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当今网络传播的时代,新闻媒体所传播的重要事件,往往能够体现主流社会价值观,反映社会发展趋势,对形成社会公意、达到社会公识、构建一个民意畅通的和谐社会,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自媒体在社会生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公众利用自媒体集中表达对某一事件的意见可以形成社会动员,使事件的发展和文化意义都超出原生事件本身。以新媒体在事件发展的不同阶段中所发表的言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政府、新媒体两者之间在由于药品安全所引发的公共舆论事件发展过程中的互动关系,能够对如何促进危机事件的圆满解决、有效引导舆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网络舆论是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公共事件中的舆论影响力越来越凸显,正日益跻身社会主流舆论行列。本文将分析微博中意见领袖的形成过程和特征,以及在社会热点事件中的行为表现,探讨其在网络舆论形成中的作用和影响,以有利于政府在处理社会公共事件时,能够更好地利用微博来引导社会舆论。  相似文献   

4.
意见领袖广泛存在于群体中,通过人际传播方式,经常为群体成员提供信息和观点,是社会传播过程中的连接大众媒介和一般受众的纽带,是影响群体态度和行为的重要因素。分析意见领袖在社会传播中的角色,对理解社会传播行为的影响,在社会传播中的运用策略有重要的意义,并提出如何引导和管理意见领袖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米楠楠 《新闻前哨》2022,(20):77-78
谣言是传播学中的重要概念,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谣言信息层出不穷,逐渐形成了规模空前的“信息疫情”。而在谣言传播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一个主导谣言传播的人物即“意见领袖”。“意见领袖”在谣言传播过程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受众主要的信息源;他们对于信息的筛选、传播等行为,在一定层面上直接决定了信息接收者的生活方式以及心理状态。因此本文从疫情期间“意见领袖”在媒体平台主要以人际裙带关系的方式进行谣言散布和传播为例,分析其影响并且提出整治措施,以期为今后社会突发性事件的谣言传播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自媒体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公众利用自媒体集中表达对某一事件的意见可以形成社会动员力量,使事件的发展和文化意义都超出原生事件本身。本文以新媒体在事件发展的不同阶段中所发表的言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政府、新媒体两者对于药品安全所引发的公共舆论事件发展过程中的互动关系,并对促进危机事件的妥善解决、有效引导舆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公共突发事件中,信息的获取至关重要,一方面信息获取时间差的最小化能保证社会损失的降低;另一方面信息的获取与传播能够确保公众形成公众理性,有效地进行公共突发事件的风险规避。因此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传播既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  相似文献   

8.
正一、网络围观的涵义与特征(一)网络围观的涵义"网络围观是不同目的的网民围绕某一话题,以网络聚集的方式制造社会舆论、促动社会行为的传播过程。"网民通过微博、微信、博客、论坛等途径的传播把网络热点事件扩大化为网络群体事件,并对其集中关注,在互联网上对社会事件进行评议,使得局部性议题变为公共议题,最终形成社会舆论。网络围观通过信息的聚集形成社会关注,并凝聚成"意见气候"。网民们在大量的回帖、跟贴的围观过程中,形成  相似文献   

9.
社会舆论是一定范围内社会公众的不同意见相互碰撞、相互渗透、相互整合的结果,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动态性,是影响公众思想行为和社会管理的重要因素.新闻媒体具有快速广泛地传播信息、集中公开地表达意见等优势,是公众获取信息、交流意见的重要平台,一直在组织和引导社会舆论方面发挥着特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汤喜燕 《新闻知识》2013,(1):39-40,68
本文梳理了芝加哥学派与公众意见研究,指出:第一,芝加哥学派在公众意见研究领域成果丰硕,在卫普斯的组织下将公众意见研究纳入传播研究,并藉此让传播研究获得了大量的外来资金,使传播研究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学术研究领域。第二,斯道弗的《美国士兵》是公众意见研究的一座里程碑,对战后美国主流传播范式的确立起到了多方面的作用。因而,认识芝加哥学派,中国学者需要更全面的视野。  相似文献   

11.
微博舆论的形成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舆论是社会或社会群体中对近期发生的、为人们普遍关心的某一争议的社会问题的共同意见.”①“舆论,是显示社会整体知觉和集合意识、具有权威性的多数人共同意见.”“舆论是多数人对于某一事件有效的公共意见.”②“舆论是公众对其关心的人物、事件、现象、问题和观念的信念、态度和意见的总和,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并对有关事态的发展产生影响.”③……尽管“舆论”一词的定义在学界和新闻实践中尚众说纷纭,但无论从哪种意义看,微博无疑都是当前中国社会舆论重要的呈现形态.  相似文献   

