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爱与责任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教师的道德水平,日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怎样体现教师的爱与责任呢?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这个称谓也赋予了更新的概念。"责任"是最重要的核心规范;"爱"包含着对社会、对祖国、对人民、对事业、对学生的爱。所以,教师的责任与爱对学生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用责任与爱去充斥着我们短暂的人生,从而无愧于教师这个称谓!  相似文献   

3.
教育问责背景下教师的专业责任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责任是专业的必要之维和教师专业道德的基本要素,承载着教师的道德承诺。基于责任的身份是教师专业身份建构的重要向度。教育问责是教师无可逃避的现实工作情境,影响着教师的价值理念和道德信念,挑战着教师的专业责任。在结构与能动性的张力相持中,问责压力下教师专业责任被赋予殊异的内涵,主要表现为三种样式:迷失、本真和撕裂。培植教师个人的道德信念、增强教师的道德能力、赋权予教师,是问责背景下提升教师专业责任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既要有爱,又要承担起责任。教育事业是需要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作为一种责任,其权利、义务是不能随意放弃的。教师对学生的爱和对教育事业的责任,均统一于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5.
教师教育研究与实践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却出现令人担忧的趋向,即教师教育的技术标准越来越细致,但价值信仰却越来越被遮蔽。教师教育被一种技术信仰所统治,失去自己的主张和信念,其道德信仰正处于分裂和瓦解之中。中国教师教育的问题意识和思维方式不同于西方学者的历史理性和教育哲学,总是源于千年帝国兴衰及其现代命运反思教师教育的历史责任和民族使命,因而常常赋予教师教育以特殊的功能和意义。从历史上看,师范(教师教育)从来都是充满政治热情的事业,然而,在今天这个前所未有的国家振兴的时刻,教师教育研究却集体沉默不语,这对于中国的教师教育来说,无疑是一种时代的悲剧和历史的困惑。由此出发而论,教师教育不是一个"学术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关注教师教育的灵魂并在这一基础上设计教师教育的课程和训练计划。我们对教师教育的重视已经有过之而无不及了,但问题的关键不是重视程度不够,而是缺少价值和信仰的支撑。教师与教育的关联,不是服务与利益的关联,而应是个人与国家的关联,是教育与历史的关联。  相似文献   

6.
教育责任感根源于劳动中的特定利益和道德关系,教育责任感对形成坚定的教育信念、选择正确的教育行为和完善教师人格有着重要作用。发展教师的主体性、确立新的教育责任感以及营造严格的教育责任机制是培养教育责任感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教师入职教育的理论动因、价值取向与实施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入职教育的理论动因源于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和教师知识构成理论。教师入职教育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四种类型:道德取向、技能取向、情感取向和文化取向。教师入职教育的实施模式主要有资深教师指导模式、集中培训模式和校本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8.
美国教师专业道德标准经历了从分隔到连贯的发展历程,在内容架构上凸显教师专业品性、教师专业责任和教师专业行为,并且强调在教师专业教育、教师许可标准、教师从业过程中培养与评估教师专业道德。美国教师专业道德标准的启发意义在于明晰师德概念内涵,贯通师德培养路径,强化教师专业道德的可实践性。  相似文献   

9.
关文强 《成才之路》2009,(26):63-64
学生将来未必都能成为体育名星.成为奥运冠军。教师的责任是把学生教育成一个真正的人。愉快教育是一种渗透着爱的教育。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爱.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爱,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的爱。能唤起学生对学习的爱、对知识的爱。并用爱进行教育。  相似文献   

10.
李源田 《教师》2014,(2):1-1
派往明天的教师,怀着虔诚之心拥抱教育,如怀抱自己的孩子,其爱源于他们对教育的深刻认识——教育是派往明天的曙光。  相似文献   

11.
教师道德评价的二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教师道德的认识和评价存在着一个矛盾的现象:社会大众认为现在教师的职业声望下降了,而一些教育理论界人士却大声疾呼不要给教师过高的道德要求。教师道德由教师职业伦理与教师个人道德组成,对教师道德的评价应该从教师职业伦理、教师个人道德及两者的相互关系入手。这一矛盾现象源于传统教师道德观没有区分教师道德的两个维度:社会大众针对职业伦理,而教育理论界针对个人道德。当代教师专业化发展趋势以及教育的去道德化现象使得人们对教师道德的评价越来越忽视个人道德维度。由于教育是一种道德实践,所以教师道德评价的个人道德维度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对教师道德的评价不仅要认真考虑职业伦理维度,更要关注个人道德维度及其与职业伦理维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郑富兴 《学科教育》2014,(5):105-112
关于教师道德的评价存在两个矛盾的现象,一是教师社会声誉下降与教师呼吁道德减负并存,二是好人与好教师在“应试教育”下相互冲突。教师是否应该是好人成为了一个问题。忽视或弱化教师的个人道德是现代学校教育的工具化、技术化与功利化的后果。面对教育体制的不道德,教师仍应该是好人。教师道德评价的框架和内容从个人-职业、公共私人两个维度可以概括为私德、公德、师道和师德(专业伦理)这四种类型。教师道德评价的重点应该是教师德慧,即一种基于公共教育责任的价值立场处理不同类型的教师道德的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13.
美国品格教育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遵循一定的行为准则,以此促进学生道德成长,使之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美国品格教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行为规范的内容包括道德价值尺度、道德责任尺度、道德权利尺度和美德尺度等;其行为规范的主要特点在于教师身份是道德当事人,教师角色为合作者,教师地位是权责相依的;其行为规范对中国的德育教育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教育爱是一切教育活动成功的坚实基础,没有教育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没有成功的教育。教育爱在本质上是一种超越血缘、超越私利而源于人类教育本性的崇高的永恒的教育情感。本次课程改革的特点是回归生活、关爱生命、注重人本、发展个性。更注重为师的教育爱。作为教师,拥有了教育爱,才能以人为本。才能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才能不断超越自我。  相似文献   

15.
李伟 《学子》2004,(12):53-53
教育公正是教师必备的品质素养。实践教育公正,是教师从教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没有教育公正,就没有受教育者平等观念和健康人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爱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前提和根本,没有爱的教育如同没有水的鱼塘,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教育不能没有感情,只有用爱架起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惟爱与责任同在方能称之为师。爱心,如同阳光让人间充满温暖,爱心,如同春风给社会带来和谐。  相似文献   

17.
幼儿园教师专业道德是基于专业知识与专业职责的一整套伦理标准和规范,蕴含着教师对专业的道德信念与责任承诺、对儿童及促进其发展的伦理责任.专业道德是推动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深层动力.完善教育法规、建构幼儿教育专业伦理体系是幼儿园教师专业道德发展的基础保障,发展专业精神是提升幼儿园教师专业道德发展水准的途径,走向专业伦理是幼儿园教师专业道德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人文素质是人的综合素质的核心,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人文教育。学校要在教学实践中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教师有责任提升学生的道德人格境界。  相似文献   

19.
我曾经在学校校长寄语中写道:“教师爱学生就是热爱自己的教育生命”,也曾以自勉的名义提出教师要“把教育当作一种责任来承担”,试图在强调爱与责任的重要。  相似文献   

20.
试论高校教师的道德责任及师德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重大的社会责任.教师道德责任是教师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承传人类文明、敬畏生命、推进人类科技进步等.在师德体系建设中应重视道德责任的构建.教师的道德责任构建要从加强道德责任教育入手,提高责任主体自主选择的能力,加强对教师道德责任的控制,确实将他律的消极的道德责任转化为自律的积极的道德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