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中国耕地警戒值的测算与讨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耕地安全是食物安全的基础,我国未来的耕地压力大,耕地保护是关键。耕地警戒值是影响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加强耕地保护执法力度和老百姓建立耕地安全意识、参与性保护耕地的重要指标。近年来,人均耕地警戒值0.053hm2的引用对耕地安全意识的建立产生了很大影响,科学测算我国耕地警戒值具有紧迫性和现实意义。构建最小人均耕地面积的扩展模型Smin=MB∑ni=1βi·GiPi,建立饲料粮食消费量与肉蛋奶消费量、食品作物单产量与单产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的5个线性回归方程,以及单产影响因素与时间关系等6个曲线估计方程,测量粮食、植物油、糖和蔬菜等食品作物单产量,计算2006年~2015年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并与相应年份实际人均耕地面积对比,确定2006年的最小人均耕地面积0.09035hm2和最小人均耕地面积总量1.18×108hm2(17.7亿亩)分别为人均耕地警戒值和耕地总量警戒线。  相似文献   

2.
耕地征用区片补偿的综合价格量化——以驻马店市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首先分析了耕地征用制度的两面性及改革的必要性;然后,明确了耕地质量价格和征用区片补偿综合价格的内涵,拓展了征用补偿范围,界定了征用补偿标准及量化指标;运用综合因素法,将河南省驻马店市耕地征用区片划分了4个级别;运用收益还原法,评定了耕地的质量价格;讨论并确定补偿范围和标准后,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重点量化分析了耕地的三大保障价格:第一,维护失地农民最基本生存的保障底价——生活保障价格;第二,确保失地农民发展的最基本保障价格——医疗保障价格;第三,提高失地农民社会竞争力的动力支撑价格——再就业保障价格;运用以上的分析思路和方法,依托驻马店市周湾的征用案例计算出:在一级区片内征用0.067hm2旱地的综合补偿价格为87 291.21元。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湖泊科学》近10年的自引行为变化规律,剖析产生原因,思考期刊非正常自引现象,引导期刊自引的客观认识,更好地办好学术期刊。【方法】 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的数据以及《湖泊科学》2006—2015年载文的参考文献,得到《湖泊科学》近10年的自引率(RSC),总被引频次(FTC),总自引频次(FSC),对影响因子(IF)有贡献的总被引频次(FTCIF)、自引频次(FSCIF),自引率(RSCIF),载文数量,平均引文数量以及IF等评价指标,分析各指标的变化趋势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无人为操控的前提下,《湖泊科学》近10年RSC变化较小,FTCFSCFSCIF以及载文数量均有升高趋势,RSCIF略高于RSC,但是自引对IF无显著影响。【结论】 RSC与学科大小和研究范围有关。增加科研投入、提升期刊内容质量、应用数字化手段以及加大推广力度等因素导致了FTCFSCFSCIF等指标升高。期刊出现RSC过高或突然大幅度升高、FSCIF与IF有很强的相关性、RSCIF大大高于RSC等现象时,很可能是人为操控所致。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只有自律自强,才能够使得中国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真正获得国内科技工作者的认同并且在国际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期刊影响力指数的科学合理性及其可能存在的不足,以利于决策者、办刊人以及作者更加科学地评估学术期刊影响力,预测期刊发展潜力。【方法】 以2015—2017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的10个期刊指标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IBM SPSS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求得各期刊的综合主成分得分(F),按照F对期刊进行排名;将F与期刊影响力指数(fCI)排名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比较fCIF与10个指标的相关程度。【结果】 F与10个指标的相关性总体高于fCI;fCIF与即年指标的相关系数相对较小,但是F明显高于fCI。【结论】 F排名更接近各项指标共同表征的期刊水平;更能反映期刊的反应速率和被引强度;在参阅期刊fCI排名时,应当特别注意参考期刊的即年指标。  相似文献   

