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研究杜甫辞赋创作的动机与取向,从创作动机、导谀乞怜、讽谕之义三个方面,采用实事求是的方法,对杜甫辞赋创作中的一些细节进行了分析和辨正。通过分析认为,杜甫辞赋创作具有较强的功利性动机,是求得君臣遏合、实现其政治理想的重要手段。杜赋所表现出的导谀乞怜倾向实为表面现象,其实质是希冀以自己才能博取政治理想的实现,不应过分指责。杜赋在创作过程中,体现出对辞赋讽谏功能自觉坚持,这一点也为后代论者所承认,尤其是他在赋中运用的征实和稽古的写作方法构成了他所追求的“诗人之赋”的基本内核。  相似文献   

2.
人性之善恶的问题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践问题。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人性善恶之辨的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的人的社会性本质理论,"现实中的人"是马克思主义思考人性之善恶问题的逻辑起点。马克思主义人性善恶观的内容主要包括:善恶观念的来源问题,人性究竟是善还是恶的问题,善恶观念的本质内容问题,善与恶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及其关系问题,善恶评价的根据问题。马克思主义人性善恶之辨的特征主要表现为科学性、实践性、辩证性、前瞻性。要科学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人性善恶之辨的内容和特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传统理欲之辨实际上所探讨的是如何处理人的道德理性及其情感欲望间的关系问题。人性既包含有理性的一面,同时也有感性欲求的另一面,因此,从道德与人性这一关系来讨论传统的理欲之辨,无疑有助于对道德意蕴有更为理性的把握。  相似文献   

4.
陈军 《华章》2013,(32)
读阿成的小说,我们能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东北风。作为东北作家,他在小说中描写了家乡哈尔滨以及黑龙江雄奇的自然环境和特异的人文风情,同时他也对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平民纯真美好的人性抒发了由衷的赞美。阿成以他对东北文化的熟知,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神采飞扬的画面,一个别样的世界。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刘勰论学创作的心理机制问题,本把研究的视野放在魏晋南北朝化的大背景中,从学艺术,哲学思想,历史沿革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刘勰《神思》,《养气》的思想渊源,化特征和理论内涵,指出正是由于刘勰吸收了魏晋以来艺学,哲学,养生学等几方面的关于形神问题的思想材料拓展了理论视野,从而能在综合的基础上针对学创作的心理机制问题提出深刻见解。  相似文献   

6.
自40年代郭沫若提出《桔颂》是屈原早期作品以来,各种楚辞注本及论著大都采取郭说。本文认为,《桔颂》所赞颂的“独立不迁”的思想品格是在严峻的政治斗争中锤炼成的,屈原早年不可能具备;《桔颂》深层意蕴里包含着深广的忧愤,反映了屈原后期的境遇及心情;屈原放逐后,除了悲愤忧伤外,还有自慰自勉的一面,写出基调比较昂扬的《桔颂》并不奇怪。  相似文献   

7.
郭小川的长篇叙事诗既展示了丰富而复杂的人性,有肯定了人性的普遍性,体现出诗人对党的工作方针、文艺政策及文学艺术等问题的独立思考,正是这些作品也使诗人深陷于无休无止的运动和斗争,自身也体验和品尝着更为深重的人生的悲剧。  相似文献   

8.
给人性不定义的人很多,我认为人性有一个重要的特质,那就是人能有意识地对“自由”进行无限的追求。这个“自由”是广义的,是指人对自然的束缚、社会的禁锢及人自身局限的超越意识。然而这一人性的重要特质必须是在人的主体意识自觉的情况下才会发生作用。在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的历程中,人性长期受到压抑、摧残。人的主体意识要么处于蒙昧状态,要么被扼杀在摇蓝中。明代中叶以后,随资本主义的萌芽,城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人的主体意识,人的物质欲望才从冬眠状态下逐渐复苏。在那个新旧观念杂陈的世态之下,传统文化、封建…  相似文献   

9.
西方诗经学经历了传播、译介、研究3个阶段,在第三阶段,各种西方文学批评流派将其理论运用于<诗经>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加拿大学者多布森将语言学运用于<诗经>创作年代的考证,结论与我国传统诗经学关于其创作年代的考证基本一致.而美籍华裔王靖献运用套语理论对<诗经>进行数据分析,对多布森的<诗经>创作年代的"连续阶段"提出疑问,争论的焦点是4个连续阶段的过渡时间问题.  相似文献   

