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鲁迅先生入选初中教材的文章特点和鲁迅先生的人格特点,对鲁迅先生的作品进行阅读教学时应侧重两个方面:一是要引导学生探究鲁迅作品的语言特点;二是要引导学生体会鲁迅先生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2.
学期之初,因为又要学习鲁迅先生的作品,我让学生以“我心目中的鲁迅”为题,写写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看法。毕竟学生和鲁迅先生的接触已有多年,鲁迅先生又是中学课本上入选作品最多的现代作家,大家心目中都会有一个鲁迅在。  相似文献   

3.
鲁迅的作品,是初中语文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初中学生的生活经历、审美取向和鲁迅先生有太远的距离,他们很难走进鲁迅先生的精神世界.初登讲台时,笔者讲解鲁迅先生的作品,往往自己很投入,人物形象、主题思想自认为挖掘得很到位,常常自己认为授课很成功,可是学生的情绪却不高,依旧是那样一副若无其事懒洋洋的样子,笔者很是神伤,美丽因无法预约而失落.  相似文献   

4.
邵力  徐海娟 《小学生》2007,(10):5-5
鲁迅“害人” 很喜欢看鲁迅的作品,阿Q也好,闰土也罢,都是我心中的朋友,因为佩服鲁迅先生,所以一直想学学他。[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少时求学的地方,从他以后的作品中多次提及“三味书屋”,足可见鲁迅先生对于“三味书屋”的怀念,足可见鲁迅先生受“三味书屋”影响之深。我读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觉得“三味书屋”的陈设布置很有人文的熏陶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日有文章说鲁迅先生的作品不宜作初中生、高中生学习的范文,这个观点确实新颖,但未必能得到大众的认可。理由很简单,一是读过鲁迅先生作品的人终生难忘,二是教师皆认为鲁迅先生的作品很有讲头(文化内涵很丰富)。建国以来,鲁迅先生的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随着素质教育的展开与深入,探讨人文精神在不同时代的表现与意义,已成为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为了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如今教学参考书对课文只作了整体感知,摘录了部分有关的文章以补充,这给教师留下了广阔的探讨空间。鲁迅先生的小说《药》关于“乌鸦”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鲁迅先生在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革命家和思想家。在小学课本中,选进了好几篇他的作品,由于鲁迅先生的作品写作年代久远,思想内容深刻,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学习鲁迅先生的文章呢?我觉得可从以下两点入手。一、析背景,悟含义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如《在仙台》写的是1902年,  相似文献   

8.
唐在谈到《琐忆》的“写作指导思想”时,说过这样一段话:“回想建国以来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大多强调鲁迅先生品质中战斗性的一面,对‘横眉冷对千夫指’一句阐发得比较充分,但是关于他对同志、对青年的爱就强调得很不够。我认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正是鲁迅先生伟大人格在不同方面的两种表现,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对敌人恨,对同志必然是爱。所以我想在我的纪念文章里应该两方面都讲一讲。30年代我作为一个青年,曾经和鲁迅先生有过一些接触,亲身感受过他对青年的关心爱护,因此,想从后一方面多说一些。”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9.
从教多年 ,教学鲁迅先生《为了忘却的记念》也已经很多次了。尽管每次教学前我都认真阅读鲁迅先生的这篇文章 ,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 ,课堂上努力启发学生阅读思考 ,但教学效果都不太理想。学生们对鲁迅先生的思想感情缺乏理解和认同 ,感到鲁迅的作品晦涩难懂 ,教学过后 ,学生们仍然有许多不解的问题。为此 ,我也在不断地反思 :是鲁迅作品本身的问题 ,还是教师的教学问题 ,抑或是学生的智力、理解、思维能力问题 ?  接手新一届高一学生 ,又要上鲁迅先生的《为了忘却的记念》了 ,应该如何做才能走出教学上的怪圈 ,使学生更多地走近鲁迅 ,…  相似文献   

10.
感悟鲁迅     
郑民  万金淼 《现代语文》2006,(11):125-126
从小学一直到大学毕业,接触到鲁迅先生的作品已不算少,但遗憾的是对鲁迅先生的了解,也仅限于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与教科书的解析,只是泛泛了解,谈不上什么感悟。而当毕业之后,自已也执起教鞭,为学生们讲读鲁迅的作品,并为此而阅读了大量鲁迅的章,才真正发现我对鲁迅还是那样的陌生,  相似文献   

11.
汪银花 《学语文》2011,(1):24-24
《鲁迅——深刻和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原篇名为《回忆鲁迅先生》.是萧红回忆鲁迅的一篇文章。被选入人教版《中外传记作品选读》里。我觉得本文所体现出来的鲁迅的儿童观很值得探讨。鲁迅先生对待儿童的那种平和,平等不知要超出同时代家长甚至当代家长多少倍。  相似文献   

