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百业教当先,五育德为首。"育人为本,以德为先",这是学校教育永恒不变的主题。作为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学科——语文,应始终伴随道德教育,以德为先。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使用符合道德规范的用语,并充分利用教材,以本为本,贯穿德育精神,且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深化道德教育。德育应为流淌于教学中的血液,带动语文教学的运行;德育应为语文教学中的基本,使语文之厦傲然挺立。  相似文献   

2.
段景峰  刘力 《中国德育》2004,(12):71-73
学校工作实践充分证明,育人要先育德,德是基础,德是灵魂。据此,我校提出了“五育并举,德育为首,以德育人”的口号,务实创新,全面开展德育工作,强化学生管理,健全学生人格,带动学校各项工作呈现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3.
朱惠兰 《教师》2014,(25):45-45
正实施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战略,培养学生"会做人、善学习、有责任、高修养"的品质。一、坚持育人为本,必须德育为先学校要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以"以德育人"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全面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同时制订德育工作的目标和规划以及实施方案,始终把德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坚持"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的理念,不仅寓德育于教学之中,而且寓德育于管理之中、活动之中。大胆实施德育新举措,重点从"学做人"抓  相似文献   

4.
梅永智 《中国培训》2010,(3):17-17,21
职业教育不断发展壮大,我们也在实践中不停地探索。胡锦涛指出,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育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基础。徐州技师学院立足“育人为本、以德治校”的办学理念,坚持“一年成型、两年成人、三年成才”的培养思路,以培养“四有”劳动者为标准,坚持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努力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努力把学院办成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型院校。  相似文献   

5.
对德育为首观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持德育为首是我国学校教育中的一个根本指导思想,但理论上的原则规定与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存在一定差距。实践问题最终仍应追源于理论问题,有必要对德育为首是什么予以正解:德育为首是指德之于教的人才价值取向观;德资于才的先导和基础作用观;德蕴于教的整体德育合力育人观。  相似文献   

6.
郑斌 《辽宁教育》2009,(3):18-19
德育工作的持久性与创新性的和谐统一,是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求解生命最大值的关键所在。我们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质量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宗旨。在德育工作中认真贯彻一个理念(以德育人,人以德立;以德治校,业以德兴),确定两个目标(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目标及学生品行习惯养成目标),明确“三全”思想(全员德育、全面德育、全程德育),努力探索和建设富有特色的校本德育.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相似文献   

7.
“全面育人,以德为先”。作为教育人才的专门机构,学校承担着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与品格的重任,即德育。德育的核心任务是要赋予每一个个体科学的价值观、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个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枫叶国际学校作为一所以中西教育优化结合、真正实施素质教育为办学理念的国际化学校,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应明确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开展的方向,从而使高职院校更增强德育忧患意识,确立“以德治校、立德树人”的工作思路。通过教学手段促进和加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方法,进一步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思想,搞好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9.
一所学校发展的关键是能否坚决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实现教育大计。而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德能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作为培养人的机构,即使培养的学生学富五车,而思想不端正、没有远大的抱负、没有回报感恩社会之心,也终将会成为社会的危险品。由此可见,立校之根本应以德为先。说到以德为先,绝不能片面地理解为只是对学生进行德育,而应是全校上下齐动员,自觉修德、崇德、践德,从而真正落实"以德治校、以德立教、以德育人"的办学宗旨。  相似文献   

10.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中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加强大学生德育,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大事。古人云:"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无益也。"大学教育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而且以育人为本,以德育为先。德育是教育之魂,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培养人。因此,大学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要坚持立德为魂、树人为本。  相似文献   

11.
王国强 《辅导员》2010,(4):40-40
思想教育是小学教育的核心内容,“五育并重,以‘德’为首”已经成为所有办学者的共识。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在办学过程中,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使思想教育工作在学校的工作中始终处于领先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以德治国”对于学校而言,就是要“以德治校”。“以德治校”就是要“以德育人”,把德育放在首位,把培养学生思想政治道德主体性作为德育核心,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切实加强师德建设。  相似文献   

13.
播种习惯     
洪湖贺龙高中把贺龙精神与学校“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有机结合起来,确定“承志、砺行、笃学、有为”的校训。学校坚持以德树人。把育人目标落实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形成了环境育人、管理育人和示范育人等三大德育特色。  相似文献   

14.
“美·德”教育,是指通过相关办学策略的实施,将学校“美育”与“德育”相结合,融合而成一种教育合力。宁波市鄞州实验中学的“美·德”教育采用了如下实施策略:德育导师制实现三全育人,以美润德;培元课程体系因性育人,以美启智;“品正学芳”的校园文化以美培元,以美育人。  相似文献   

15.
德育三题     
一  “以德治校”是贯彻落实江总书记“以德治国”方略的重要举措。学校作为育人的阵地 ,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公民 ,必须坚持育人为本 ,实施“以德治校”。1.“以德治校”必须坚持德育为首 ,把握人才成长的正确方向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对智育、体育、美育及劳动技术教育具有导向作用。从提高国民素质的角度讲 ,“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坚持德育为首 ,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 ,拓宽德育思路 ;其次要认真探索德育规律 ,贴近学生生活和…  相似文献   

16.
办"好学校"有三个支撑点。首先办"好学校"是为了教好学生,而学生成长要以德为先:其次教师是办"好学校"的中坚力量,只有加强师资建设,办好学校才有了根基:第三,"好学校"需突出特色,加强文化建设。以此为思路,我校进行了实践探索。以德为先,强化育人意识。坚持德育为首,以诚信教育、养成教育,安全法制教育为主要内容,利用品德、班队课堂进行学科渗透:以读书征文、社区实践等活动悄然默化:以校内(德育处—班主任—科任)校外(学  相似文献   

17.
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念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十八大报告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需有针对性地整合教学育人、校园文化育人、党建育人等有效路径,增强“立德树人”的整体效应,并通过德育管理系统、德育运行系统及德育评价系统的建立,充分激活各种机制要素,创新高校思政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8.
一、提炼玉石文化精神,创新德育工作理念 我们选择"玉"作为发展学校优秀文化的媒介和载体,创新提炼出"以玉立德,锐意磨砺,精雕细琢,玉耀光华"的玉石精神,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精神.在此基础上,学校确立了"以玉立德,以德育人"的德育理念,培育光耀中华之"现代君子"与德业双馨之"现代良师",建设有品位、有品质、有特色的品牌学校.  相似文献   

19.
正以德育人既是历久弥新的时代主题,也是古今共通的教育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德"作为树人、育人、识人、用人的首要标准,从"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的古训今鉴,到"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育人宗旨,再到"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才导向,习总书记抓住了人才培养的关键和本质,全面解答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等现实而紧要的问题,明确提出了高校德育的时代纲领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提出“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以来,教育部门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倡导“以德治校”,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力争把“以德治国”的思想落到实处。 一、突出德育为首,促进全面素质提高 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下,学校忽视德育工作,学生道德素质低下,甚至危害社会,走上犯罪道路。现实社会的真实写照,使人们深刻认识到:一个人重要的不仅是才,更重要的是德,即怎样做人。学校教育的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做有德之人。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为学要以人为本,做人要以德为本,学校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应是德育。只有这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