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探索越野滑雪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运动负荷的安排与人体生理、生化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为建立我国越野滑雪运动员高原训练模式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生理、生化测试的方法,研究高原训练对提高越野滑雪运动员身体机能的效果和机理;认识越野滑雪运动员高原训练时血红蛋白(HB)、血清肌酸激酶(CK)和血清睾酮(T)等指标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高原训练负荷水平,能提高越野滑雪运动员的HB、T与降低CK水平,有效促进越野滑雪运动员身体机能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述了一些学者研究高原训练对田径运动员影响的研究成果。多数学者指出高原训练对于运动员血红细胞的增长与直接给运动员输血在生理上有同等的效果,不仅能在正常状况下增强运动能力,而且还能提高他们对缺氧的忍受能力。另外一些学者却认为对高原的适应包括很多生理学上的适应,有些会阻止血细胞的生成。  相似文献   

3.
越野滑雪运动员长白山高原训练生理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12名越野滑雪运动员长白山高原训练前后部分生理指标的测试和分析,表明高原训练对运动员的呼吸功能、心脏循环系统的功能等均有较大的影响。正确地运用高原训练对于提高耐力项目运动员的生理机能和提高运动成绩将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越野滑雪运动是周期性的训练项目.年计划分为准备期(五月-十月)、基本期(十一月-第二年的一月)、比赛期(二月-三月)和调整期(4月).各训练期又根据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和比赛日期,划分为不同的训练阶段.运动训练的周期性是由竞技状态形成的,是由客观规律所决定的.要想使训练工作取得成功,就必须遵循这个规律.  相似文献   

5.
在训练青少年竞速滑雪运动员的工作中,我们的出发点是把耐力作为一种决定性的身体素质,而且首先要予见到能够促使耐力提高的各器官和各系统的发展情况。当然,耐力素质的提高取决于机体的有氧供能能力,心脏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机能发展,以及运动器官的条件。这也  相似文献   

6.
7名优秀男子越野滑雪运动员在海拔1900m的高原进行了为期3周的训练,在高原训练前及训练后以及为了作为对照而在高原训练前一年在海平面水平训练时,我们均做了规范的次极限负荷的运动实验。同时分别测定运动员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静脉血)、最大吸氧量(VO_2max)和能量消耗等几项生理参敷。 其结果是:在高原训练期间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压积(Hct)这二项指标呈现出有显著意义的增加,而且表现出原来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压积(Hct)最低的运动员他们的这两项指标增加得最多。另外,在上述增加趋势的同时,在高原训练之后,在作相同的次极限负荷训练时,血乳酸(BLa)(毛细血管血)浓度比高原训练前和为了对照而在高原训练前一年的测定结果也呈现出有显著意义的降低。 我们也发现了一种有意义的相关关系,在高原训练前和高原适应后,运动员在作规范的次极量负荷时,由于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压积(Hct)的大量增加乳酸浓度会有不同的反应。虽然最大吸氧量(VO_2max)保持不变,但在进行次极量负荷实验时,所表现出的较低的血乳酸(BLa)浓度可能是在很短的时间以较高的次极限负荷练习时,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有所改善所引起的。 为此,我们提出:原来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压积(Hct)低的运动员,在高原训练期间可以最大限度  相似文献   

7.
滑雪运动员高原训练前后心脏形态与机能的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彩色多普勒时实显象检测了11名国家队滑雪运动员高原训练前后的主要心脏形态与机能参数,比较了这些参数值之间的差异,着重讨论了我国优秀男子滑雪运动员高原训练前后心脏形态与机能参数值的变化原因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滑雪运动员采用平原训练还是高原训练对于提高运动能力更有效,目前仍然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些研究认为:高原训练的运动员回到平原后,最大吸氧量和运动能力均有提高。然而曼内斯特和丹尼尔斯等人提出:高原训练对于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影响不大,甚至毫无作用。亚当斯后来又选用两组优秀中距离运动员分别在海拔2300米的高原  相似文献   

9.
越野滑雪是一项耐力性很强的周期性运动项目,特别是长距离的滑行对运动员提出了更高的耐力水平要求。然而,合理的饮食结构在高级专业滑雪运动员的训练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尚未对越野滑雪运动员的饮食结构进行过专仃的研究。国外一些国家对越野滑雪运动员的饮食结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如前苏联、美国、挪威等滑雪强国  相似文献   

