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詹姆逊所述,任何文化文本(文学文本)都是容纳个人政治欲望、阶级话语的一个多元的空间,意识形态和文本叙述在那里相互构成。论文以《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社会交往为切入点,从工人阶级与中上层阶级在教育背景、交往的方式及交际中所使用的语言等,来挖掘劳伦斯对工人阶级的偏见态度及其阶级身份的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2.
据詹姆逊所述,任何文化文本(文学文本)都是容纳个人政治欲望、阶级话语的一个多元的空间,意识形态和文本叙述在那里相互构成。论文以《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社会交往为切入点,从工人阶级与中上层阶级在教育背景、交往的方式及交际中所使用的语言等,来挖掘劳伦斯对工人阶级的偏见态度及其阶级身份的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3.
劳伦斯是一位具有生命意识的现代作家,他写作视野开阔,作品触及现代人类的精神困境,对生命投入了应有的关注和思索,体现出现代人类意识和生命意识。论文以《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这部作品为例阐释劳伦斯作品在生活现实层面、人性精神层面和社会发展层面上对生命的关注和思索。  相似文献   

4.
D.H.劳伦斯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在中国的接受过程十分复杂。本文依据这部小说在中国的流行程度和研究状况,将其接受过程分为四个时期,考察了它近百年来在中国的曲折遭遇。  相似文献   

5.
劳伦斯对林语堂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对《红牡丹》的影响便是典型。人物形象上,两部作品均塑造了青春自然、热情坦率的男女主人公形象;主题思想上,均表达了"追寻"的主题以及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而在美学风格上,均表现出浓郁的象征主义与自然主义色彩。将两部作品放在中西异质文明的大框架之下来考察,可以加深对两位作家及其作品中异同之处的比较和理解。  相似文献   

6.
评价文学史上有争议的作家的意义,最重要的是看他为人类提供了多少富有原创性的思想,这思想是可以澄清被常识、经验所遮蔽的生活底蕴的。劳伦斯的意义正在这里。其代表作《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以其独特的哲理探讨与诗性烛照相互交融的风格来挖掘人性中的本能力量,以性的自然对抗工业社会的非人性因素,召唤人们从资产阶级文明的灰烬中建立起真正的现代社会,体现了劳伦斯武的以“生殖的温柔”拯救社会的人生理想。  相似文献   

7.
劳伦斯在《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既谴责了现代工业文明摧毁生态和人自然本性的本质,又解构了男权文化的主流话语,以康妮和梅乐士的感情经历为手段,阐释了其女性主义思想,构建了两性和谐基础上的乌托邦式理想,复归人类幸福、快乐的心灵家园。  相似文献   

8.
英国作家D·H·劳伦斯在其经典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成功地塑造了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守林人麦勒斯的形象。麦勒斯受过良好教育,聪明能干、自尊自信、温柔多情,却厌恶物欲横流的现代文明。在其直接言语中,时常可见方言和正统英语两种语言形式的转换;他对这两种形式的选择不是随意为之,而是精心设计的:其方言体现着力量与柔情,而其标准英语则透射着尊严。  相似文献   

9.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与圣经典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戴维·赫伯特·劳伦斯创作后期最重要,也是最具争议的一部作品。这部小说因为对性赤裸裸的描写而一直被视为诲淫之书,并被禁止出版。然而,该小说本身的文学价值和独具匠心的寓意,使其问世至今一直为各个层次的读者和评论家注目。现在国内研究此作品多是从社会角度、精神分析、生态自然和女性主义着手,却忽视了小说中内容丰富、寓意深刻的圣经典故。文章拟从《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和《圣经》之间的联系入手,对劳伦斯在小说中运用的圣经典故和其对圣经典故的重构加以分析,从一个全新角度重新审视劳伦斯这部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0.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戴维·赫伯特·劳伦斯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因为大量的情爱描写,被长期禁止发行。该小说自1985年解禁以来,以其独特的文学价值一直吸引着文学评论家的注意。通过以加拿大学者诺思洛普·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为依据,分析《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的圣经原型,从而揭示《圣经》对劳伦斯宗教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文学作品的文化属性不仅来自于作家、作品本身的文化创造过程,也生成于读者、批评者在文学接受活动中的文化阐释行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英国现代主义小说家D·H·劳伦斯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其文化意义蕴含于作家的文学创作过程中,并深化于作品的文学接受过程中。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该作品在文学接受中的文化误读、审美接受、文化阐释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入、不断升华的嬗变过程。其中性爱主题研究、原型批评、生态批评从不同层面说明了文学批评过程中的文化阐释行为。  相似文献   