5.
山地丘陵地区农地资源价值评估——以湖北省宜昌市为例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本文在回顾农地价值理论及评估方法的基础上,以湖北省宜昌市农地为代表,采用收益还原法和条件价值法,通过实地抽样调查对不同地类的农地的市场价值和非市场价值进行评估。在尽量减少评估偏差的前提下,得到宜昌市农地主要地类资源总价值:宜昌市耕地总价值约为396.32×108元,园地总价值约为509.24×108元,林地总价值约为29.37×108元,水域总价值约为30.30×108元。其中,单位耕地的市场价值约为9.44×104元/hm2,非市场价值约为2.49×104元/hm2;园地的市场价值约为54.88×104元/hm2,非市场价值约为3.97×104元/hm2;林地的非市场价值约为0.23×104元/hm2;水域的非市场价值约为6.32×104元/hm2。根据价值评估过程,得到相关结论:农地总价值应该包含市场价值和非市场价值;农地非市场价值与支付者对农地生态功能的认识有显著关系;不同地类的资源价值对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具有较强的参考意义;对农地非市场价值的认识加深有助于优化农地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6.
鲍超  方创琳 《资源科学》2008,30(11):1658-1666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是风能资源与风电产业其他发展条件相互匹配的最佳区域之一。充分开发利用沿海和近海风能资源,建设大规模并网与非并网风电产业基地,不仅对促进该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国沿海地区和全国风电产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示范价值和先锋作用。本文详细阐述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大规模并网与非并网风电产业发展的资源基础,并从能源和环境问题、风电价格、风电政策、经济技术条件、非并网风电产业发展条件等因素入手,论证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大规模并网与非并网风电产业发展的优势与机遇,分析了目前发展的基本态势与挑战,并提出2020年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 000×104kW(其中非并网风电占30%左右)目标后可节约原煤1 104×104t,减少排放粉尘104×104t,CO2 2 083×104t,NOx 104×104t,SO2 167×104t。规划将珠江三角洲地区建设成为国家级大规模并网与非并网风电产业基地和高耗能无碳型产业基地,建成国家级风电设备制造中心,千万千瓦级东西两翼风力发电基地和沿海高耗能无碳型产业带,形成“一心两翼一带”的大风电产业布局。其中,沿海高耗能无碳型产业带主要由高耗能无碳型电解铝基地、高耗能无碳型氯碱化工基地、高耗能无碳型海水制氢基地共三大基地组成。  相似文献   

7.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瞬间最大风速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地区以及周围20个气象站45年(1961年~2005年)历史资料,结合古尔班通古特沙漠3个野外风沙监测站近5年(2001年~2005年)的5层梯度风(0.5m、2.0m、4.0m、6.0m、10.0m)野外监测资料,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瞬间最大风速时空分布与活化沙丘治理对策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选取活化沙丘顶部为床面,分析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活化沙丘顶部边界层内10分钟平均最大风速与瞬间最大风速空间相关性,发现风沙边界层内任意两层的瞬间最大风速相关显著,相关系数在0.9654~0.9922之间,且随高度增加相关系数呈现增加,而影响这一变化特征的主要因素是下垫面状况。本文通过大量分析,建立了活化沙丘顶部风沙边界层内1分钟平均风速的预测模式,其公式为u=(Z/Z1)0.1026,为今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活化沙丘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武汉市农地资源非市场价值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蔡银莺  张安录 《资源科学》2006,28(6):104-111
非市场价值是农地资源价值中无法忽略的重要组成。估算农地资源的非市场价值,将其纳入农地资源的成本核算中,不仅能够弥补市场机制作用的不足给农地城市流转决策带来的影响,而且通过提高土地资源农业利用的比较效益,能够真正起到缓解农地流失的作用。文章运用条件价值评估法对武汉市农地资源的非市场价值进行估算,在对471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后的研究表明:①随着农地保护意识的增强,武汉居民已经意识到农地资源非市场价值的存在;②从居民参与农地保护的支付意愿(Willingness to pay,WTP)出发,武汉居民每年保护农地资源的支付意愿为30.00×108元,折合单位农地资源的非市场价值11.62×104元/hm2;③从农民作为农地保护执行主体参与农地保护需要接受政府补偿(willingness to accept, WTA)的角度出发,农地资源的非市场价值为1.64×104元/hm2,是目前国家鼓励农民种植粮食作物发放补贴(中稻225/hm2元,折合无限年期价值4 978元)的3.30倍。   相似文献   

9.
都市休闲农业中农地的非市场价值估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都市休闲农业将传统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利用农田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融合农业生产、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等人文景观,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游憩和文化教育等多重功能。文章以武汉市和平农庄为例,应用旅游成本法(TCM)和条件价值评估法(CVM)估算该农庄农地的非市场价值。在对农庄及247位受访游客随机抽样调查获取数据的基础上,研究表明:①和平农庄2006年总的消费者剩余(Total consumer surplus, TCS)在1591.36×104元,游客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 CS)530.45元/人,约为旅游平均费用的2.6倍,休闲农庄农地景观年均游憩价值397845元/hm2;②从游客的支付意愿(willingness to pay, WTP)出发,和平农庄农地景观每年保护的补偿价值(compensation variation, CV)达153.14×104元,农地年均存在价值38 285.1元/hm2;③相对传统农业而言,休闲农业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显著,单位土地经济产值是传统种植业产值(4628.10元/hm2)的5.4倍,然而其目前无法通过市场配置实现的非市场价值则更加显著,单位游憩价值和保存价值分别是传统种植业收益的85.96倍和8.27倍;④保护型农地提供的环境舒适、景观等非市场价值远远高于其传统的经济产出价值,然而其在现行的资源价值核算体系中却往往被遗漏,意味着在土地分配决策与消费实践中,如果只单纯考虑经济产出,土地用途转换过程中会造成大量的福利损失。  相似文献   

