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登鹳雀楼》脍炙人口,千古流传。诗人登上鹳雀楼,看落日西下,观黄河东流,“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是对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写,意境壮阔,气势磅礴。要想望得更  相似文献   

2.
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王之涣~~  相似文献   

3.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少年朋友,你一定会背诵唐代著名诗人王之焕《登鹳雀楼》这首千古绝唱吧?可惜鹳雀楼毁于元初战火,楼废景失。鹳雀楼故址在山西永济古蒲州城郊黄河之畔,始建于北周,楼体壮观,结构奇特。因其前瞻中条(山),下瞰黄河,唐宋之际即为河东胜景,历代名流留诗者甚多。 1993年,江泽民同志到永济视察,曾手书这首诗;2002年2月,他又专为即将修复的鹳雀楼题写了楼牌。  相似文献   

4.
"更上一层楼"楼在哪里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诗人王之涣咏出的千古名诗《登鹳雀楼》.那么这诗中的楼在哪儿呢?鹳雀楼,又名鹳鹊楼,这楼在山西蒲州(唐时为河中府)西南,黄河中高阜处,即今山西省永济市西北的古蒲州城遗址上,时有鹳雀栖其上,遂以为名.  相似文献   

5.
王之涣是盛唐时代的重要诗人之一,他虽然留下的作品仅有六首绝句,却以《登鹳雀楼》和《凉州词》两首诗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登鹳雀楼》是一首五言绝句。诗人所咏写的鹳雀楼,前瞻中条山,下瞰黄河。《大清一统志》曾经这样记载:“山西蒲州(永济县)府:鹳雀楼在府城西南城上。旧志:旧楼在郡城西南,黄河中高阜处,时有鹳鹊栖其上,遂名。后为河流冲没,即城角楼为匾,以存其迹。”它本在高处,临山濒水,又有楼三层,颇具“高出尘世”之势。文人墨客登临此楼,自然会有千般思绪,无限感慨,故历来咏写此楼者甚多。沈括《梦溪笔谈》评曰:“唐人留诗…  相似文献   

6.
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人断山. --畅当《登鹳雀楼》 王之涣一开始写登楼所见,便展示了气势雄浑壮阔的画面:连绵起伏的群山,托着一轮雾霭笼罩的白日;白日渐沉,四际的青山云海更显得雄浑无际;滔滔黄河,一泻千里,巨龙腾蛟般直奔大海.  相似文献   

7.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更上层楼凭远处 我国四大历史文化名楼,人所皆知.江西的滕王阁因王勃的《滕王阁序》而著名,湖南的岳阳楼因范仲淹《岳阳楼记》而不朽,湖北的黄鹤楼因崔灏《黄鹤楼》而名扬天下,山西的鹳雀楼也因王之涣的一首《登鹳雀楼》而名留千古. 在这四大名楼中,有三座在长江流域,只有鹳雀楼在黄河流域,它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南的黄河岸边.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唐人留诗者甚多."王之涣的这首五绝便是"唐人留诗"中的不朽之作. 落日衔山,云遮雾障,那本已减弱的太阳的余辉,此时显得更加暗淡,"白日"一词,写出了落日之态.  相似文献   

8.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写的著名的五言绝句《登鹳雀楼》.全诗仅二十个字,气势恢宏,意境开阔,因此诗句常被后人引用.  相似文献   

9.
唐诗现存各种版本中,王之涣《登鹳雀楼》又写作《登鹳鹊楼》,注释各异,莫衷一是。历史文献检索表明,用"鹳雀楼"者约占八成,而用"鹳鹊楼"者不到两成;唐宋元诗文皆用"鹳雀楼"写法;明清以后,始有"鹳鹊楼"之称。考该楼原为黄河岸边一座军事瞭望台,年久失修,鹳雀聚栖,因得其名。鹳雀是唐人对鹳的一般称呼,非鹳与喜鹊之集合。明中叶编撰的《大明一统志》是误植"雀"为"鹊"的肇始者,由此引起后人混乱。  相似文献   

