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兴华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1989,(1)
(一)"文艺的本质是主观的,表现的"客体和主体、再现和表现、反映和创造之间的关系,是同文艺的本质特征密切相关的问题.郭沫若作为富于个性特征的浪漫主义诗人,早年在泛神论的哲学思想指导下,强调艺术本质是主观的、表现的,倡导自我表现和主情主义,重视直觉和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本世纪初期,郭沫若走上诗歌创作道路,受到五四时期反帝反封建的时代精神的激励,向往个性解放和意志自由,力图通过文艺来展现自己的内心郁闷、反抗精神和创造力量,因 相似文献
2.
王明居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79,(1)
一人民性是评价文艺作品的重要标准。这些年来,人们都不敢谈论它。谁要提倡人民性,“四人帮”就给谁扣上“取消文艺的阶级性”、“宣扬资产阶级人性论”“鼓吹全民文艺”等大帽子。提倡人民性,真的就如此大逆不道吗?否!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来没有否定过人民性。马克思在《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一文中,谈到宣传比利时革命的自由出版物时指出: 自由出版物的人民性……,它的历史个性以及那种赋予它以独特性质并使它表 相似文献
3.
李建东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9(6):80-82
在市场经济的新体制下,文艺的生产性重新受到重视。马克思早就指出,作为精神产品的文艺也会商品化,“文艺生产性”的概念多次出现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本中。精神产品生产过程的二元特征,决定了艺术生产从制作到文本,从传播到消费,实质上都是意识形态的生产。但文艺的生产比普通商品的生产又具有无可比拟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只有认识和尊重这些复杂性,才能使文艺生产得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游小波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4)
文学艺术具有鲜明的社会品格、精神价值和育人功能,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和谐一致的,因而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对人们理想世界的美化、道德品质的健化和文化素质的强化起导向、塑模和补充的作用。文艺的审美接受是自由、自觉、自愿的,这种独特的美育途径和良好的美育效果,正是文艺发生社会作用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5.
6.
夏康达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4)
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象一个幽灵,无孔不入地潜入中国大地的各个角落,到处都可感觉到它的无所不在的影子。讲了多少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直到今天才真正体会到经济可能对文化产生何等巨大的影响。文艺也骤然变了,变得使不少长期搞文艺的人竟然认不得文艺或不懂得文艺了。“困惑”成了一种时髦的感叹或一种流行病,文艺也在“困惑”之中。既有困惑,就会有各种索解的尝试。本文也是其中的一次。 相似文献
7.
吴青科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1,27(5):23-26
文艺产生于人对外部世界的真实感受和表现。情感作为文艺的本质属性,决定了文学与现实有着密切关系。文艺的健康发展需要现实的有力支撑,无论在何种文艺思潮的统治下,文艺若想取得辉煌的成就,时刻需要创作者深刻理解和体会文艺的现实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8.
李晓贞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1999,(5)
所谓文学艺术的功利性,实质上就是文学艺术对于人类社会生活,特别是对人类精神生活的作用。自有人类社会以来,由社会实践所产生的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艺术,无不带有功利性。如果说,原始社会“吭唷吭唷”派,是为了协调大家的劳动和消除疲劳,那么,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文艺的功利性就带有明显的阶级性了。秦始皇焚书坑儒,是为了制止不利于自己统治的文人及其作品存在和传播,欧洲中古时期的僧侣们独占文化教育阵地,用最残酷的火刑来惩处具有自由思想的人;国民堂反动派多次围剿进步文化和枪杀进步文人,当今的帝国主义、资产阶级同样利… 相似文献
9.
陆贵山 《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5-11
美学精神在实质上体现人为的生命的自由精神。这种人的生命和自由精神在人史关系、主客关系和天人关系相对立的情境下往往表现为美学意义上的崇高精神;在人史关系、主客关系和天人关系相统一的情境下往往表现为美学意义上的和谐精神。人的生命的自由精神和和谐精神总是通过弘扬人的崇高精神逐步地加以实现的。我们需要描写壮美和崇高的人物、事件和现象,以感召和呼唤的激情,用壮美和崇高的精神培养和增强人们的不畏艰验和追求光明的信心与通气,推动我们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10.
周劭馨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5,20(2):17-21
面临西方文化文艺的挑战,我们应当十分重视文艺的民族身份问题。文艺民族身份的核心是精神主题。中国文艺崇高的道德—人格主题,不仅能适应新时代提高国民精神,强健民族魂魄的要求,而且对世界人民也不失为一种精神关怀。历史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发挥优势,打造自己的文艺品牌,在世界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1.
