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高职每个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通识课程。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因此,有必要在分析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基础上,从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改革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识教育是高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多元化的课程考核方式有利于克服高职教育功利主义的倾向,达成通识教育目标。通过分析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阐述了通识教育的内涵及高职通识教育的课程目标,探索了考核内容多元化、考核方法和评价形式多样化的高职通识教育课程考评方式。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高职院校通识课程设置存在着对通识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定位不清晰,通识课程设置以公共必修课程为主、公共选修课程为点缀,课程结构缺乏整体设计等问题。高职院校应准确定位通识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找准通识课程目标;巩固和加强公共必修课程建设,打造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公共选修课程平台;构建科学合理的通识课程结构与体系等。  相似文献   

4.
目前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而教学改革不仅应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的改革,更应该重视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本文从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项目化考核方式改革的意义、基本原则及实施方法等方面对公共基础课程项目化考核方式改革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在学分制实施下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考核方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基础上,试对学分制条件下创新公共基础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6.
公共选修课程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各高职院校在开设公选课的实践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文章结合学院开展的基于“超星尔雅通识课程”平台的高职公共选修课程改革,为高职院校的公选课程建设提供了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7.
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点,但高职院校鲜有高职英语通识文化课程的开设。在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的英语通识文化课程初步完成的情况下,探讨总结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课程时数少、课程定位和量化考核难等问题,思考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确立学生的中心地位和如何让教学评估从固定的平时分、考核分比例中走出来,从而让英语通识文化课和专业课一起担负起培养全面发展的高职人才的重任。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职院校招生制度改革和生源的多样化趋势加剧,学生的学业和能力水平差异越来越大,这对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和评价提出了越来越严峻的挑战,而以往的基础课程考核方法又存在诸多的不适应问题,在分析吸收当前高职院校基础课程采取分层分类教学、多样化考核评价等应对策略及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公共基础课程考核内容选择与学生实际水平相匹配、考核重点与专业内容相衔接、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等考试内容选择的原则,并对分层化考核的程序和步骤如何优化的问题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现今为响应国家的号召和要求,培育高素质、专业技能过硬的人才,高职院校顺应时代的需求不断进行深化教育改革,从课程考核、教学方式创新、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等多方面内容入手,加大了改革和创新的力度。现今传统的考核方法已经无法适应现代课程改革的需求,甚至在一些方面局限了课程进一步改革的步伐,因此课程考核作为高职院校教育工作开展中的重要性内容,必须注重其在教育工作中发挥的效用,实现考核为教学服务,提升整体教学质量的重要目标。本文对高职院校课程考核改革实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博雅教育核心课程即通识课程,包括公共核心课程和5个课程系列,通识课程使学生成为人文素养与智力品质兼备的优秀学生。为有利于高职师范毕业生跨专业就业以及人文修养的提升,可在高职师范教育设置听说读写技能类、文化与审美类、实证与数学推理类、社会认知类、组织管理类、创意与创新类这六大类博雅教育核心课程。  相似文献   

11.
高职通识教育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要加强通识课程教学改革,多维度提高通识课程教学质量.文章简述"双高计划"对高职院校通识课程教学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并从注重加强高职通识课程"课程思政"建设、灵活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有效的"课程思政"评价机制、注重高职通识课程的开发等几个方面,探讨"双高"建设背景下...  相似文献   

12.
博雅教育核心课程即通识课程,包括公共核心课程和5个课程系列,通识课程使学生成为人文素养与智力品质兼备的优秀学生.为有利于高职师范毕业生跨专业就业以及人文修养的提升,可在高职师范教育设置"听说读写技能类、文化与审美类、实证与数学推理类、社会认知类、组织管理类、创意与创新类"这六大类博雅教育核心课程.  相似文献   

13.
高职公共基础课程建设是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核心之一,也是课程改革的热点和难点.分析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现阶段公共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以发达国家和地区高职公共文化课程设置情况为借鉴,探索我国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的内涵,进一步明确其功能定位,对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自国家及教育部发布网络学习、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等文件以来,高职院校纷纷引入网络通识课程.网络通识课程的引入和应用情况成为高校、学者研究的关注点.本研究采用网络检索法和访谈法对山东省高职院校网络通识课程引入与应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发现:教务处是高职院校网络通识课程引入和管理的主要机构,引入的课程规模主要由院校实力决定,...  相似文献   

15.
在高职教育中植入通识课程,是高职院校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路径.高职教中通识课程的设置,应从遵循高职教育的类型特征和职业教育规律切入,将通识教育与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和后续教育过程中的可持续性有机结合,将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相互融合、彼此渗透,在显性课程、隐性课程等不同的课程形式中体现职业发展所需的能力、人格培养的教学目标,建立高效、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6.
彭云 《文教资料》2012,(2):206-208
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必要途径。礼仪课程作为近年来高校开设的一门通识教育课程,正顺应了这一教学改革要求,是一门综合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人文基础课程和技能基础课程。本文结合近年来对礼仪课程的一些教学实践,以《经济秘书礼仪》课程为例,从内容构建、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评价等方面分析探讨礼仪课程的教学与实践改革。  相似文献   

17.
现在的高职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型为素质教育。本文从提高认识、完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并提出了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改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高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向看,高职公共基础课程必须融入工学结合的理念,既要发挥好公共基础课的基础性功能,又要立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客观实际需要.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应赋予传统的理论知识体系以工学结合的全新内涵,按照实践导向,改革课程设置、教材及课堂教学形式,构建以培养能力、提升素质为目标的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新体系,并使之符合高职院校的发展实际.  相似文献   

19.
在共同的文化背景下,海峡两岸的职业院校在通识课程发展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对通识教育的理解、课程的设置与实施、课程具体内容方面都存在着一定差异识,通过比较汲取台湾职业院校通识教育的优势,为大陆高职院校通识课程发展提供必要的借鉴。当前,大陆高职院校亟需从通识教育理念、校本化研究、职业迁移能力等方面着手推进。  相似文献   

20.
通识教育在本科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实践中由于出现了诸多问题沦为学生口中的"水课"。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法研究N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实施现状,发现通识教育课程实施中存在着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质量不高、课程考核流于形式、与专业教育间存在冲突等问题。建议高校优化课程内部结构,强化课程的系统性;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提升通识课程考核标准,重视过程性评价;增加通识教育课程所占学分的比例,将通识课程纳入各项考核,实现通识教育课程由"水课"到"金课"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