10.
《怀抱鲜花的女人》是莫言在20世纪90年代初创作转型期的作品,在这篇小说中,作者用自己独特的生命感觉塑造了鲜花女人和军人王四两个人物形象,创造了鲜花和黑狗两个独特意象,构建了一个浪漫而诡异的语境,藉此阐释人性的美好和冲动,凸显人性与世俗的博弈。  相似文献   

11.
人性的自私不等于自私的人性,人的本性是否自私不得而知,但人的共性是自私的,"需要”不仅有纵向的层次,还有横向的层次,这是正确认识人性自私的前提因素.  相似文献   

12.
刘恒是一位趴在地下以一个最低姿态关注人性与生存意义的新写实作家。他对人的本能欲望的袒露与解剖,对人的潜意识的描写,对理想人性的辛勤勘探,往往充斥着挥之不去的宿命色彩。  相似文献   

13.
迟子建的小说创作始终坚持在历史和现实的文学叙写中发掘人性,思考人的生存和生命价值。迟子建的小说创作一贯体现和蕴含着三大思想情怀——历史的沧桑、人性的洞彻与生命的悲悯,这三个方面也是对她小说特色和成就的最佳诠释。  相似文献   

14.
家园与人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家园是人性的外在延伸,人性包含着对自然的超越和回归,因此家园也包含了与自然的隔离和通达,家是一种覆盖与遮蔽,而园是家与自然之间半开放的过渡;家园是人性需要的外在物化,家园为我们提供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庇护,而现代家园正在剥离家园的精神层面;家园一方面是对自然的超越,同时又呼唤着对自然的回归,“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正是仰望星空与立足于大地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5.
人性与管理     
人性问题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是随着近代工业发展而逐步形成的。随着生产的发展,企业中对人的管理思想也在发展变化。西方管理理论发展史上先后出现过“经济人”、“社会人”、“自动人”、“复杂人”四种人性假设,与此相对应,管理理论的发展也可概括为四个阶段: 一、“经济人”与传统理论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旧的特定管理方式已不适应,出现了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运动,其理论观点被称为科学管理学派,又称传统理论。它建立在“经济人”的人性假说基础上,认为人的行为在于追求本身最大的利益,工作动机是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的报酬,其主要内容是:人生来懒惰,厌恶工作;一般人胸无大志,但求生活安定,宁可受人领导、指挥;人生来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组织的目标、任务,必须在强迫、控制下才肯工作。“经济人”假设认为必须压制人类规避工作的本性,相应的管理就是以金钱收买职工,并以权力和严密的控制体系来维护团体,引导职工。管理的特征表现为订立各种严格的工作规范,对职工实行严密的监控。  相似文献   

16.
国情与人性     
每当我们谈到国家忧患世事艰难改革起来举步维艰的时候,人们常说:这是中国国情使然;每当人们提出一个较理想主义的设想试图革新现实的时候,常听到人们这样的告诫:要考虑中国国情.那么,国情究竟是一种什么东西,如此顽固地拖着中国的后腿?  相似文献   

17.
科技与人性     
自从人类真正骑上科技这匹快马后,前行的速度真可谓达到了一日千里,尤其是在二战结束至今的50多年中,人类已取得了一个个辉煌的成就:核能的开发和利用,计算机的研制、普及以及生物工程中的一系列突破……环顾四周,满目皆是科技带来的巨大效应。于是,我们似乎可以确信:我们巳完全驾驭了科技骏马。但是,隐隐中,我们也感到了  相似文献   

18.
礼物与人性     
波德里亚说,哲学指向死亡,社会学指向自杀.哲学的历史有2000多年,而社会学只有大约200年的历史.但就今天的学术而言,二者必须更紧密的联系起来.本文从莫斯的《礼物》入手,揭示了人性的基本构成元素和其根本矛盾.  相似文献   

19.
人性与兽性     
艾雪是一个喜爱动物的女孩,她的父亲也是动物学家,从小受到熏陶的她对动物情有独钟,在这一次的非洲之旅中,她显得异常兴奋。烈日炙烤着贫瘠却又充满生机的非洲大地。正值旱季,缺少食物与水源的动物正大群  相似文献   

20.
人性与法律     
<正>连下雨都被人们在微信朋友圈形容为"下开水"的炎炎夏日,在家里就着空调的徐徐冷风缩在被窝里的我,被爱臭美的老妈以需要锻炼身体为由生拉硬拽着陪她逛街,这让我突然生出对老妈到底爱我还是"爱"漂亮衣服多一点的怀疑。在繁华的街道上,我发现除了爱臭美的老妈对炎热无感以外,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在烈日下已经汗流浃背的城管一边忙着替商贩将货物搬回商铺,一边不厌其烦对商贩耐心地劝说,这完全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