秦忠翼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3,24(1):89-90
邓小平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本质观,把文艺看成是人民群众的精神食粮。邓小平的文艺本质观是对文艺本质的科学把握,符合时代的特征和需要,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艺的真实性问题,是文艺理论创作的基本问题之一。对这个问题,多年以来在文艺理论界众说纷纭、争论不休,在文艺创作实践上也时时表露出不同的认识倾向,因此,作进一步的学习和探讨仍是很有意义的。但要正确认识和解决这一问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对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文艺真实性的精辟论述,已得到普遍的重视,而列宁对文艺真实性的卓越见解似尚未引起文艺理论界的特别注意。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整体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直接继承和发展。列宁有关文艺真实性的论述,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文艺的真实性,无疑亦有着同马克思恩格斯有关论述一样的重要指导意义。列宁同马克思恩格斯一样,一贯十分重视和强调真实性。他指出:“无产阶级需要的是真实,对它的事业来说,没有比富丽堂皇的、庸俗的谎言更有害的了。”又说:“如果认为人民跟着布尔什维克走是因为布尔什维克的鼓动较为巧妙,那就可笑了。不是的,问题在于布尔什维克的鼓动内容是真实的。”这虽然不是直接就文艺问题而说的,但是,它的基本 相似文献
14.
韩烈文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1999,(7)
本文从民俗学的视角对文艺的灵魂现象进行探讨,以期在一个新的层面上透视文艺的社会本质及其审美价值。灵魂不死,是原始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由此而来的梦魂神游和祖灵信仰,构成了色彩斑斓的文艺现象。其中的民俗传承是主要的线索,本文据此展开论述,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彭立勋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2,(2)
一“美化”——文艺的特殊规律文艺的特征是什么?这是美学和文艺理论所探索的中心问题之一。从来的美学家和文艺家对这个问题有过各种回答。有的认为文艺的特征是形象,有的认为文艺的特征在感情。这都从不同方面寻找了文艺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如哲学、科学、道德等等之间的区别。但是,文艺不同于科学和道德等意识形态的根本区別,还在于它是人们审美意识的集中表现。审美意识不同于科学意识和道德意识,它有自己反映现实和反作用于现实 相似文献
16.
17.
刘济民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78,(4)
文学艺术的共鸣现象,是一个比较复杂而又有争议的问题。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前,学术界曾对这个问题进行过有益的讨论。这种讨论对于我们如何理解文学艺术的阶级性,如何评价古典文艺作品的艺术生命力,如何批判继承古代文化遗产,是很有意义的。但是,在这个问题上,“四人帮”一伙制造了一系列混乱,公然否认文艺的共鸣现象。他们认为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文艺作品,不可能使当代无产阶级及广大读者产生共鸣,蛮横地给共鸣说戴上资产阶级“人性论”的帽子,胡说这是“对人民群众的腐蚀和欺骗”,是“资产阶级向无产阶级进攻的反革命武器”。谁要是提出古典文艺作品的共 相似文献
18.
李直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2)
文艺与生活的关系问题,是文艺理论的根本问题,它关联到文艺领域的各个方面,尤其与文艺的特征问题,紧密相关。鲁迅一贯强调文艺与生活的辩证关系,并曾论及了与此相关的许多问题。作为一个伟大的文学家,他在进步的和革命的世界观和文艺观的指导下,在自己的文学活动和创作实践的基础上,批判地吸收了古今中外许多作家的创作经验和理论滋养,对于文艺与生活的关系问题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这些论述,在现代文学史上,特别是在左翼文艺运动中,曾发挥过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星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16(2):12-14
文艺与人民的关系是邓小平文艺思想的核心内容.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邓小平的这一思想,这对于正确理解邓小平的文艺思想的实质内涵,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建构当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索斌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1996,(4)
文艺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是文艺理论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它关系着我们对文艺本质的认识,关系着文艺方针、政策的制定,关系着我们对文艺现象的正确评价以及对文艺创作实践的指导.长期以来,人们都在努力不懈地耗耘这块令人“费神”的“园地”,取得了不少收获.但令人遗憾的是,一些从事文艺理论研究的同志,由于对经济基础之内涵以及与之相关联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研究不够深入,因而在考察这一问题时所得出的结论往往不尽人意.多数人总是从政治经济学——哲学的角度来探讨文艺与经济基础的关系,很少从文艺的角度对经济学——哲学问题的“规范”进行反思.因此,在考察这一问题时,总是落于经济学——哲学的藩篱之中.国内常见的文学理论读本(特别是“教材”)在阐述文艺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时,几乎都是这样表述的:文艺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所以作为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文艺也是由这个基础决定的.然而,至于什么是经济基础,什么是上层建筑,什是意识形态以及意识形态与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关系怎样,只是以直言判断或简单推论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