10.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教师用书对《登鹳雀楼》一诗的解释为: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太阳依着群山落下去了,黄河水正滚滚流向大海。我们认为这种解释是对《登鹳雀楼》的一种误读,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1.
唐代诗人王之涣为我们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五言诗句《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要上一层楼.”现在让我们来算一算;“欲穷千里目”究竟“要上几层楼”?  相似文献   

12.
鹳雀楼位于山西蒲州府城西南,前瞻中条山,下瞰万里黄河,在唐朝乃游览胜地。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此处“唐人留诗者甚多,唯李益、王之涣、畅当三篇能状其景。”这话颇有见地。李益,畅当姑置之不论,若乃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实是千古不朽的好诗。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己。上焉者,意与境深……”《登鹳雀楼》正是这种名列上品的诗篇。它“能写真景物,真感情”,意与境相交融,特别是能写壮阔之景,抒深远之意。  相似文献   

13.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堪称千古绝唱,鹳雀楼因王之涣而名播海内外。江南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再加上鹳雀楼,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楼。  相似文献   

14.
不久前,听一位语文老师讲唐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他先把这首绝句翻译成下面这样四句话:白色的太阳落山了,黄河向东海流去。想要看清千里以外的景物,那再上一层楼。然后,吩咐同学读,读后就是抄  相似文献   

15.
提起描写鹳雀楼的唐诗,恐怕谁都会想到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过,据沈括所述,还有李益、畅当二篇“能状其景”。其中畅当的五绝:“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不失为写景的好诗。但是为什么唯独王之涣的五绝能经久不衰,具有永久的魅力,而其他  相似文献   

16.
解放束缚,学生敢问。敢问是学生创造性学习的一种表现,敢于产生疑问,表明学生已投入到学习的状态中去了。一位教师教学古诗《登鹳雀楼》时,教师把鹳雀楼的图像投到屏幕上。这时,一个学生举手发言:“《登鹳雀楼》里说诗人已经上了楼,而要‘穷千里目’还要‘更上一层楼’,这说明鹳雀楼应该有三  相似文献   

17.
<正>"更上一层楼"中的"楼"在哪里?"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咏出的千古名诗《登鹳雀楼》。那么这诗中的"楼"在哪儿呢?鹳雀楼,又名鹳鹊楼,此楼在山西省蒲州(唐时为河中府)西南,黄河中高阜处,即今山西省永济市西北的古蒲州城遗址西南的黄河边上,时有鹳雀栖其上,遂以为名。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这样记述:"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唐人留诗者甚多。"王之涣的这首五言绝句正是"唐人留诗"中的不朽之作。诗中所说的"山"即今中条山,"流"即此段由北向南的黄河急流,"千里"是指由此向西略南的中条山、华山、西安一段。  相似文献   

18.
《家教世界》2013,(3):49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是唐朝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后赋得的一篇名诗。然而,我们仔细想想,上一层楼,到底能看到方圆多少里的景致?真的是千里吗?圆圆的地球半径约6371公里,王之涣登的鹳雀楼高约73.9米,计算可知,到顶之后大概可以看到方圆30公里内的景物。而要"穷千里目",则差不多要登到20公里的高处——还是坐飞机吧。  相似文献   

19.
<正>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歌大意泛着苍白光晕的太阳,向着群山的方向缓缓西沉,终于消失在视野中,咆哮着的黄河奔流不息,直到汇入大海的滚滚波涛。如果想要穷尽目力,看到千里之外的风景,那还需再登上更高的一层楼。  相似文献   

20.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诗人王之涣咏出的千古名诗《登鹳雀楼》。那么这诗中的楼在哪儿呢?鹳雀楼.又名鹳鹊楼,这楼在山西蒲州(唐时为河中府)西南,黄河中高阜处,即今山西省永济市西北的古蒲州城遗址上,时有鹳雀栖其上,遂以为名。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这样记述:“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唐人留诗甚多。”王之涣的这首五言绝句正是“唐人留诗”中的不朽之作。诗中所说的“山”即今中条山。“流”即此段由北向南的黄河急流,“千里”是指由此向西略南的中条山、华山、西安一段。这里地处山西的西南端,面临黄河湾,周围群山环列,风光甚佳。[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