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慧 《文教资料》2010,(7):23-24
文章以戏剧《哈姆莱特》为蓝本,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着重分析了小说《葛特露和克劳狄斯》在叙述视角和人物塑造方面进行的创新,尤其对葛特露这一人物形象的重新塑造进行了诠释.从而论证葛特露这一人物形象实现了从戏剧中的边缘化到小说里的中心化的飞跃。  相似文献   

2.
2000年,美国现实主义小说家厄普代克发表了《葛特露和克劳狄斯》。该书重新挖掘了文学经典《哈姆雷特》中的情节和主要人物,以王后葛特露的生活道路与情感历程为中心。全书关注的中心也从男性彻底转向了女性,使众人得以聆听女性表达自我意愿,追求理想生活的呐喊声。  相似文献   

3.
2000年,美国现实主义小说家厄普代克发表了《葛特露和克劳狄斯》。该书重新挖掘了文学经典《哈姆雷特》中的情节和主要人物,以王后葛特露的生活道路与情感历程为中心。全书关注的中心也从男性彻底转向了女性,使众人得以聆听女性表达自我意愿,追求理想生活的呐喊声。  相似文献   

4.
葛特露与繁漪同为男权社会制度下的精神反叛,行为抗争的典型女性形象。为了摆脱社会的压制与命运的不公、两位不甘屈服的异国女性都举起了精神反叛这面大旗。葛特露自立新生的方式摆脱了悲剧命运,繁漪的全面毁灭体现了她的悲剧不是命运悲剧而是性格悲剧。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哈姆雷特》研究中"悲剧性格论"和"延宕复仇论"的某些观点提出了异议,并重点解析了哈姆雷特复仇心理的特点,旨在通过抛砖引玉的方式,促进《哈姆雷特》研究不断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运用会话分析研究方法,以自然发生的汉语日常互动为语料,分析抱怨第三方行为的“合理化”回应模式。语料分析识别出“合理化”回应的三种方式:取消被抱怨行为的故意性、普遍化被抱怨行为、凸显被抱怨行为的光明面;通过合理化回应,抱怨的受话人重新诠释抱怨者建构的被抱怨行为,转变抱怨者对被抱怨行为的理解,帮助抱怨者走出消极状态。“合理化”回应属于立场不一致回应,却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维系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7.
“圣经式”教材观是教育的社会控制职能和制度化教育强化的结果 ,也是中国教育和社会发展水平有限的反映 ,它不仅限制了教师教学的个性化和创造性 ,束缚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和创造意识 ,而且割裂了课程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材料式”教材观的兴起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有助于释放教法在教学中的张力 ,改善教师的职业生活和学生的学习生活 ,提高教学质量。中国还缺少从整体上拒绝“圣经式”教材观的能力 ,但“材料式”教材观也有其发展的一定空间  相似文献   

8.
新记《大公报》:从“文人论政”到“新闻专业主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学者们多将新记《大公报》视为“文人办报”的典型,将其性质概括为“文人论政”。“文人论政”传统确实对新记《大公报》有深远影响,但作为一份现代报纸,它的性质已经超越了文人论政这个话语体系,迈进到现代新闻专业主义的概念范畴。从新记《大公报》的从业者角色定位和报纸功能定位两个方面来看新记《大公报》人论政而不参政,不与实际政治发生分外联系,不是启蒙者或政治家,而是职业报人;新记《大公报》奉行经济独立、政治自主的原则,以新闻为本位,言论公正,意见多元,其功能定位为独立的公共舆论机关。这正是今天新闻专业主义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9.
死亡是文学的永恒主题之一,对死亡的探究基于对生存意义的思考。《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其主人公哈姆雷特对死亡的思考不仅体现了戏剧的悲剧主题,还展现了从恐惧死亡到超越死亡的精神变化过程。这与17世纪玄学派代表人物约翰.邓恩的《圣十四行诗之10》中诗人与死神辩论所内蕴的死亡观有所不同。从对死亡进行思考到与死神进行辩论,折射出自文艺复兴至17世纪英国文学中死亡观的嬗变。  相似文献   

10.
名歌剧《蝴蝶夫人》是西方戏剧史上的世纪绝唱,代表了西方的“东方主义”思想。这种思想被固化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名音乐剧《西贡小姐》中。然而,美籍华人黄哲伦以舞台剧《蝴蝶君》对前二进行东西方化倒置和反拨,以迥异的解读手法和舞台表现形态对抗百年来西方幻想中的原型母题,以新颖的东方式阐释超越和改变西方根深蒂固的“东方主义”思维定势,重塑东方形象。  相似文献   

