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明 《教书育人》2022,(2):97-100
高校思政课教学作为一种价值观教学,它肩负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国家意识形态教育任务.由于许多主客观原因,影响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主要涉及教师教学实践困境、教学理念困境与教学话语困境,这些困境需要从教学方法、思维方式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三个方面加以突破.  相似文献   

2.
杨赞 《中国德育》2014,(10):11-1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的实际接受程度有限。应该从高等教育管理者、教师及学生等入手培育思政课改革的良好环境,推进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3.
王遂敏 《教师》2019,(14):66-67
“翻转课堂”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下的全新教育模式,也叫作“颠倒课堂”。现阶段“翻转课堂”已成为全球教育界普遍关注的一种新兴教学模式。该种学习模式的关键是教师将课堂的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并让学生对课堂前后的学习时间进行重新规划与调整。受制于部分限制因素,部分地区与部分学校在思政课实施翻转课堂教学中面临困境,在应用实践时存在不可避免的障碍。基于此,文章探讨了高校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面临的困境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莆田学院学报》2013,(3):29-32
阐释高校隐性文化的内涵与五个特征,分析高校隐性文化建设的现状,反思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营造高校隐性文化氛围的一些构想,以期有助于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持久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高校思政课形象根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内生于高校思政课课程体系的科学化,显现于社会公众与高校思政课的互动之中。由于人们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囿于“科学的规定判断”之迷思,高校思政课的课程特性易引起课程形象的“马赫带”效应,加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现存问题消解了公众的评判理性,高校思政课形象塑造仍然任重道远。因此,要处理好政治实践与高校思政课的关系、主流价值观教育和自主生成的关系、课程建设内生动力和外驱动力的关系,增强社会公众对高校思政课的认知认同。  相似文献   

6.
金业文 《教书育人》2023,(33):57-59
高校课程思政有助于形成全方位育人的格局,有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目前高校课程思政面临教师认识不足、教学吸引力不强、专业课程中的思政资源尚未得到充分挖掘等一些现实问题。当务之急是要压实每一位教师的育人责任,结合专业课程特点及其社会意义,深入挖掘专业课程内蕴的思政元素,将其有机融入教学全过程,让学生真正领略课程思政的无穷魅力,最终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7.
张丽 《教育教学论坛》2014,(19):231-232
当前,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仍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普遍存在课时、经费等保障不足,教学形式单一,考核评价流于形式等问题。笔者探索将拓展训练项目引入"思政课"实践教学,把"思政课"实践教学常态化,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考核机制等措施,改变传统"思政课"教学在学生心目中枯燥、生硬的刻板印象,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政隐性教育形式是借用被动表现途径处理的,但其中教育意境却透露着深刻的主动性特征,在活动过程中隐藏的暗示信息按照某一方面解读,可以看做是特定课程设计方式.优质水准的思政隐性教育资源,能够提供完善教育实效所需的环境标配效果,并在强烈感情熏陶空间中获得思想解放.高校建设实践中将这部分特定资源赋予某种异质性特征,并倡导在建设环节中不可随意借用他人技术成果而照搬照抄,需要极致放大系统目的性和时态效果的处理潜力,争取联合全员性的指导思路,实现细节教学过程中对这类隐性思政资源的现学现用,维持创新教学机制的时效优势.  相似文献   

9.
高校思政课蕴含多种教育方法,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是高校思政课运用的主要教育方法。从唯物辩证法视角对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内涵的逻辑关系进行思考,分析二者的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以及否定之否定规律,探究高校思政课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之间的相互转化,把握好两者之间度的界限,传承和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和形式,对深化高校思政课的针对性和亲和力、学理性和政治性、理论性和实践性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10.
郭娜 《现代企业教育》2014,(20):248-248
在高校的人才培养中,思政教育一直占据重要地位。但思政教育中的隐形教育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存在一定的被动性。高校需要利用有效的教育资源,营造出适合思政教育的培养环境,逐步的开展思政教育。高校还需要掌握思政隐性教育的实质,借鉴成功的经验,有原则的开展思政教育,全面提升高校思政隐性教育的能力。隐性教育资源指的是除了思政课程以外的其他所有教育内容。本文先分析了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又介绍了隐性教育资源涵义和特点,最后着重分析了高校思政隐性教育的资源扩展。  相似文献   

11.
12.
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传统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一方面,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适应互联网技术的特点而不断创新,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领域等方面进行更新、改进和拓展;另一方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计算机和网络课程教学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形成互补,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活动和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对提高地方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而深远的价值。现阶段地方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整合存在诸多问题,资源整合效果欠佳。对此,应该通过观念整合、内容整合、网络整合、队伍整合等途径提升地方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整合的效果,实现地方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整合的共享效益。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诸多困境。创新高校网络思政育人机制应注重价值导向,强化学生政治认同感;加强舆情管理,夯实教育主体话语权;整合平台资源,推动高校全媒体融合;以需求为导向,打造高质量媒体平台;强化师资建设,建设高素质教育队伍。  相似文献   

15.
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正式提出和实施已有5年多了,回顾实践教学实施的过程,总结教学过程中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审视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有裨益。鉴于此,明确实践教学提出的理论与实践根据,分析实践教学的现状,针对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提出了实践教学基本内涵应包括的内容,这对实践教学的贯彻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并就如何利用网络拓展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7.
网络意见领袖通过其舆论的方式传播网络文化和风气,影响着大众的观念和价值判断。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网络文化通过各种方式融入到大学生群体生活之中,并同主流文化一同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学习方式、生活方式。通过分析网络意见领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利影响,分析成因、利用优势、规避风险,提出对策,使得学生工作者能利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8.
《集宁师专学报》2016,(6):98-101
受文化环境、文化功能和文化载体等因素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无法轻易摆脱的文化困境。应从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交往这三个方面着手,深刻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本性,坚持辩证统一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寻求突破的出口。  相似文献   

19.
高校辅导员岗位认同感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某所高校的辅导员队伍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辅导员岗位认同感的调查研究,分析和研究影响高校辅导员岗位认同感的因素,并从打造职业化团队、构建良性心理契约和增强职业幸福感等方面提出培养的办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20.
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网络等新兴传媒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本论文从当前的形式入手,分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并从更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提高教学效果;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创新学校教学形式三个方面对提高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对策进行了归纳,望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