12.
齐宏彪 《今传媒》2012,(6):144-145
微博是一个意见自由市场,在这个开放的平台中,任何人都可以平等的发言。在公共事件中,由微博舆论场自发形成的"意见领袖"成为事件传播的重要节点,这些"热点"影响着公共事件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也无形中引导着事件的发展方向。在公共事件传播过程中,不同"意见领袖"发挥的作用也不同。他们对议题的积极引导对公共事件的良性运行起到建设作用,但是微博的"开路"传播及其片段化的言说模式,也使"意见领袖"遭遇了危机。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政治格局多元化、经济全球一体化和信息传播国际化的时代,法制化和民主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在构建和谐社会舆论的进程中,大众媒体日显重要。作为传播活动中的三个不同意义上的主体“政府、媒体和公众的三角关系只有保持三足鼎立和相互制约的局面,才不至于破坏全社会的整体平衡。”即“公众、媒体与政府关系的动态平衡”。国家政府需要通过法制和决策制约媒体、调控社会、引导公众媒体报道影响政府、在服务公众的同时引导公众公众意见监督和左右媒体、推动政府。有的学把这种三重主导关系简称为“PMG关系”,包括:政府高位调控的G型主导体现媒体双向功能的M型主导和保证大众话语权的P型主导。[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严文静 《青年记者》2005,(12):53-55
舆论,是“公众的意见”,它作为一种“普遍的、隐蔽的和强制的力量”,始终贯穿于人类历史发展过程的各个阶段,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和社会生活施加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国传播事业发展的历史上,这一现象不断得到证明:无论是古代历史上每一次朝代更迭、社会动荡时期,还是建国以后的和平时期,舆论传播总是空前活跃,激荡着历史洪流中的每一个人,对整个社会历史进程产生着或积极、或消极的作用。而标语口号,是舆论传播中最为简单且行之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一、新闻评论快乐原则理论渊源与本质 新闻评论作为一种信息处理与传递方式,很大程度上承担了对意见性信息的传播,是意见性信息的直接表达方式,是各类针对现实生活中重要的新闻事件和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直接做出规律性的认识与前瞻性的分析,剖析和解释事理、发表意见,最终可能深化为对哲理的某种感悟和提炼的体或节目形式的总和,历来被称为媒介的旗帜和灵魂。  相似文献   

16.
新闻媒介在形成社会舆论、引导社会舆论、进行舆论监督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闻媒介不断地向社会公众提供各种新情况和新信息,将各种社会信息和公众意见加以传播,权威性的意见一旦占据优势,就会为社会普遍认同.党报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就必须切实重视和加强群众工作,这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新闻改革的现实问题,也是发扬党报优良传统、落实为谁办报、办什么报的重大问题.<人民日报>作为中央机关报,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是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纽带,读者来信版和社会观察版作为群众工作部开展舆论监督的阵地,是报社密切联系群众的一个窗口,多年来,既做到了党满意,又做到了人民满意,在读者中深受欢迎,使党报受到人民群众的信赖.  相似文献   

17.
舆论的运行具有一般系统运作的特征。舆论的运行如果处于理想的或接近于理想的环境中.公众意见在形成和聚合过程中就可能出现转向和调整的反复现象.并最终达到一个时空阶段内的稳定。这种公众意见的转向,一方面源自于关于舆论对象的信息呈现在续量、结构和来源上的变动.另一方面源自于公众认知在舆论过程中的改变.  相似文献   

18.
新浪微博是当下最具代表性、普及率最高的网络社交平台,它从最初的网民记录生活点滴、搜索感兴趣信息的个人空间,逐渐变为自主表达意见、参与公共议题讨论的公共平台.我们的社会正处于全面转型的关键期,各种矛盾和冲突不可避免,微博这样一个开放的社交场所便汇集了各种突发事件和公共议题,形成一个巨大的多元舆论场,对网民关心的话题进行大规模的讨论.在舆论形成与发酵的过程中,意见领袖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他们拥有庞大的关注者和话语权,把舆论走向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或将事件"反转"成另一种结局.在发生重大事件尤其是负面事件时,意见领袖要认清自己肩上承担的社会责任,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促进构建理性、平和的社会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9.
马小林 《新闻窗》2013,(6):46-46
意见领袖作为公众的代言人,他们承载着对社会不公事件先知先觉、对社会问题提出系统见解的重大责任。在刘建明《社会舆论原理》一书中,意见领袖的社会作用,在于运用评价的思维方式分析社会问题,把群众的不同认识和分散的意见集中起来,唤醒人们的知觉。  相似文献   

20.
以孟晚舟归国事件在微博平台的传播为主题,以社会网络分析作为研究方法,主要研究两个问题:一是孟晚舟归国事件传播主体的结构网络;二是孟晚舟归国事件是如何被传播主体表征的,在公众心中建构了怎样的社会认同。分析结果表明,在社交网络平台,传统主流媒体依旧占据话语权和影响力,但是活跃度较低,博文来源单一,严重“排外”,缺乏网络交流控制力;信息聚合类媒体担任信息扩散的主力;个人自媒体影响力有限,易湮没在社会共识中。孟晚舟归国事件被呈现为饱含家国情怀和民族复兴意义的历史性公共事件,而孟晚舟作为事件主角,个人形象和家庭属性被弱化,更多的是承担爱国情怀载体的功能性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