11.
笛卡尔怀疑一切事物并信奉理性主义,理性因而也就成了他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凡是符合他的理性法则的事物才是可靠的和正确的。同时,笛卡尔还宣称,凭借着理性的思维人类可以囊括完宇宙万物。  相似文献   

12.
怀疑主义是西方哲学史上最重要、最精深的难题之一。这从一些顶尖哲学家的评述中可以看出:康德断言,我们没有任何令人满意的证据来反驳否认外部世界存在怀疑主义,这是“哲学和人类理性的耻辱”;黑格尔宣称:“自古以来,直到如今,怀疑论都被认为是哲学的最可怕的敌人”;奎因指出:“休谟的难题就是人类的难题。”既然是耻辱,则不能不设法消除;既然是敌人,则不能不设法战胜;既然是难题,则不能不设法解答。  相似文献   

13.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1916年,什克洛夫斯基提出了“陌生化”理论。形式主义认为,艺术的过程就是事物陌生化的过程,艺术的陌生化手法,打破人们意识的“自动化”和“机械化”,唤起对象对生活的新奇感受和重新审视,而“陌生化”艺术手法包括三种艺术程序:即诗语的难化、创造性的变形、结构的延宕。我国作家鲁迅的伟大著作《狂人日记》中,就自觉运用了陌生化手法,并且产生了那种“新奇”效果。  相似文献   

14.
爱丽丝.沃克是杰出的美国黑人文学及女性文学代表作家之一。在其近作《父亲的微笑之光》中,爱丽丝.沃克叙述了一个关于爱和宽恕的故事:由于父亲借父爱的名义对女儿行使所有权,致使父女形同陌路。经过一系列的努力,父女终于实现精神上的和解。本文以父女关系为切入点,展现了父女和解的历程以及爱丽丝.沃克的妇女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5.
京剧莎剧<王子复仇记>实现了京剧与莎剧之间的互文.这种互文性和改写表现在莎剧<哈姆雷特>的人文主义精神的主题在得到表现的基础上,实现了主题与形式的替换与重塑.从而将现代意识灌注于京剧<王子复仇记>之中,在"情与理"戏剧观念的转换与音舞对叙事的改写中,形成了内容与形式、演出方式、戏剧观念等新的互文关系,即表现为借鉴的"互文性主题"与表现为再造的"音舞性主题".  相似文献   

16.
长篇小说《面纱》是英国小说家、戏剧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的代表作之一,同时也是最具争议的一部作品。女主人公凯蒂在经历了幻想破灭和生死离别之后,将生活的面纱从眼前揭开,并且实现了精神觉醒。本文试运用萨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深刻分析小说中作为"他者"的东方人身份与作为"自我"的西方人身份,从而剖析毛姆小说中所体现的东方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7.
“主客二分”是传统美学根深蒂固的运思方式,在这一思维模式下,传统美学试图寻求隐匿于美的现象之后的实体。反思主客二分思维范式,对美的本质的正确回答,应该超越执著于主客二分的本质主义,具有更为开放的理论视野。分析美学放弃了对于“美是什么”问题的理论思辨,却独辟走出美的本质困境的蹊径。  相似文献   

18.
又一次拜读贾平凹的散文《丑石》,我仍旧沉醉其中。让我陶醉的,不仅是作者的生花妙笔,还有丑石所具有的那种不甘寂寞的精神,让我明白了"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的道理,懂得了"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地生存的伟大"。[原文]丑石贾平凹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要说:这块丑石,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10名不喜欢“形势与政策”课的大学生的深度访谈后研究发现:大学生在阐释自己不喜欢“形势与政策”课时,一是通过“内部路径”,构建“内在合理化机制”,即从个体自身寻找不喜欢的理由,从而将不喜欢的行为合理化。二是通过“外部路径”,构建“外在合理化机制”。分析研究为高校更有效地开展形势政策教育提供了政策性启示。  相似文献   

20.
从人物设置、人物心理、主题思想、表现方式等不同侧面,比较《哈姆莱特》和《海鸥》两个剧本。这两部作品,塑造了两个在新旧势力的夹缝中不断抗争、孤独品尝痛苦的年轻人,表达了两位作者对新思想、新一代的期待和惋惜的双重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