10.
安徽沿江地区耕地数量变化特征及其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粮食主产区的耕地面积变化不仅影响到区域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本文利用50年的耕地统计数据和近年的土地利用详查变更数据,揭示了安徽省沿江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和耕地面积变化的总体特征,并对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进行了分析,在定量分析耕地数量变化和经济发展关系的基础上,对未来耕地数量和粮食生产安全保障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①沿江地区土地利用基本特征表现为以农用地为主,工矿用地和未利用土地比例大;土地的投入强度大,综合产出率高;耕地面积持续减少。耕地总量经历了缓慢增长、快速下降、缓慢减少、急剧减少的变化过程,人均耕地面积持续减少;②耕地总面积减少与GDP总量和人均GDP之间存在对数关系,二者间的弹性系数不断下降,现状已接近上海市水平,表明经济发展模式已开始向集约型转变;③利用拟合的关系式,估算2010年和2020年的耕地将在现状基础上分别减少3.09×104~3.91×104hm2和5.07×104~6.78×104hm2,届时耕地总面积将会保持在149×104hm2和146×104hm2以上。2010年耕地数量可以满足粮食安全的需要(保持粮食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3.08%),至2020年,耕地数量将会略低于粮食安全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区域土地整理综合效益测算——以徐州市贾汪区为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是土地整理技术研究的一项基础工作。土地整理具有经济产出价值、生态服务价值及社会保障价值,针对这3种价值,本文分别提出3种测算方法即传统市场法、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法、替代市场法。传统市场法即采用收益还原法;生态功能价值系数法是根据各地类生态服务价值系数,来测算土地整理实施的生态服务价值;而替代市场法则以土地作为农民社会保障的替代物,以用商业保险的方式计算一次性投保所需的资金作为土地整理社会保险的价值。本文以徐州市贾汪区为例,全面、科学地测算了区域土地整理带来的价值,研究表明:该区域自1999年以来,土地整理效益总价值达9.98×108元,其中经济产出价值达5.57×108元,社会保障价值达7.10×108元,达到了增加有效耕地,改善经营生产条件的目的;然而生态服务价值却损失2.69×108元,表明土地整理的生态风险防治还没有纳入土地整理的内容。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可以很好地测算土地整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经济价值,为综合评价土地整理效益并指导土地整理的实践活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团风县耕地资源价值及其空间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认知耕地资源价值的结构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土地市场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前提。本文在梳理当前耕地资源价值内涵的基础上,构建县域耕地资源价值测算体系,并以湖北省团风县为例,从村、镇和县不同地域尺度测算耕地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分析其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团风县耕地资源生态、社会和经济价值的比例约为532,综合价值为466.85元/m2,约为当前耕地征收补偿标准的8.8倍;县域耕地资源经济与生态价值依附地形呈南高北低之势,局部地区空间集聚效应明显,耕地资源综合价值与耕地区位和交通条件关系密切,并在杜皮乡、贾庙乡地区存在低值集聚。多尺度耕地资源价值研究可为甄别耕地资源价值影响因素、揭示耕地价格形成机理、推进城乡统筹一体化土地市场建立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丘陵山区地块尺度耕地社会保障功能价值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构思地块尺度耕地社会保障功能价值测算方法,测算调查水田、旱地地块社会保障功能价值的基础上,识别耕地社会保障功能价值影响机理,构建促进耕地社会保障功能价值供需平衡的综合措施体系.结果表明:①水田地块的社会保障功能价值水平总体高于旱地地块,耕地地块复种指数越高、经济作物种植比例越高,越利于耕地地块社会保障功能作用的发挥;②耕地地块社会保障功能价值受到农户家庭人均耕地面积和农户家庭农业人口人均非农纯收入因子的显著负影响,受到耕地地块地均纯收益因子的显著正影响;③要促进耕地社会保障功能供需平衡,一要通过增加耕地资源数量和提高耕地资源的物质产品产出能力来提升耕地资源的社会保障功能供给能力,二要从提高农户家庭的非农收入水平、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进一步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来减弱人类对耕地资源社会保障功能的依赖程度.  相似文献   