12.
许和平 《教师》2013,(28):107-107
深度阅读鲁迅作品,利用鲁迅作品中丰富的内涵,实现对中学生的有效引领,是教师不能忽视的问题。鲁迅的作品内容丰厚,很有深度,我在教学鲁迅作品时是从以下三个环节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的。1.读——划拨出充裕的时间,让学生抚摸式地阅读体悟鲁迅的作品是严肃的作品,所以我要求学生阅读时要有一种严肃感、虔诚感,要认真仔细,从作品的开头到结尾,一个字一个字地抚摸下去。我这里说"抚  相似文献   

13.
卢亮 《现代语文》2007,(6):48-48
鲁迅先生的《祝福》是高中语文课本必选、教师必讲的精典作品,此文人物刻画细腻,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来展示人物性格,呈现人物命运,研究、解读此文人物形象的文章也常使我获益匪浅,而不久前我对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又有了更深更全面的认识,只是不同于以往的是,这次收获来自我的学生。  相似文献   

14.
谈《琐忆》     
回想建国以来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 ,大多强调鲁迅先生品质战斗性的一面 ,对“横眉冷对千夫指”一句阐发得比较充分 ,但是关于他对同志 ,对青年的爱就强调得很不够。我认为“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正是鲁迅先生伟大人格在不同方面的两种表现 ,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对敌人恨 ,对同志必然是爱。所以我想在我的纪念文章里应该两方面都讲一讲。三十年代我作为一个青年 ,曾经和鲁迅先生有过一些接触 ,亲身感受过他对青年的关心爱护 ,因此 ,想从后面多说一些 ,这就是我写《琐忆》时的指导思想。196 1年是鲁迅先生诞辰 80周年纪念 ,我从上海…  相似文献   

15.
在中学语文课本中,鲁迅先生的作品共24篇,另外还有几篇论述、回忆鲁迅先生的文章。这个数目几乎占全部课文的十二分之一。一个中学生在六年的语文学习中,接触到的知名作家将近二百人,而鲁迅一人的文章竟占了十二分之一,可见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但就我在三十年中学语文教学生涯中接触到的语文教师和学生来看,总的说来对鲁迅作品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有些学生常常说:“鲁迅作品半文半白的,我读不懂。” 为什么效果不好?主要是有些学生没有学懂,因而也就不愿意学。可见,能否学懂是愿意不愿意学的前提。本文想侧重谈谈怎样使学生读懂鲁迅作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早在孩提时代,我就非常敬仰鲁迅先生。那时候,我还不能深刻地理解鲁迅先生作品的深刻含义,但是,先生的伟大的人品,渊博的学识,特别是他对孩子们深沉的爱,曾深深地感动了我。记得我刚上中学的时侯,妈妈给我买过一本很好看的日记本,我恭恭敬敬地在心爱的日记本扉页上写下了鲁迅先生的两句诗: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后来,我又把鲁迅先生这两句诗写在条幅上,挂在墙上,它成了我生活学习的座右铭。特别是当我成为一名教师和少年儿童读物的编辑的时候,我对鲁迅先生甘为“孺子牛”的精神,体会尤为深切。一九三三年,鲁迅在一篇题为《上海的儿童》的文章中,一针见血地指出那些忽视儿童教育的人,是“只顾现在,不想将来“。一九三四年,鲁  相似文献   

17.
【设计理念】现在的学生一提到鲁迅的小说,都很头痛,这是因为现在中学生生活的时代距离鲁迅先生生活的时代已经比较久远了,鲁迅文章中的语句、感情,学生接受起来有些困难。但是鲁迅先生的文章是其所在时代的一面旗帜。优秀的文章传承的是一种精神、一种责任、一种警示、一种反思。我们不能因为鲁迅的文章艰深就不让学生去读,应该想办法,让学生读懂鲁迅的文章,进而理解鲁迅的文章,  相似文献   

18.
从初中时代开始,我就喜欢上鲁迅先生的文章,此后无论是读高中、读大学,还是踏进社会这些年,一直没间断过对鲁迅先生的阅读和思考。先生的作品,已经成了我的精神坐标,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永恒不变的是心中那一份鲁迅情结,回望这么多年的读书生活,我想说的是:读来读去,还是鲁迅。作为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如果没有阅读过鲁迅先生的文章,其读书经历就难免会流于肤浅。无论何时,先生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存在。有人说,现在的时代,鲁迅早已  相似文献   

19.
正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这组课文是为了让学生认识、了解鲁迅先生。教学时,我一改逐篇按字词句段篇教学的传统模式,借鉴"群文阅读"教学法,尝试略读、浏览、跳读等多种阅读方式,让学生在两节课的新鲜、轻松阅读中整体把握文本内容,认识鲁迅先生。课堂由"鲁迅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哪篇文章体现了他的哪些特点?"这一问题串起。课前,我了解到学生都没有读过鲁迅写的文章和写鲁迅的文章,就先让学生猜想即将认识的鲁迅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物?接着用幻灯出示本组教材  相似文献   

20.
文章是语言的艺术。鲁迅先生的作品更是如此。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语言是存在的家园。”因此,通过研读语言文字的运用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是学习鲁迅作品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