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寿祺是乾嘉间著名的学者兼诗人。渊深厚实的学问以及由此形成的审美观念皆沾溉其诗歌创作,使其诗体现出学人之诗的特色。具体表现为,用典雅正博综、喜用“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法,直至创作了一些“学问诗”。这种学人之诗的创作倾向,营造出一种沉郁典重、恢弘奥博的诗风,使闽派诗风为之一变,影响至近代同光派闽派的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2.
施愚山的诗学理论很丰富。他提出诗品与人品统一,主张诗当有从平地筑起的平实风格,显示出与王士祯"神韵说"的相异的趣向;又倡导清明广大,一唱三叹,温柔敦厚的诗风,表现出与王士祯的"神韵说"某些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3.
何逊诗歌论     
何逊,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省郯城县西)人,生于五世纪七十年代前期(即470—475年),约卒于518年,南朝梁代著名诗人。他历经宋、齐、梁三代,主要游仕经历和诗歌创作当在梁代,北齐颜之推评论其诗歌为“清巧”后人沿袭这一概念,或褒或贬,褒者赞扬其诗风的清新、入律、细致;贬者则斥其诗歌巧构形似之言。笔者认为何逊的诗风,在梁代诗坛上别开一径,尤其是充溢在他诗  相似文献   

4.
李勋有许多好的诗,对于他的诗,已有人作过比较客观的分析与评价,认为他的诗是富有真情与爱心的,他把对诗的态度与对生活的态度融在一起,形成诗风上“质朴浑厚,冷峻温馨”的特色。李勋的诗可以经历时段来分类,比如早期多为农家诗(我以为这是他最有价值和个性的诗种):离乡入伍之后,便开始了军旅生活诗的创作;之后,他诗歌表达的内容在扩大,他几乎整体性地向情感诗方向转折,这是他重返世俗后诗向成熟面发展的显示,尽管视野在开阔,诗之氛围却在收缩,诗风诗意内在情绪都有别于以往那种激情冲击。有人把他的“爱情诗”作为最好的诗,也许是从这方面而论。我却更喜欢他的那些用泥土包裹着富有思想力的“农家诗”,这种不仅有农家生活又有农人新思想的诗作才是他的诗的美之所在、韵之所在,也是他独特诗风的基础。《庄稼汉》(1988年)就是代表  相似文献   

5.
邵雍的诗学思想基本形成于庆历、嘉祐时期,代表了诗文革新时期诗风转变的一个分支,但其现存《击壤集》绝大部分作品作于熙宁年间,因此他对熙元诗坛影响更大。他的七律内容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内省自适,一类为外化教人。内省自适源于“颜回之乐”,外化教人源于“孔门之教”,这使得他的七律呈现出鲜明的理学特征。他对于七律的最大创变在于形式,以“吟”体结构七律,使得七律具有了古体的顺畅流走之感,也因过于口语化而失去了七律的形式美,从而将白体七律的语言平实坦易,重视说理写意,不注重诗法的特征推向了极致而形成别具一格的“邵康节体”七律。北宋白体七律的发展流变呈现出一正两变的特征,欧阳修、苏辙、张耒的七律代表了白体中的正体,邵雍七律和苏轼七律则分属两个变体。  相似文献   

6.
《荔雨轩诗集》稿本是华翼纶诗歌的完整本,所收比刻本多得多。其中反映太平天国时期广西、江西、上海、江苏等地相关历史的部分,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其诗歌古朴平实的风格,和他务实的作风是一致的。务实是当时有作为的士大夫中的一种风气,他们的诗风,也大多平实。  相似文献   

7.
梅尧臣是北宋初期的著名诗人,诗风平实、淡雅,一扫当时靡丽文风。传说梅尧臣出外漫游或访亲会友,总喜欢背一个布袋。一遇到新鲜的事情或优美的风景,他禁不住要咏一两句,或写一首诗,并把文句和诗作投入袋中。回家以后,常常在晚上点上油灯,从袋中取出诗句,逐字逐字地推敲、修改,便成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佳作。由于梅尧臣常常背着“诗袋”,深入观察,体验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又能勤于思考,反复修改,所以他的诗作,做到了他的诗歌主张:“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梅尧臣背“诗袋”@王建军  相似文献   

8.
晚唐五代诗僧普遍选择"苦吟"诗风的原因,一方面是受当时诗坛风尚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佛教徒的唱经方式和苦修传统在诗歌领域的展开。在此种诗风的影响下,晚唐五代的诗僧创作显示出与中唐僧诗不同的特征,前者乃"禅人之诗",而后者则更近于"诗人之诗"。  相似文献   

9.
杜甫是一位极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他的诗风以沉郁顿挫、悲凉慷慨为特征。不过,人们常以《秋兴八首》、“三吏三别”那些忧国忧民、感慨良多的篇什为其代表作,而对这首写春雨的诗,总觉得它与心目中的杜诗不相符,或者认为这首诗体现了杜甫的另一种优美柔婉的诗风。问题是,这首诗果真没有体现杜甫的一贯风格吗?或者说,从这首诗中,我们真的会发现另一  相似文献   

10.
秦少游以词名家,他的婉约词被称为“词之正宗”(清先著《词洁》),又有“词坛颇袖”。(清陈廷掉《白雨斋词话》)之誉。其实他的诗也写得很好,只是为词所掩,人们重扣了他的词却忽略了他的诗,少游观存诗二百四、五十首。分析研究他的诗歌创作,探讨他匍后期的诗风,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他整个文学创作基本特色的认识。陈师道《后山诗话》说:“苏子瞻词如诗,秦少游诗如词”,这是就地前期的诗歌而言的.秦观早年的诗风十分鲜明,在他的师友间得到了异口一词的品鉴。张来在评论苏氏及同门友人的一首诗中说:“黄郎萧萧日下鹤,陈子鹏峭霜…  相似文献   