14.
自18亿亩耕地是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提出后,建设用地供给更趋紧张。同时,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新农村的发展等问题急需解决。在成都市拆院并院创新模式下,通过各项改革同步推进、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和各保障体系,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北京城市居民需要导向下的耕地功能保护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虽然实施了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我国耕地保护仍然无法实现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的动态平衡。尤其在类似北京这样的大都市,仅仅倡导一般意义上的耕地保护已无法遏制耕地锐减的势头,必须重新审视城市居民需要导向下的耕地功能,并把保护耕地提升到保护耕地多元化功能的高度,是大城市耕地保护可能出路。耕地功能即耕地满足人的多种需要的功用。人的需要具有多层次性和层次渐进特征,在人的需要的不同发展阶段,耕地的主次功能各异,且前者的发展与后者的演替具有协同性。对北京而言,城市居民需要阶段性与耕地功能的演替相对应。文章以恩格尔系数和问卷调查数据为依据,对北京城市居民水平和需要发展阶段分别进行界定和验证,以此为基础提出不同时期应重点保护的耕地功能。研究表明,在北京城市居民需求的第一阶段,应以保护耕地的生产功能为主;在城市居民需求的第二阶段,应着重保护和发挥耕地的生产功能和旅游观光休闲功能;在大城市城市居民发展的第三阶段,应重视耕地的多功能性,保护其生态服务功能、景观服务功能、旅游观光休闲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等。  相似文献   

16.
村域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价格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顺畅亟需科学、系统的流转价格评估体系。以农用地价值构成为理念,借助于土地使用权评估的基本方法,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属特性进行修正,构建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价格模型,并以沁阳市西万村为典型村域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价格应该包括经济价格、社会价格和修正价格。价格模型的应用,应甄别理论价格和实际流转费用的区分,农用地流转后经营项目没有转变,流转价格为经济价格和社会保障价格之和。农用地流转后经营项目发生转变,比如耕地改种经济作物,流转价格则是经济价格、社会价格与修正价格三者的总和。收益分配格局存在复杂性,流转收益应在国家、村集体经济组织、流出方、流入方和管理者之间合理、公平分配。  相似文献   

17.
东北地区耕地自然质量和利用质量评价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耕地质量是耕地各种性质的综合反映,耕地质量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本文参考已有的评价模式,以东北地区为例,利用“3S”技术,着重应用GIS空间分析优势开展耕地自然质量评价与耕地利用质量评价,并分别分析了高产田、中产田和低产田中耕地自然质量、耕地利用质量与粮食单产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耕地自然质量大都处在中等或中上等水平,耕地投入水平基本处于中等或中等偏下。中高产田的粮食单产与适当的社会经济投入有很大关系,而低产田的耕地自然质量对粮食单产具有较大影响。主攻高产田,抓好中低产田改造,有计划地开发并保护好有限的宜农荒地资源,是目前东北地区增加粮食产量的最大潜力所在。本次研究为东北地区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提供依据,为完善耕地质量评价研究提供了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8.
江冲  金建君  李论 《资源科学》2011,33(10):1955-1961
我国耕地资源快速减少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对耕地资源价值的认识不清。为完善土地补偿制度,提高人们的耕地保护意识,本文以浙江省温岭市为例,采用条件价值法对耕地保护的非市场价值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温岭市居民已认识到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的存在,城市居民对耕地保护非市场价值的认知较农村居民深刻;城、乡的平均支付意愿分别为500...  相似文献   

19.
基于地貌和空间分异特征的中国近期耕地变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我国“八五”资源环境遥感数据库与“九五”县级土地资源遥感调查数据分析了90年代初期到中期我国耕地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我国耕地变化存在区域差异,其中黄淮海平原及山东丘陵区减少最为显著,东南丘陵区耕地为显著增加;通过俄分析个土地利用区划一级单元内不同变化度基本研究单元所占总体耕地面积比例情况,说明各区域内耕地动态差异也比较大;为了定性反映不同区域内由于耕地面积的变化所引起的整体耕地质量的相对变化,运用全国1:100×104地貌图与基本研究单元图的叠加,统计分析了不同地貌类型上的耕地面积变化量。总体上,我国平原地区的耕地减少绝对量 与相对量均最大,而高原地区耕地面积是增加的,表明我国耕地总体质量有所下降。为了切实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必须严格控制平原地区耕地的非农业利用,减少山区的自然灾害毁地,有秩序地开发高原地区耕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