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双语作家和译者,其自译作品亦组成了对张爱玲的翻译研究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本文从宏观历史文化角度出发,结合张爱玲自译作品《五四遗事》,分析得出她在自译时主要采取改写和补写的策略来处理语言和文化因素,以达到作品揭露社会现象,讽刺社会现实的主题。  相似文献   

2.
译者在进行中国经典作品外译时,应重视作品中传达文化特色的文化负载词的转换翻译,文化负载词是译者在进行翻译过程中的一大难点,译者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能够直接体现整部作品的翻译水平。本文针对语言文化、宗教文化、社会文化、物质文化、习俗文化等文化负载词,结合杨宪益、戴乃迭《祝福》英译本中的翻译实例,以探讨文化翻译视域下文化负载词英译策略。  相似文献   

3.
大陆、香港、台湾三地地域文化特色不同,以致电影片名本身具有独特性和目的多样性.针对引进西方电影时常常出现“一篇多译”的现象,从贺莺所论述的电影片名信息、文化、审美和商业的四大价值出发,以大陆及港台片名翻译作品为载体,探讨电影片名翻译应当借鉴信息价值原则、文化价值原则、审美和商业价值原则,为实现高质量片名翻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广告是一种应用文体,其翻译既要做到“文字翻译”也要实现“文化翻译”。在翻译时,注重文化因素,采用直译、意译、创译、扩译等方式,在译文中巧妙发挥文化因素的作用,能让广告译文更容易吸引读者,产生购买需求,从而实现其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5.
《邢台学院学报》2017,(2):80-82
作为文学翻译的一种特殊现象,文学自译却并不罕见。国内外很多作家都曾进行过自译实践,林语堂就是一位在自译领域大放异彩的著名作家。他借助于中英文创作、编译、自译等多种方式,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搭建了桥梁。以林语堂作品为例,结合其翻译观,对林语堂文学自译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了其自译作品中厚重的理想主义文化情怀以及对审美要求始终如一的坚守,并分别就林语堂作品中归化与异化策略的运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叶露 《文教资料》2006,(11):124-125
萧红是20世纪30年代的杰出女作家,她的作品因具有鲜明的自传色彩而感人至深。张培基和刘士聪两位译家曾翻译过她的散文《永远的憧憬与追求》,而凡是翻译名家无不具有自成一家的译者风格,因此本文拟从选词、构句、谋篇三个层次对两篇英译文进行比较,对其语言特色和风格特征加以分析,以比较两位译家不同的翻译风格。  相似文献   

7.
翟理斯(Herbert Allen Giles, 1845—1935)是早期韵体译诗代表人物,其诗歌翻译作品在西方影响很大,且被认为其译诗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然而,目前国内学界仅对其韵体译诗实践的得失利弊进行评价,而未能从其译诗的艺术特色和魅力展开多维度、多层面的解读。本文从意义表达、思维方式、情感表现和文学文化诸多方面对其译诗艺术先作语际层面的多维观照,探究其翻译观和文学文化观的实践过程,并结合绘画、音乐、戏剧、电影等非语言艺术对其译诗手法和技巧进行符际阐释,探究其译诗观和文学文化观的实践效果,彰显译者的翻译艺术特色,开拓古诗英译艺术研究的新路径。本文提出译诗研究不仅要重视语际层面的多维观照,还要注重语际与符际翻译之间的互动转化,不断创新文学翻译的跨艺术表现,努力拓展翻译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作为译者的身份日益得到学界的关注。她不仅翻译了不少美国文学著作,而且有不少自译作品,其自译风格也别具特色。文章从适应选择论视角出发,探讨张爱玲自译《桂花蒸·阿小悲秋》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9.
贺佳 《海外英语》2024,(7):15-17
影视作品片名翻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该现状并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该文将对英、美、中、澳等40个国家和地区上千部作品中遴选出的部分作品的片名翻译进行案例分析,结合翻译中的文化学派理论,除了从异化、归化、二者并用互补等方面进行分析,还将从文化层面研究国际纪录片、电视剧、大学生影视作品、国际新媒体作品的片名为何这样译。汉译国外影片片名时,译入语语境是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此外,它也受文化语境与社会因素、意识形态与政治因素、翻译动机与翻译观念、语言关系与翻译能力等制约。  相似文献   