10.
高山滑雪运动员心理调整训练对运动员心理优势的完善和形成,以及高山滑雪训练和竞赛的一体化进程具有推动作用.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访谈等研究方法,根据高山滑雪运动的项目特点及运动员心理评估的四个级别基本情况,对高山滑雪运动员心理状态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赛前、赛中、赛后相应的心理调整训练方法和心理调整训练应注意的事项,为高山滑雪运动员的科学训练提供了相应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根据滑雪运动项目的特点,通过对意志努力与运动效果的分析,说明意志训练的重要意义.指出少年滑雪运动员必须具备高度发展的意志品质,才能在训练和比赛中充分发挥出技术、技能,从而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2.
在这篇向读者推荐的文章中,作者试图把13岁——14和15岁——16岁的青少年冬季两项滑雪运动的训练过程作一个系统的阐述。作者在文章中阐述这个问题时所依据的,主要是德国滑雪协会的经验和已有的理论数据资料。作者提出本文,是供国外专家们讨论。在审查青少年运动的训练过程时,应该以下述两个观点为依据:1、该训练过程是否突出了年龄上的特征,是否遵循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很多运动项目一年四季几乎都有比赛。现代化的体育馆和体育大厅延长了冰球、游泳、网球等运动员的日程表。即使在一月份,这些运动员也能参加全苏和国际比赛,也能检验本人夏季训练水平。滑雪运动的情况就比较复杂一些。诚  相似文献   

14.
不久前我有机会去奥地利,参加了奥地利国家青年高山滑雪队的训练.奥地利国家青年队是由十六岁的男女青年组成的,主教练是B·文克列尔.国家队的青年运动员的日训练计划是根据前一天晚上和第二天早上的天气来确定的.男女运动员的训练采取同样的方法.具体安排如下:  相似文献   

15.
在高山滑雪运动中,要以发展提高运动员身体素质为目的,建立一个固定的训练范围。训练的范围从无雪期开始,持续到竞赛期。这是有助于年年提高成绩的。路线的大负荷量要求特殊肌肉群达到精心训练的程度。但是在训练的过程中,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和技术训练必需相互联系。完成这种被称为“车站”式的专门选择的整套动作的练习,近几年来成为非常普遍的循环训练。练习具有以确定的任务为转移的不同的目的(速度、力量、速度力量、速度耐力),按固定的示范模图组成。根据固定的强度和间歇,形成相互制约的顺序。  相似文献   

16.
董平  范静 《冰雪运动》2010,32(2):46-49
我国运动员在越野滑雪这一体能主导类项目中不具优势,其耐力素质较差,难于在比赛后程及上坡阶段保持充沛的体力;力量素质较差常导致动作技术变形进而影响运动成绩;且缺乏连续参加大型比赛的素质。我国越野滑雪运动员的力量和耐力素质亟待加强,而其训练敏感期在青少年时期,故应充分考虑青少年越野滑雪运动员的生理特点、运动技能形成的年龄规律、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长期训练计划、强化力量和耐力素质训练,以期为我国越野滑雪的发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7.
滑雪运动员的身体训练是指发展力量、耐力、速度、灵敏、协调和柔韧训练等,身体训练是专项训练的基础,直接影响着专项身体素质、专项能力和运动成绩的发挥。对滑雪运动员身体训练生理特点的研究,为提高滑雪运动水平提供了重要而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张楠 《体育科研》2004,25(1):13-13
通过比较“高住、低训”的单一训练计划和“高住、低训”的多样训练计划,并伴随使用“低压氧舱”,向大家介绍支持不同海拔高度高原训练理论的研究结果并鼓励有识之士作进一步的研究。“高住、低训”的高原训练理论充分运用了高原训练所带来的益处并尽量减少高原再训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种理论坚信,通过让运动员长时间地停留在高原,可以引起促红细胞生成素、血红细胞等指标的提高。这种理论还主张,通过到低海拔的地方完成高质量训练,运动员能跑出更好的成绩,而这个成绩是在高原上所达不到的,因此,提供或提高比赛条件势在必行。研究表明,最…  相似文献   

19.
以湖北省游泳队为期23天高原训练的10名队员为研究对象,对运动员的血乳酸、血红蛋白、睾酮、皮质醇等方面进行机能监测与分析,探讨高原训练对游泳的生理效应。结果验证了高原训练提高机能水平,乳酸——速度曲线右移,血红蛋白回升等,为监控训练提供了科学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山滑雪运动员心理训练探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李镇雄 《冰雪运动》2008,30(2):66-68
实力接近的高山滑雪运动员之间的比赛,其心理品质、心理训练水平对比赛的胜负起决定作用。根据高山滑雪运动项目的特点,认为高山滑雪运动员心理品质特征为坚强的意志品质与克服困难的拼搏精神、敏捷的感知与思维能力和较强的动觉能力。高山滑雪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应注意加强对其良好动机、态度和专门化知觉的培养,并在技战术训练中培养高山滑雪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之在比赛中对技战术的发挥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