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有着深厚而独特的历史资源,为作家提供了充分的书写内容与空间.与此相对,作为一个承载了中国近现代社会大变局的新兴城市,北京的气质中也同时涵容了从前现代向现代、后现代转型而生成的混杂经验.徐则臣以平视的角度记录着北京的光鲜与混乱,讲述着漂泊者在前现代与现代的激烈冲突中从希望到失望的生命体验,以及在奔跑中感受到的生命依托.徐则臣的"京漂小说"重构了北京的"城与人",展示了迥异的北京形象.  相似文献   

2.
黑头巾、骷髅旗……救命,独眼海盗来啦!这不是做噩梦,也不是危言耸听,今天我要去的加勒比海是海盗们的快乐大本营,但可能还有黏糊糊的“章鱼人”戴维·琼斯船长冒出来捣乱,这里发生的一切,真像电影中讲述的那么可怕吗……  相似文献   

3.
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拿大作家艾丽斯·门罗是"当代短篇小说大师"。门罗作品内容多源于自己的生活,其小说堪称时间和记忆的艺术。通过记忆书写演绎叙事个体记忆选择、家族群体记忆追寻,表现自我独立成长和地域群体认同意识,探究记忆书写重构的本质。门罗在时间与记忆中穿梭,建构了自己完美的作家人生。  相似文献   

4.
外来移民(主要指来自国内各地的务工人员)对于上海的城市发展来说,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可以说,上海百年来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移民史。作为上海作家,从创作初期开始,王安忆就一直关注着身边的这一特殊群体。自80年代的《鸩雀一战》、《好婆和李同志》到2000年的《富萍),王安忆的移民书写逐步体现出一种对上海由“认同”到“背离”的写作姿态。文章拟对这三部作品中的主人公小妹阿姨、李同志和富萍三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移民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来梳理王安忆这种书写姿态的转变,以探寻这种转变背后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伊迪丝·华顿在其小说创作中详细记录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美国时代变迁。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她深刻意识到消费时代的价值观对于女性的负面影响以及女性在新旧时代交替时所面临的社会处境。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华顿在其小说中予以了反思。她希望通过“精神共和国”和“新的土地”在两个时代间建立起一座桥梁,从而实现一种传统与现代、自由与约束、精神与物质之间的完美平衡。  相似文献   

6.
空间理论从兴起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文学的关系更是成为了关注的热点。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Mario·Vargas·Llosa)的长篇小说就契合了空间理论的某些方面。略萨的小说在涉及空间理论的同时也暗合了后殖民理论等,而空间理论本身所包含的权力空间、精神空间等也在小说中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7.
8.
凌叔华与英国女作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Katherine Mansfield)的比较研究由来已久,从20世纪初期的沈从文、苏雪林、徐志摩到当代文学史家杨义,都曾明确肯定两人的创作存在相似性。以两位女作家都擅长的儿童题材作品为切入点,分析了她们或温馨可人或孤独幻灭的童年书写,在共性中凸显差异,显示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9.
贾平凹是中国当代乡土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20世纪90年代开始,贾平凹尤其热衷在长篇小说中书写民间审美文化,呈现出鲜明的民间写作立场。小说刻画了众多民间艺人,充分展现了其高超、精湛的民间艺术水准;又借“外来者”的视角展现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传递出作家对传统与现代的深层思考。原生态、肯定性书写民间审美,有助于贾平凹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  相似文献   

10.
慕容雪村的小说呈现了在物欲横流社会中爱情的百般姿态,其中不仅有金钱对爱情的腐蚀,还有对传统爱情的向往,作者对爱情的虚无主义态度也借主人公的言行凸显。  相似文献   

11.
张翎已定居加拿大多年,但她的小说多以故乡温州为背景。温州是故事的发生地,更代表了几代温州人经营出来的精神气质:追梦的勇气和坚韧的生命力。追寻导致温州人离开温州去到代表希望的地方,但温州仍然是唯一的故乡,漂泊在外的人也唯有回到温州才能获得重新出发的力量,不断前行,绽放出生命的风采。  相似文献   

12.
劳伦斯死后才声名鹊起,其生前深受尼采生命哲学影响,小说专注于对悲剧、性爱和对宗教神学的反叛,从这些方面出发,对研究劳伦斯小说有着重要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金庸小说气象书写的美学目的是“愉悦读者”,这具体表现为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缓解情感与伦理的冲突,表征江南故土情结。这极大程度地满足了读者的浪漫主义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14.
《太原大学学报》2016,(5):67-71
孙频的小说中有各种各样的疾病描写,有身体上的疾病也有精神或者心理上的疾病。身体上的疾病,主要展示了主人公们艰难、屈辱的生存体验,反映了孙频悲天悯人的情怀以及人道主义精神。而精神上或者心理上的种种疾病比如精神病、抑郁症以及其他心理疾病则明显地包含着对传统、社会现实和人性的隐喻和批判。同时,在这些疾病书写中,孙频又为这些压抑而痛苦的患者们开出了爱和宗教的药方,期望用爱和宗教来实现他们灵魂的救赎。  相似文献   

15.
在朱文颖的小说中,我们时常能够看到上海与苏州这两个空间意象,这与她生于上海长于苏州的背景是分不开的,这两座城市在她的身上打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朱文颖作为城市的"出走者",用向内的目光审视着上海:无论是旧上海的繁华,商品化大潮带给上海的冲击,还是当代上海白领的生活新常态,都带着作者对社会复杂性的包容与对人的关怀。  相似文献   

16.
疯狂是美国文学的一个主题.文学中的疯狂异于现实疯狂,是作家们刻画人物形象、评论人世和精神世界的审美考量.本文将美国小说发展分为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以及后现代主义三个阶段,试图通过对每个阶段疯狂形象的分析,总结出文学中疯狂的现世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徐小斌的小说创作和巫术紧密相连,其小说的内容如人物、情节和小说运用的写作技巧,都有巫术书写的痕迹。徐小斌通过描绘梦幻场景、塑造巫女形象、使用奇异意象和离奇语言将自己特有的生命感悟与情感体验传达给读者,侧面展现了女性作家独特的生命体验和个人对世界的理解。徐小斌小说中的巫术书写有多方面的因缘,由此构成她独特的叙事模式和话语方式,其巫术书写的价值还在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晓苏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南方归乡人形象。借由这些从南方回到油菜坡的"淘金人",作家使油菜坡和南方两个颇具象征意味的空间不断发生对话:从早期传统乡村伦理对城市文明的明确拒斥,到消解绝对性的拒斥而产生相对性的含混,再到从人性的复杂性的角度打破乡土题材小说中的城乡二元对立的边界,于人性关怀的基础上达成和解。当然,晓苏也并不把这种对城乡关系认知的变化裸现出来,而是坚持使用第一人称叙事这种亲切可读的叙事方法,并于其中闪转腾挪,借叙事人身份转换、写作主体变化、多重对话建构等策略传达自己的叙事意图。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40年代重要的女性作家,张爱玲在她的作品中创造了一系列去势的男性形象,从而使一贯被视为他者和失语者的女性得以确定自身的主体地位。通过分析张爱玲小说中不同类型的男性角色,使我们清楚的看到了男性权威的衰落和女性意识的崛起。  相似文献   

20.
毕飞宇将目光投射于日常人物的身体经验中,通过生育书写来探索人性、观察社会。其小说的生育书写以女性身体为呈现具象,展现了女性在男权话语与俗世权势威压之下的生存困境。毕飞宇笔下的女性形象虽受制于权力,却也更具主体性和生命力,呈现出对权力的依附、反抗、回归等多种复杂的生长姿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