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7月28日至7月30日,作为大赛评委组组长,我聚精会神地聆听了“第六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高中组18位选手的参赛课。下面着重谈三个赛课者与听课者共同关心的问题。一本届大赛的参赛篇目中文言文有10篇,现代文有8篇,文言略多于白话,符合当前高中语文教材实际。大赛间隙,不少教师问我:“为什么教文言文,课比较容易出彩,而教现代文,课一般比较平淡?”我想,大概教文言文,要解决的问题更多的是学生知与不知的矛盾;而教现代文,要解决的问题大多是学生知得深与知得浅的矛盾。从课堂教学论角度审视,后者显然比前者难度大…  相似文献   

2.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始至终贯穿着知与不知的矛盾。有矛盾就有疑问,从不知到知,是一个提出问题(发现疑难)到解决问题(解决疑难)的过程。“学则需疑”,疑置得好,等于学生在有指导的情况下自己研究了一种新理论,探索了一个新问题。因此,置疑与能力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下面谈谈我们的一些做法和想法。  相似文献   

3.
课堂提问,是指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设计若干问题,用以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习,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是整体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课堂提问要在发展学生思维的基础上,讲究提问的艺术,发挥提问的效益。一、提问要明确,具有启发性设计提问要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或揭示学生知与不知的矛盾,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或抓住教材重点、疑点,设置悬念,激发疑难,促使学生开动脑筋,集中思维优势解决问题;或阐明有关事例,唤起学生联想,进而有所领悟;……如:讲…  相似文献   

4.
教学中的理论联系实际,是指教学理论与实际结合,引导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这一原则是保证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把培养创造型人才作为一个极为重要的教学指导思想。要使学生具有创造能力,成为创造型人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解决“不知与知”的矛盾,还是解决“知与能”的矛盾,自始至终都应使理论与实际统一起来,成为有机的统一的过程。这样来为学生创造条件,充分实现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实现这个飞跃,才能使他们的创造能力得到发展。教师一味地向学生灌理论,要求学生依样画胡芦地作练习,从  相似文献   

5.
由于小学生思维带有一定的形象性、具体性,他们不可能一下子就理解一些抽象的道德概念,故而借用数学中的集合思想,可以使学生对于某一道德认识,由不知到知,由知之浅到知之深,由知其表象到知其本质,可以形象直观地说明其主要特征。这对于加深品德教学中的第一次感知,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是有着显著效果的。下面试举几例来阐明这个问题。《小浪花》一课是让一年级学生懂得个人离不开集体的道理。课的开始,先要让学生对“集体”有一个正确的概念,老师在教学时用了“小队、小组、学校和马路上一群人”4幅小图片让学生鉴别哪些是集体。学生回答了…  相似文献   

6.
过去,我们很多人总认为教师要讲得多,讲得深,讲得透,对学生则要要求多,作业多,考试多,这才算是发挥了主导作用,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至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口头上虽会讲一下,实际上早已抛至九霄云外。因而教师只管硬逼多灌,满堂灌不够,还要溢出堂外,教学陷入繁琐哲学的泥坑。学生则死记硬背,忙于作业,疲于奔命。结果是事与愿违,教学质量提不高。问题在哪里呢?除了办学思想有问题外,其中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理解不对,认识不足也是重要原因。我们知道,学生学习一种新知识,是由不知到知的过程,是矛盾运动的过程。教师教了不等于学生学到了;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学习,他们才能牢固掌握这门知识。显然,学生自己的“努力学习”是解决知与不知这一矛盾的主要方法,是事物发展的内因。因此,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越得到充分的发挥,就越能学得快学得好。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的精神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实际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学生学习知识的规律,培养学生正确的学  相似文献   

7.
课堂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提问中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一、循循善诱,注意启发性在课堂教学中,一个问题的提出,不应是突然爆出的冷炮,而应把学生引到一个求知的境界之中然后发问。这样才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准确回答。首先,要创设问题情境引起思索。学生的积极思维常常是从遇到问题引起的,在提问时,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愿望,即便不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也得“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在解决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类比、联想,从而受到后发,摘下思维的甜果。其次,要揭示矛盾引起思索。提问过…  相似文献   

8.
教学进程每前进一步,都存在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同新的教学目标要求之间的差距,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知与不知,知之甚少与甚多、知之有误与正确之间的矛盾”。学生在求知过程中难于理解、易于混淆、不易掌握的知识是教学的难点。教学难点是教学的暗礁,是学生学习的拦路虎,讲不透就会给学生的学习造成障碍,影响教学的顺利进行,本文在分析教学难点成因的基础上,就中学生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中化解难点的几种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错误是正确的先导。”人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 ,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往往会经历错误 ,再从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 ,逐步发现真理。学生的认识也是如此。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知与不知的矛盾 ,会在课堂上表现为出现错误。教师若能抓住学生出现的错误 ,提示并暴露这些错误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 ,并采取有效的办法解决问题 ,以弥补学生知识上、思维上的缺陷 ,则可达到获得正确的认识 ,发展学生思维的目的。  一、通过比较 ,发现错误 ,诱发思维。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 ,限于知识水平 ,在思考时 ,会出现一些错误的想法。例如 ,在教学“平行四…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中,一是注重于知识结果(概念、理论)的传授,另一是注重于思维活动的训练和培养,使学生不仅在学数学,而且是在学思维.当学生在认识过程中遇到新情况,产生新问题时,教师要及时提出问题,揭示矛盾,引导学生去解决矛盾,获得新的认识,启发式教学就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启”就是“打开”、“开导”,“发”就是“发现”、“探究”。“启发”就是通过阐明事例,引起学生的联想、思维,使之有所领悟,在教师的指导下,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积极思维,去观察,作出判断. 例1 作log_xy=1的图象。  相似文献   

