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的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标准是这样定义的:“健康不仅指一个人没有疾病表现的状态,而且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的状态。”精神和社会适应同属于心理健康范筹。笔者经过几年来对学生跟踪调查,发现当代中学生在心理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其中在学习、情绪、适应等方面较为严重。以下就这几方面问题、成因进行分析,并对采取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吴少华  李萍 《考试周刊》2011,(22):140-140
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以及妥善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说,心理健康领域目标与社会适应领域目标密切相关。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对现代人的心理素质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战,未来国际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  相似文献   

3.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性,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能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社会功能。所以,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不仅指个体社会生活适应良好,还指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亦即在客观条件下将个人心境发挥到最佳状态。目前在我国,心理健康既指心理健康状态,也指维持心理健康,预防心理障碍或行为问题,进而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性,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能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社会功能。所以,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不仅指个体社会生活适应良好,还指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亦即在客观条件下将个人心境发挥到最佳状态。目前在我国,心理健康既指心理健康状态,也指维持心理健康,预防心理障碍或行为问题,进而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心理健康指的是个体在适应社会生活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正常的、和谐的精神状态,包括自我知觉明确,能正视自己的生理与心理特质、情绪稳定、乐观,有生活目标,乐意和胜任工作与学习,人际关系和谐等。一个人只有具备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建立个人与社会环境、与集体和他人的协调关系。从某种意义来说,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为重要。这不仅因为许多身体疾病源于“心病”,而且因为许多心理疾病往往对学生的成长危害更甚。小学阶段是学生长身体、增知识、形成良好思想品质的关键时期。讲究心理卫生,维护心理健康,培…  相似文献   

6.
现代的健康概念是指一个人除了身体健康还要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在知、情、意、行方面持续符合社会基本要求,并具有和谐人际关系的一种心理态度。从社会发展趋势来看,整个社会呈多变多元状态,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人们不仅要学会生存、学会适应、学会选择,更要学会发展,学会思考、学会创造,而要达到这些目标,与人有着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健康的概念不再是单纯的指人身体上没有疾病,而是越来越多地关注人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在正常发展的智能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表现出良好个性、良好的处世能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心理特质结构。从小培养孩子的心理健康,对他们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更好地成长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谢培松 《湖南教育》2002,(10):19-19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心理健康受到了人们普遍关注和日益重视。所谓心理健康,主要是指人的精神、心理及社会适应等方面处于良好状态。衡量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这是因为人的心理活动极其复杂,影响人的心理活动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且心理活动是通过人的行为表现出来的,人们无法观测到人的内心世界,心理与行为之间存在着极为复杂的关系。所以,衡量心理健康的标准只能是一个相对的标准。陈永胜先生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提出了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我们认为,这些标准是比较全面的,也是切合实际的。这十条标…  相似文献   

9.
李宗芳 《甘肃教育》2011,(21):23-23
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一个人适应社会的基本条件。只有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让学生健康成长,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共同心愿,也是党和国家十分关心的问题.21世纪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道德健康,其中心理健康尤为重要.心理健康是指人和社会群体、家庭成员、自然环境都能和谐相处;喜欢别人,悦纳自己;有良好的社会交际能力,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健全的个性,稳定的情绪,乐观的精神.  相似文献   

11.
李东生 《吉林教育》2005,(11):21-22
1989年国家教委的一份报告:对全国12.6万大学生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心理疾病患病率达20.23%。上海的一项调查表明,34%的中学生有心理问题。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并解释:健康不仪是指一个人没有疾病,而且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的适应能力。也就是说,健康与否应从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的适应三个方面来评价。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在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上和谐发展,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也可以说它是整体优化教育。这种教育以受教育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个性为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12.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人的健康包涵三个要素: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心理健康包含两层含义:一种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和谐的状态;另一种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而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内容,体育活动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和谐.印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健全和协调一致,能适应社会并与社会同步.心理健康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指的是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它是以健康稳定的社会心理机制为基础的,其本质是人的和谐.学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有效地发挥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对构建和谐社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待干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
谈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适应能力是一个人健康的有机组成部分,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有密切的关系。大学生社会适应问题不容忽视,要想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就要重视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保持心理健康,维护社会的发展与稳定。  相似文献   

16.
一、心理健康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1.心理健康的内涵。关于健康,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所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或不正常的现象存在,还指每个人在生理方面、心理方面以及社会行为方面能保持最佳、最高的状况。”由此可见,身心健康状况平衡、情感理智和谐是一个健康人所必须具备的条件。而心理健康则是指:不仅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而且在个人身体上、心理上以及社会行为上均能保持最高、最佳的状态。  相似文献   

17.
滕守义 《山东教育》2004,(36):41-42
人的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人的心理健康,由于社会、文化背景等原因,不易确定,一般来讲,是指人在生活中能保持敏锐的智力、坚强的意志、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稳定的情绪,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对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者的关系,美国加州心理研究所德博拉·罗斯爱博士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每天可以慢跑八公里和摄取各种健康食品,但是同亲属或同事发生一次争吵就能毁掉他几天生活的质量。”可见,心理健康是多么重要!因此,培育孩子的健康心理比健康身体更应该引起家长的关注。我在培育我的小孙子元元的健康心理方面…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和家长往往只注意后进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为其补课,请家教,而忽略了深层次的原因——心理原因。后进生在学校里得到了课本知识,却失去了以后不能得到的人生最宝贵的东西——童趣,因此心理上也就存在明显的缺陷。其实,心理健康和学业进步并不是对立的两方面,而是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和谐统一的。教师在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中,可以从转变后进生的心理开始,让他们有一种健康的心理,继而,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因此,转化后进生应从心理健康开始。 心理健康是指什么呢?有专家指出,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社会生活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正常、和谐的精神状态,具体是指人在知、情、意、行方面的健康状态。主要包括自我身心知觉明确,能正视自己的生活和心理特质,能保持稳定而快乐的情绪、高尚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及和谐的人际关系等。在学校教育中,后进生存在许多心理问题,因此,我们关注他们应从心理健康开始。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心理健康呢?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在现代社会中,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通常表现为认知功能正常,情绪反应适当,意志品质健全,自我意识正确,个性结构完整,人际关系协调,人生态度积极,社会适应良好,行为表现规范和行为与年龄相符,等等。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心理健康是一个终生相随的人生课题,并且表现出很强的阶段性。也就是说,同一个人在人生发展的不同时期或阶段,由于对该阶段发展任务的适应情况不同,其心理发展可能是健康的,也可能会变得不健康。由此可见,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同时也说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完全可行的,这在中学生身上表现得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20.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不仅指身体无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可见,人的健康是指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的和谐统一。当前,在新形势下,在保障学生生理健康的同时,要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必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尽快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