12.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和《金瓶梅》问世以来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多年来的社会遭遇、各自作者对所处的社会和时代的态度、两部作品的主要女性人物的行为和性格特征比较接近,但两者创作的历史文化背景、创作过程、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和作者的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显著的不同之处。比较分析揭示出作者的世界观和艺术提炼程度影响着作品创作的成败。  相似文献   

13.
黄庆欢 《现代语文》2009,(9):123-124
劳伦斯在其名篇《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深刻地揭示了现代工业文明对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对主人公之一的克利福(查泰莱爵士)肉体、精神和人性的摧残、扭曲和异化,使他变成了一个走向死亡的现代人,从而揭示了小说的主题之一:死亡。  相似文献   

14.
文学作品的文化属性不仅来自于作家、作品本身的文化创造过程,也生成于读者、批评者在文学接受活动中的文化阐释行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英国现代主义小说家D·H·劳伦斯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其文化意义蕴含于作家的文学创作过程中,并深化于作品的文学接受过程中。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该作品在文学接受中的文化误读、审美接受、文化阐释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入、不断升华的嬗变过程。其中性爱主题研究、原型批评、生态批评从不同层面说明了文学批评过程中的文化阐释行为。  相似文献   

15.
D.H.劳伦斯从他写作之初就饱受争议.他在许多小说中描绘的性爱场景被认为充满性别歧视,乏味且淫秽.他的最后一部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于1928年在意大利首次出版,但直到1960年才在英国公开发行.本文借助于尼采的酒神艺术思想,着眼于这部小说中两个典型的狄奥尼索斯形象,试图探析该作品中体现的狄奥尼索斯精神.  相似文献   

16.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一书中男性与女性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早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但是对其中女性与自然关系的揭示尚不多见,本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探微书中自然与女性相分离义结合的关系,既有助于理解劳伦斯矛盾的女性观,同时也批判了西方父权制将女性等同自然的本质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17.
方科大 《考试周刊》2011,(15):15-16
本文基于英国作家劳伦斯颇受争议的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成书、出版、汉译、研究中出现的种种矛盾现象,总结出本书确实是一本充满艺术的矛盾统一性的小说。正文从三方面详细阐述了矛盾性所在:人物居住环境的相互间矛盾,人物性格的相互冲突,以及人物内心无时不刻的激烈交锋。矛盾最终还是归结于作者以求人类找回血性,回复和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劳伦斯最具争议的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以一场不同阶层人物之间的爱情为线索,表现了资本主义世界的荒谬;同时,也以小说中主要人物在不同时期的自我选择告诉人们,在那荒谬的世界里,人无时无刻不在进行自由的选择。而这些正是萨特存在主义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9.
劳伦斯最具争议的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以一场不同阶层人物之间的爱情为线索,表现了资本主义世界的荒谬;同时,也以小说中主要人物在不同时期的自我选择告诉人们,在那荒谬的世界里,人无时无刻不在进行自由的选择。而这些正是萨特存在主义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20.
《金瓶梅》和《查泰莱夫人的情人》都有浅表叙事指向和深层叙事指向,浅表叙事指向是深层叙事指向的载体和基础,深层叙事指向是叙事的实际目的,这种转换是受到了叙事主体叙事态度驱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