11.
设计开放性练习是实行开放式教学的重要一环。教师在教学中经常设计一些开放性练习,能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达到减负增效,把时间还给学生的目的。笔者在设计开放性练习中作了如下的尝试。一、设计实践性开放题——培养思维的创造性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实践证明,当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时,他们对这些知识理解得特别深,对这类与生活实  相似文献   

12.
设计开放性练习是实行开放式教学的重要一环。教师在教学中经常设计一些开放性练习,能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达到减负增效,把时间还给学生的目的。笔者在设计开放性练习中作了如下的尝试。一、设计实践性开放题——培养思维的创造性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实践证明,当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时,他们对这些知识理解得特别深,对这类与生活实  相似文献   

13.
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的具体情况,营造一种现实而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气氛,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它的实质在于揭示事物的矛盾或引起主体内心的冲突,使之处于“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真正“卷入”学习活动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猜想型猜想是在对研究的对象、问题进行观察、实验、分析、比较、联想、类比和归纳的基础上,依据已有的材料及知识做出符合一定经验与事实的推测思维方法。数学猜想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探究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学…  相似文献   

14.
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反对单纯地传递知识 ,而更多地强调激励探究。即教师多方设法激活学生的思维 ,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探究、创造 ,旨在训练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 ,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勇敢、主动的探究品质。   一、揭示矛盾教学中揭示各种各样的矛盾 ,可以起到激活思维的作用。小语课文中存在的“矛盾”很多 ,有的是大起大落的情节上的矛盾。这些矛盾作为教师激活思维的契入口是非常有价值的。例如 ,《五彩池》一课中有这么一句 :“这些五彩池大大小小 ,玲珑多姿……。”教师在此处投石激浪 :前一分句说有大有小 ,后一分句却说…  相似文献   

15.
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想知”是引导启发学生思维的前提,如果学生对未知的东西没有兴趣,那么即便面对“未知”,学生也难以积极思维。可见,要引导启发学生思维,首先要培养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如在进行《种子的萌发、休眠和寿命》一节教学时,可提出下列问题:农作物的种子为什么只有种在潮湿的土壤中才能长出幼苗?寒冷的冬季为什么不能进行播种?农民在播种前为什么要进行试种,测定种子的发芽率?种子存放时间久了为什么不能发芽?这些问题联系了生产实际,会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和求知欲望。知与不知的矛盾是学生思维的内在动力,教师要善于向学生展…  相似文献   

16.
思想道德教育,乃至整个文化教育,讲究知行统一,讲究实践躬行。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引导学生把学习中获得的政治思想观点和道德观念,用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思想政治课教学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认真解决三个矛盾。第一,知与不知的矛盾,这个矛盾的解决是实现知行统一的必备条件。第二,信与不信的矛盾,这个矛盾的解决是实现知行统一的前提条件。第三,知与行的矛盾,这一矛盾的解决,才能解决学以致用的问题。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落后,常常出现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产生“学而不信,知…  相似文献   

17.
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其中“愤”是指“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是指“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是“开其意”,“发”是“达其辞”。“愤悱”是指学生,“启发”是指教师。“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察言观色、调查研究,当学生欲知而不知,想说又说不出时。就是他们心理上产生了“愤”与“悱”的状态,这时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教师在此时只要略加点拨指引、启发诱导,学生即意开词达、豁然开朗,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易建国 《师道》2006,(5):22-23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如何把“素质教育”贯穿在每一节课中,更是值得探讨的课题。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关键在于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发展。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像姜太公钓鱼那样,“愿者上钩”,绝对是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的。《学记》中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不管你的课讲得如何好,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思维关闭着,其它的一切是很难注入到学生的心坎的。…  相似文献   

19.
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关键.俗话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才知深.”这句话深刻揭示学习的真谛.学习一定要进行思考,没有思维的学习就会一无所获.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发散思维是培养学生思维活动的主要形式,在知识的深化、扩展,知识的网络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教学是解决不知与知、浅知与深知的矛盾,也可以说是要学生解决问题。我国古代教育学家很重视这个问题,张载说:“有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朱熹说:“大疑则大进。”疑问,提出疑问是探究真理的起点。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一首诗中有两句是:“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也正因为这样,毛泽东要求在教学中把精力集中在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把矛盾——问题带进课堂”是这些思想的发展。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带着问题进课堂呢?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应当注重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