香观""望气"说不仅视角新颖独特,而且内涵十分丰富,钱谦益以此作为其鉴赏、评判诗文的重要标准,是其诗学批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力图在研究分析前人论述的基础上,以钱谦益诗学核心理论"性情"为依据,对"香观""望气"说的内涵重新解读,并对"香观""望气"说的批评指向做一番详细梳理。  相似文献   

16.
姜夔是南宋著名词人,诗词兼擅,《白石道人诗说》是姜夔诗歌创作的经验总结,也体现了他的艺术理想和追求。姜夔以其诗学观为指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高超的艺术成就,同时也有若干不足。把握姜夔诗学观及其对词创作产生的多重影响,有助于深入理解姜夔词的艺术特色及其词史地位。  相似文献   

17.
《莆田学院学报》2018,(1):69-73
从小说创作层面和文本层面入手,探讨"蓝花诗人"诺瓦利斯诗化小说《海因里希·冯·奥夫特尔丁根》与歌德成长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的内在关联,以及《海因里希·冯·奥夫特尔丁根》所呈现出的"反迈斯特"倾向的实质。  相似文献   

18.
如何调动学生们的创造能力,同样是音乐课的课题之一。而所谓音乐创造是指学生在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潜能的即兴创造或运用音乐材料进行创作的音乐活动。它是《艺术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的标准之一,也是从小激发学生创作潜能、落实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那么如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落实“音乐创造”呢?这里想以《小放牛》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这方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诗学话语与佛家话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诗学与佛教互相影响、交互渗透,这一论断已为许多章所证实。本在这一结论基础上,着意探讨佛家话语对传统诗学话语的影响。作认为佛家语言观引发了传统诗学话语对语言认识的突破;佛家语言观所衍生的独特言说方式又促使诗学话语言说策略发生了改变;“以禅喻诗”的批评方法使中国传统诗学话语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风格及超语言批评方式,从而实现了对传统诗学话语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斯特拉文斯基在《音乐诗学》中对音乐的本质、秩序和创造、传统和现代、科学等认识为角度,阐述了该著作不但对音乐艺术,而且对我们的现实生活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