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年以来,我国教育史学界研究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主要依据是其对话录《理想国》。但根据中外哲学史学界的研究成果,我们实际上还可以通过其他相关文献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如柏拉图的其他对话录及一些未成文学说。德国图宾根学派的研究成果更揭示出柏拉图的未成文学说对于研究其哲学乃至教育思想的重要理论意义:古代伟人多通过口传来进行教育活动,近代以来在研究人物思想方面崇尚书本的做法并不一定适合古代。柏拉图在其《斐德诺篇》和《第二封书信》中曾对书写著作进行的深刻批判不仅表明其对书写著作的根本态度,也具有教学方法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作为柏拉图的一部小作品,《欧蒂德谟》内涵丰富,蕴含着理解作者的关键。柏拉图在对话中记叙了苏格拉底与克力同的谈话,在这场谈话中,苏格拉底为克力同转述了他与欧蒂德谟兄弟及两位少年的对话。本文尝试解读《欧蒂德谟》275d-276e部分,展示昨日对话中欧蒂德谟兄弟对智术师修辞的运用。在智术师修辞的强大威力面前,克莱尼阿斯无可回避,难以抵挡,对话中唯有苏格拉底能够与之抗衡。智术师修辞让哲人的登场具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作为苏格拉底的学生和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柏拉图在哲学史上居承先启后之地位。如果说,《理想国》代表了柏拉图的政治社会理想,那么,《法律篇》则是柏拉图晚年所作的面对现实的对话体著作。在《法律篇》中,三位老人,即克里特人克列尼亚斯、斯巴达人梅奇卢斯、雅典来客(暗指柏拉图本人),夏日里在克里特相遇,讨论法律的优劣以及一个优秀制度应该有什么样的法律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柏拉图《理想国》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柏拉图《理想国》新探王莹章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前347年)是著名的古希腊大思想家。他在世80年,著述颇丰且大量流传至今。柏拉图的著作涉猎范围很广,使得柏拉图在众多的学术领域做出了拓荒性的贡献。黑格尔曾说:“柏拉图的著作,无疑地是命运从古...  相似文献   

5.
人们通常把柏拉图哲学界定为“客观唯心论”,但柏拉图在《泰阿泰德篇》等著作中明确指出心灵、意识不仅以感官为工具获得对客观事物的感觉,还以它自身为工具思考实在本身,以及那些适用于一切事物的范畴。柏拉图对理性意识的决定性作用的强调为以笛卡尔、康德等人所代表的近代哲学把心灵或意识作为整个世界的最后根据的理论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6.
对正义的追求和实现是人类社会的目标之一,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在其著作《理想国》中对正义展开了系统的、深刻的讨论。他把正义看成诸德之首,在文中把正义分为两个部分:国家正义和个人正义,对个人意味着理性、激情、欲望的各当其分,对城邦则意味着赋有智慧、勇敢、节制德性的人们各司其职。全面认识柏拉图的正义论,对我们现代道德生活的建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黄娴 《闽江学院学报》2012,33(3):111-118
文学家黄曾樾早期在法国出版的学术代表作《老子、孔子、墨子哲学的对照研究》是一部重要的哲学专著,同时也是研究先秦诸子散文的重要文献。作者通过老子、孔子、墨子哲学思想的对照研究,提炼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通过中国先秦哲学家同柏拉图、雷慕沙等西方名家学术思想的比较研究,促进中西文化的融通。由于该书是法文本,国内学术界对该书的研究几乎还是空白。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哲学看来,哲学思想的一般表现形式是"论证",突出论证的确定性,而柏拉图的作品写作方式却独树一帜,大多采用对话文体写成,强调作品的"情节",对话过程中往往不下结论,不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是柏拉图作品的特点。柏拉图晚年的对话体著作《法义》凡十二卷,是希腊古典时代研究政治理论方面的重要文献之一。但由于其语言晦涩难懂,篇幅臃肿冗长,初入《法义》文本之时往往难以掌握柏拉图的写作意图。本文通过梳理《法义》文本中的隐匿言说传统,从而分析文本标题与编纂体例,考察人物场景,以期为初入《法义》法门者做一个读解导引尝试。  相似文献   

9.
“人”的问题,特别是“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问题,是近些年来国外谈论的课题。这个课题所以引起许多人的注意,一方面有其社会历史背景;另方面则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著作、手稿、札记等的发现、研究,特别是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研究引起的。由于这些早期著作中涉及人和人在资本主义制度、共产主义制度下的地位问题的篇幅相当大,而且这些篇幅中的一些观点和表述还没有完全摆脱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影响,因而对这些著作、特别是对马克思的1844年的《手稿》的评价不一。一些人把《手稿》的观点完全看成是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观点,把《手稿》当成纯粹的哲学著作;另一些人则把它当作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著作,马、恩以后的著作只是它的进一步发挥;还有一些人则企图用《手稿》的观点解释《资本论》的内容,从而把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说成是“劝善说教的乌托邦”。这样,问题  相似文献   

