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诵读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方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  相似文献   

2.
通过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讲究科学性﹑加强训练等方法,来加强中学语文教学,从而提高学生语文成绩和语文水平。  相似文献   

3.
4.
《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明:“诵读古典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在如今的日常教学中.广大教育者已经注意到了文言文在教学中的作用.确立了“语文的根本在文言”的理念。通常。我们谈论语文教育时都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来阐述,但是走进中国古代教育史,字典、辞书比比皆是,却很难找到口头语言教育和语言规律研究的典籍.  相似文献   

5.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古代诗词作品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是语文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难点。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古代诗词时,尤其要重视诵读,养成诵读的习惯。本文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提出开展诵读教学的步骤。读准字音,正确感知;掌握节拍,体会韵律;定准基调,置身诗境。引导学生掌握诵读要领,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  相似文献   

6.
诵读教学是我国经久不衰的语文传统教学法,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仍然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深刻的现实意义.因此,中学语文开展诵读教学十分必要.应从诵读的技巧方法、诵读兴趣、诵读时理解作品遣词造句的妙处、注意作品的风格、理解作品思想感情、展开联想等六个方面进行教学实践,以取得理想的诵读效果.  相似文献   

7.
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文始终是一个重点和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但是我们现在的古诗文教学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状态,学生兴致不高,认为古代的东西时代久远,古今语言差别很大,既费时间又难学。学生又缺乏基本的审美和想象能力,难以感受古诗文的魅力,从而抑制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他们只满足于能够背诵和默写。长此以往,我们古代的文化精髓将逐步消亡。针对这种情况,利用诵读,巧抓着力点,丰富教学内容,对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文始终是一个重点和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但是我们现在的古诗文教学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状态,学生兴致不高,认为古代的东西时代久远,古今语言差别很大,既费时间又难学。学生又缺乏基本的审美和想象能力,难以感受古诗文的魅力,从而抑制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他们只满足于能够背诵和默写。长此以往,我们古代的文化精髓将逐步消亡。  相似文献   

9.
宋丽莉 《学周刊C版》2011,(8):101-101
当今的教学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可以全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学习成绩、心理素质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培育人文素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强调培育人文素质的基本途径是“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基本方法是“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这就是说,语文学科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培育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之中,是在指导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之中,不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之外“附加”一个培育人文素质的环节。因此,人文教育的“主战场”就是课堂。  相似文献   

10.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非常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倡导探究性学习。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呢?笔者就此谈一点拙见,敬请同仁斧正。  相似文献   

11.
白海飞 《学周刊C版》2011,(9):119-119
当今的教学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可以全方面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学习成绩以及心理素质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培育人文素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强调培育人文素质的基本途径是“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基本方法是“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这就是说.语文学科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培育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之中.是在指导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之中.而不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之外“附加”一个培育人文素质的环节.因此,人文教育的“主战场”就是课堂。  相似文献   

12.
娄亚芬 《中学文科》2007,(10):76-76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关教学内容规定: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于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文言文的诵读教学,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杨岗 《学周刊C版》2011,(7):37-37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培育人文素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强调培育人文素质的基本途径是“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基本方法是“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这就是说,语文学科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培育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之中、是在指导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之中,不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之外“附加”一个培育人文素质的环节。因此,人文教育的“主战场”就是课堂。  相似文献   

14.
诵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孔子说:“不读诗,无以言。”三国时董遇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苏东坡说:“旧书不厌百同读,熟读精思子自知。”朱熹说:“读得熟,则不得解说,自晓其义。”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认为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他说“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使之见于书,入于目,出于目,明于心,真正达到口诵心惟,使知、能和谐发展。”《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中小学各学段的背诵篇目,对诵读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  相似文献   

15.
吴畅 《华章》2011,(17)
本文认为在全方位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学语文教改园地不乏标新立异之花,新的教学手段层出不穷,这标志着语文教学进入一个新时期.但是,在语文教学领域却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令人担忧.一部分教师轻视甚至放弃诵读教学,一味传授技能,搞题海战术,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语文能力;另一部分教师虽注重诵读,却忽视对学生诵读的指导,学生无法认识诵读的妙处,从而不能进行正确的诵读训练;还有一部分教师既重视诵读,也不乏方法的指导,但不能持之以恒,往往半途而废,功亏一篑.诵读是中学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是一种高层次的要求,在提高语文能力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怎样指导学生诵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和人们对多年来语文教学失误的反思,诵读越来越受到重视,课上,学生的读书声也开始多起来了。现在的问题是,要加强对诵读的指导;否则,读是读了,却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指导学生诵读应强调以下几点:一、边读边思诵读,不只是动口出声,更要动脑思考。思考的重点首先是作者的用意和词语的基本意思。例如,“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背影”有什么稀奇?为什么“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呢?再如,“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狼藉”是什么意…  相似文献   

17.
江舜鸾 《阅读与鉴赏》2009,(11):59-59,5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诵读,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诵读,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基本途径和基本方法,离开诵读,语言学不好,语文也是学不好的。  相似文献   

18.
反复诵读是学习古典诗词的基础手段,也是最为关键、最有效的一种学习途径。通过反复诵读,可以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把握诗歌的情感脉络;可以把握景与情的交融关系,感知诗的意境,品味词的独特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9.
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曹明海认为:语感是指言语主体对言语对象的一种直觉感悟,语感教学则是指以学生对言语作品积极主动的惑陪自得为主要方式,以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和培植学生的精神人格为终极目的的一种教学方式。什么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呢?叶圣陶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认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语感。”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表述:“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已成为语文教学迫不及待的一项任务。  相似文献   

20.
吕艳 《课外阅读》2011,(8):243-243
在《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中,必须把读放在优先的位置上,读是学习语言的重途径,因而教学中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以下就从朗读教学的方法、求以及如何优化朗读教学的过程谈几点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