10.
刘玉兰 《海外英语》2022,(11):32-33
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少数几位文笔流畅、翻译娴熟的女作家之一。在她的众多代表作中,《金锁记》是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在专业作家、翻译界和普通读者中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文章选取张爱玲的自译本《金锁记》中颜色词翻译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衣着服饰、房屋装饰、自然景色描写中的颜色词翻译。研究发现,在处理文中的颜色翻译上张爱玲采用了异化翻译策略为主,归化策略为辅的翻译方法,使得她的自译本始终与原文高度贴合,最终通过翻译活动中的语言转换过程来传达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1.
普希金和茅盾都对文学翻译极为重视,主张以发展民族语言和为祖国文学服务为翻译的目的;在选材上偏爱古典作品、名人名著和民间文学的精品,注重译作与现实的结合;重视翻译作品与原创作品的联系;注重翻译对学术交流的作用,都在学术界具有很大的影响面。不同的是,对转译和复译,普希金进行了大量的实践,而茅盾提出了理论见解。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当前时代下中国社会文化热词英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讨论作品中文化词翻译的成功案例,并结合相关问卷调查反馈意见,总结评述了几种有效的翻译方法。论文指出汉语社会文化词英译时,在文化上应坚持保留中国社会文化元素的立场,在语言上,应视读者的接受能力,灵活采用不译(音译)、释义、描述、意译、替换等各种转换方法。同一个词的翻译并非一成不变,可以与时俱进,翻译的最终目的是传递真实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13.
翻译批评是伴随着翻译活动出现的,20世纪70年代西方翻译研究学派开始从文化角度研究翻译,作为翻译研究的评价体系——翻译批评也应从注重文本转向注重文本生产的相关因素,把视角转向译入文化,这一趋势符合"翻译批评必须具有多元化的开放视野、民族性的传统意识、建构性的学术追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除了是一名作家,还是一位卓越的翻译家。她将自己的很多作品相应翻译成中文或英文,形成翻译界奇特的自译现象。文章选取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及其英译本为例,分析了这部作品异化策略为主,其他策略为辅的翻译策略,并研究了这一翻译策略的成因及其译者作者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5.
变译理论的提出为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运用变译理论分析《鹿鼎记》的英译,可以看出,变译在翻译时能有效地解决文化缺省问题,促进作品译介。  相似文献   

16.
英汉文化差异与商标的英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标翻译是商品质量、规格和特点的标志。我国出口产品商标英译中常见的问题有译名不适应英语语言文化的需求,译名忽略了外国消费者的文化风俗习惯,译名缺乏了解和把握政治经济内涵、译名欠雅等。在商标翻译中应注重英汉文化差异,采用音译、意译、音意融合译等几种行之有效的商标英译方法。  相似文献   

17.
译学探索与美学联姻,是我国译论的突出特色。广告语言是一种集文学、美学、心理学、市场营销学及修辞学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语言,本文旨在运用翻译美学的基本原理探析广告翻译的策略,即在翻译中应注重语言的音韵美、结构美、内涵美与文化美,从而提升广告语言的美感,展现独特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在20世纪40年代曾是红极一时的著名女作家,然而鲜有读者知道张爱玲也是一位杰出的双语作家和译者,她不仅翻译别人的作品,而且自译了的很多作品。《金锁记》是张爱玲的成名作,在她迁居美国之后花费28年时间几度改写和自译这部作品,期望通过它步入美国文学界的愿望最终因读者的不接受而破灭。基于此,结合自译的发展和中西悲剧叙事探讨《金锁记》译本在西方搁浅原因,以期让更多的学者关注自译这个特殊现象。  相似文献   

19.
李颖 《海外英语》2012,(7):135-136,146
自译现象是一种特殊的翻译现象,在自译过程中,译者、作者和读者的身份合而为一,产生的译作既具有其他翻译作品的共性,也显示了自译作品的特殊之处。通过对余光中诗歌自译进行剖析,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探讨其自译作品的特点,得出三点结论,即自译实践是译者翻译思想的具体体现,译者身份的特殊性决定了译文的充分性,翻译策略较为灵活。  相似文献   

20.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是纽马克提出的两种翻译方法,他认为翻译权威作品应使用语义翻译法。理雅各在《尚书》成语翻译中运用语义翻译法,从文化概念意义、文化思维方式和文化整体风格三方面进行了文化传真,以此为例探讨语义翻译的文化传真力及其不足,对于典籍外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