11.
对杜牧《清明》诗旨之理解,历来多有分歧:或为"雨中伤感"说,或为"踏青游春"说,或为"哀悼亲友"说。反复揣摩诗意,则第三说最为切实。诗中所表达的就是诗人在"清明时节雨纷纷"的特定场景中所产生的特有的心理感受与思想情绪。诗旨主要在于表现生者"行人"对已故之亲友们的沉痛伤悼之怀与深切怀念之情。此诗艺术手法高超,别具形象圆整、叙事曲折、画面丰盈、章法自然之审美价值。后人甚爱此诗,对其采用删缩、变体、仿拟等再度创作之方式,形成一道诗歌接受的亮丽景观。《清明》诗以其思想与艺术的杰出成就,奠定了清明哀悼诗千古绝唱之地位。  相似文献   

12.
隋炀帝是一个暴君,但他却是一个杰出的诗人,在文学交流融合的时代,南北诗风在他身上都有很好的体现.历来治文学史者多怀疑<野望诗>非隋炀帝所作,但从考查其记录流传情况,可知是诗当为隋炀帝作无疑.它是隋代独一无二的杰出之作.  相似文献   

13.
崔霞 《宜春学院学报》2009,31(3):110-112,162
从郑谷的具体作品入手,重点探讨郑谷诗歌与晚唐元白诗风的关系这一问题,以表明其诗的独特风貌与他所受元白诗风的影响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4.
杨维桢诗歌思想片论哈嘉莹杨维桢是元代较有影响的诗人和诗歌理论家,其极富创作个性的诗歌使元末绮缛单调的诗风为之一变,而他的诗歌创作与他的诗歌思想又是紧密相联的。考察他的诗歌理论,对我们更深入地研究他的诗歌创作特色及元代诗风将是不无裨益的。一、“诗至律,...  相似文献   

15.
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评义山诗为“浅近”,这一负面评价在李商隐诗歌评价史上所见较少,甚至与“锻炼精粹”的主流观点冲突。细论之,此评含义有二,一是浅显通俗,二是浅薄尖酸。这与胡仔所在时代的风尚习气及其本人的诗学观念有关:南渡时期的文学转向、对平淡诗风的喜爱使其刻意立偏颇之论,批驳西昆诗风;而胡仔对元祐诗学的尊崇以及对宋学精神的吸纳使其以传统诗教温柔敦厚之旨衡量义山诗。而《四库全书总目》对“浅近”之论进行辨正,一方面厘清义山诗与西昆体的界限,另一方面也阐明义山诗中的风雅精神,力图理性、立体地评价义山诗。  相似文献   

16.
王维,字摩诘。不仅是唐代著名诗人,而且是杰出的画家,还精通音乐,故能以绘画、音乐之理贯通于诗。其诗富有诗情画意,音律和谐优美。他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领袖人物,兼擅各种诗体,五言律绝成就尤高。他的诗歌创作,大体可以四十岁为界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多昂扬奋发、进取向上之作,诗风旷达而豪放;后期渐趋消极,过着“亦农亦隐”的闲适生活,遂以写山水田园诗为主,诗风清雅而淡泊。  相似文献   

17.
《宜宾学院学报》2017,(3):30-35
陈三立在清末民国诗坛享有崇高的地位,其诗学理念中有两个重要却未能引起足够重视的话语:"诗者,写忧之具"与"绵邈",前者强调诗的内容、主题和功能,后者偏重表达方式与效果,二者相辅相成。这两种诗学话语带有明显的私人体悟意味和强烈的个性色彩,与其所主张的"存已"思想一脉相承,它们既促成他的诗风面貌,也反映其诗风悲情而具"深""奥"的特质。陈三立清醒地忧伤,隐秘而委婉地低吟与排遣,最终成就一种诗歌与人生相互诠释的经典范式。  相似文献   

18.
《湘南学院学报》2018,(6):52-56
刘长卿一生仕途蹭蹬,屡遭迁谪。在其谪居或途次湖湘期间,或为山川胜概所激而抒以骚人之志,或为人文轶事所感而发以迁客之思,写下了一批带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湖湘诗歌。刘长卿的湖湘诗在艺术上主要表现为白描、移情和象征手法的运用。刘长卿湖湘诗是湖湘贬谪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湖湘贬谪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宜宾学院学报》2015,(8):44-48
温忠翰,山西太谷人,清代诗人。牡丹江市图书馆藏其未刊稿本《遗山诗髓》十四卷、《元诗备考》二卷和《补遗》一卷,世所稀见。《遗山诗髓》皆摘自施国祁《元遗山诗集笺注》,或为元好问诗文原文,或为施氏所作笺注之语,择取精审,并附有考证按语。《元诗备考》摘录施书后《附录》《补载》两部分,顺序与原书颇有出入。《补遗》则主要记录了关乎汪古直重修元遗山墓之诸多文献,皆是名家名作,颇具价值。  相似文献   

20.
田园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独具显著特色的一个门类。我们把那些描写田园风光,反映田园生活的诗都叮以目为田园诗。这些诗基本上都追求一种宁静、安谧、空灵、脱俗的诗境,表现诗人洁身自处、超然出世、恬淡闲适、宁静和平的思想和心情。陶渊明作为大力创作田园诗的第一人,以其在这一题材上的开创之功和他的田园诗本身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而成为诗歌王国中的一座秀丽的高峰。为后世诗人所景仰、学习而又无可企及。清代沈德潜在《说诗 语》中说:陶诗胸次浩然,其中有一段渊深朴茂不可到处。唐人祖述者,王右丞有其清腴,孟山人有其闲远,储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