10.
柏拉图"洞穴比喻"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芸 《天中学刊》2005,20(3):38-39
柏拉图堪称西方的孔子,他首创的形而上学体系开启了西方理性形而上学的先河。而其理念论是这一体系的主要形态。在其早期著作《理想国》中,柏拉图提出了著名的"洞穴比喻"。它像是理念论思想之网上的一粒钻石,折射出理念论的丰富内涵;又像是一奈项链,把理念论串连起来形成为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11.
胡全章 《中文自学指导》2010,(4):66-71,F0003
卢冀野《近代中国文学讲话》是与陈子展《中国近代文学之变迁》同期出现的近代文学史著作,其对近代作家的取舍范围和学术立场与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和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长编稿本》均有较大差异,其对近现代诗文创作的演变轨迹和存在的问题有独到的见解,对近代戏曲演变过程及成败得失的梳理与评析则具有开拓意义。然而,这部具有独立学术品格的文学史著作,却长期以来湮没无闻,原因主要在于卢冀野的文学观念和学术立场与彼时及当下的主流学界存在较大分歧。  相似文献   

12.
《周易赞义》是明朝中期关中学者马理解《易》著作。马理说"《易》之为书有转祸为福之理,有以人胜天之道",因为"孔子赞《易》于周",故马理把其易学著作取名为《周易赞义》,表明了他学《易》解《易》尊孔学孔立场,也说明了他的学术传承和学术脉络。  相似文献   

13.
从《汉志》和《隋志》看先唐学术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时期学术发展的大致情况,总是比较集中地反映在记录这一时期著述的目录著作中。我国唐代以前的目录著作除佛教目录外,仅存《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这两部书的各部类都有大、小序讲述学术流别,其设类的同异也明显地反映了学术流变的情况,是考察先唐学术本末的两把钥匙。《汉志》总括群书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大类,《隋志》演变为“经、史、子、集”四大类,变化不可谓不大。下面试以《隋志》的分类为支点,探讨唐以前学术发展的大致情况。  相似文献   

14.
作为古希腊伟大哲学家的柏拉图,在人类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地位,尤其是其正义的思想,正义的思想构成了柏拉图最为重要的著作《理想国》的主旋律。具体表现在对正义三个问题的说明、正义观的四种不同回答、实现正义的三种手段和正义的实证分析这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柏拉图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学家和诗人,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在众多学术领域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随着柏拉图在中国的影响逐渐扩大,国内学者对其思想理论的研究性的文章和著作也相对增加,研究角度和方法也不断更新,鉴于此,对近20年来国内学者对其教育学思想、哲学思想和诗学思想三个方面的理论研究的主要成果作一个简单的回顾与综述。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以来,柏拉图著作的真伪问题成了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尤其是柏拉图生平最后一部作品《法义》(旧译《法律篇》)成了众矢之的。有一批学者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证明《法义》是"伪篇",与此同时也有不少的学者力证《法义》是"真作",随之而来产生了大量不同学派的翻译版本,不同的解读版本,为我们呈现出《法义》文本研究的不同面相。本文关注的是《法义》的真伪之争、版本源流以及解读路径三个主要问题,通过解释经典文本阐释的三个维度,以期复归古典思想之"客观"面貌,反映现代研究者的思想路数,揭示《法义》的解读门径。  相似文献   

17.
李朝军 《培训与研究》2008,25(3):101-103
卢梭和杜威是西方教育史上与柏拉图齐名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卢梭的教育专著《爱弥儿》、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并称人类教育史上三部标志性著作。卢梭的教育思想和杜威的教育思想在尊重儿童主体性上一脉相承。比较卢梭和杜威的教育思想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认识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脉络,更好地发掘卢梭和杜威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汲取它们的丰富营养。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之交是中国学术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关键时换期。产生这一转换的原因,除了学术自身理路发展的要求外,随时代而起的救亡政治因素在其中的引擎和推动亦不容小觑。撰述本文的目的,就是要以契合《新民说》的方式,通过解读梁启超早期著作《新史学》的政治性与学术性的视角,深化对此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非存在是柏拉图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并且随着其思想的发展在内涵上发生了重要转变。在《智者篇》中,柏拉图重新思考了存在与非存在的关系问题,提出了通种论,并在此基础上对非存在的内涵进行了重新界定。非存在概念内涵的这种转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柏拉图思想本身的转变。因此,澄清这一概念的转变,对于进一步研究和理解柏拉图思想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会饮》篇(Symposium,or Banquet)是柏拉图的一篇重要的美学著作。它较为完整地揭示出柏拉图美学思想的本质。在写作《大希庇阿斯》篇(Hippias Major)的时候,柏拉图的美学思想基本上还处于早期的探索阶段,而到了写作《会饮》篇的年代,他的美学思想已比较成熟了。我们说,从“美溜脱了”(《大希庇阿斯》篇)到“第俄提玛的启示”(《会饮》篇),反映出柏拉图在美的探索方面走过了一段漫长而曲折的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