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历史学术型教师,不仅是优秀的教书育人的教师,还是习于研究、富有思想、开拓创新且饱含学科素养的教师。从"研究者""思想者"和"创新者"的视域,探讨基于学科素养的历史学术型教师的思想内涵与学术特征:历史学术型教师是历史专业的研究者、历史教育的思想者、历史课程的创新者。  相似文献   

2.
"自主"已不是新鲜词汇,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各地所建立的新型的教学模式中都贯穿了"自主"学习的宗旨,但其运用的主体主要是学生。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要求,笔者认为"自主"也同样适用于历史教师,历史教师是历史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根据马斯洛需要理论,历史教师发展的主要途径中最重要的就是"内在驱动力",只有历史教师有了"内在驱动力",才会获得专业发展。因此,"自主"专业发展显得更加重要。笔者试图从"自主"意识、反思、终身学习和交流合作四方面来加强"自主"专业发展,促进历史教师的自我成长。  相似文献   

3.
历史课程标准在课堂中能否得到有效的实施,历史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只有历史教师在心理上接受标准,改变教师"教教科书"的观念,而代之以"用教科书教"的观念,才能创造性地适用教材,充分发挥标准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历史课程标准在课堂中能否得到有效的实施,历史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只有历史教师在心理上接受标准,改变教师"教教科书"的观念,而代之以"用教科书教"的观念,才能创造性地适用教材,充分发挥标准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我们征集评选全国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受到了普通高中历史教师的高度重视。今年,为了继续总结和推广义务教育历史教师在历史新课程实验中取得的教学改革经验和教学成果,全面展示义务教育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的新创意、新水平,激发教师聚焦历史课堂、钻研历史教学、促进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  相似文献   

6.
历史课程实施"同课异构"教学模式是基于班级学生群体和历史教师群体存在差异性而考虑的,"同课异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有利于历史教师专业成长,同时,实施这一模式也需要紧紧抓住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针对性和有效性,围绕着这一核心,历史教师应该着力处理好集体备课和个人复备之间的关系,以及"存异"和"求异"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1历史教学语言在笔者的调查中,学生喜欢历史的原因是"教师讲得生动""教师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穿插历史故事""有历史的真实性又有文学性""解读深刻"。如果教师的语言混乱,没有逻辑顺序,缺乏立体感,学生  相似文献   

8.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培养树立学生的主体思想,对于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改变教师在台上唱独角戏,学生台下当观众的局面。教师要高度注重学生这个主体,把传统的教师单一的"教"的过程,转变为师生共同活动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过程,这是当今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一个关键问题。那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三个做法"。  相似文献   

9.
面对新课程改革,历史教师如何脱颖而出?笔者认为历史教师一要更新和转变历史教学理念,二要改进教学方式.三要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四要在实践中反思,五要正确处理"课标"和"课本"的关系,六要注重初高中历史知识的衔接.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北京市西城区新任历史教师培训的实践问题,在调查访谈的基础上,了解新任历史教师在入职前及入职初期面临的主要困难以及职业发展需求,通过整体设计和调整优化培训内容,提升新任历史教师职前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入职初期的课堂观察、交流访谈等方式,了解新任历史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问题;通过专项课程设置和教学研究活动,做好课堂教学岗位跟踪培训;通过创新工作形式,发挥多方合力,助力新任历史教师专业发展与职业规划。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从接受培训的新任历史教师的需求出发,从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现状出发,实现从"学科教学"向"学科育人"的转变,提升新任历史教师区域培训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 ,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是一些学者、专家进行探讨、评析孔子教育思想的内容之一。其争论主要在于 :对“类”字的不同理解 ,对“教”字的各种看法。现在对这个概念的解释已基本形成共识 ,但对“有教无类”教育主张的系统论述还较缺乏。本文从“有教无类”产生的基本条件、实施的目的及配套教学方法两大方面来系统地论述“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并从教育对象、教育目标及教学方法三方面论述了“有教无类”与“全民教育”的区别。  相似文献   

12.
伽达默尔的解释学美学以“审美无区分”去对立于主体美学的“审美区分”,旨在使全部精神科学的真理性得到本体论上的证明.“审美区分”将作品与现实世界割裂开来,容易陷入“诠释学虚无主义”的理论困境,“审美无区分”则确立了艺术以“表现”作为自己的存在方式,悲剧、绘画、文学等艺术门类的作品都是与其世界不可分的,并以“非审美”为背景展开的审美体验,这种关系即“偶缘性”.  相似文献   

13.
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在地域、等级、善恶等方面部分地解放了“类”的主角——人,在我国教育史的发展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今天,“类”的主角——人,其外在物质的束缚已基本得到了解放,拥有了平等的教育权利,“类”应该获得新的解释:人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应该作为发展的目的而存在。  相似文献   

14.
"有教无类"是孔子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孔子毕生从事教育事业的指导思想。基于全民教育、大众教育和教育公平的时代背景,通过对"自行束脩以上"的争辩、对"类"的争辩、对"有教"的争辩三个方面的辨析,研究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及其哲学内涵。在阐释"有教无类"之平等、正义价值理念的基础上,针对当下择校热与补课热、高收费与乱收费、高考加分与自主招生中的不正之风等教育不公平现象,从法律与政策支撑、亟须倾注全社会之力和对教育品质的追求三个方面,分析孔子"有教无类"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价值。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作为一门"全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与其他课程尤其是学科课程的关系还在"磨合"之中。如何防止偏向和误区,实现"分"中有"合","合"中有"分",将两者有机整合,在互动共生中共同促进学生发展,是当前课程改革中亟待解决的一个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16.
理欲之辨是中国传统哲学论及的重要内容之一。先秦诸子百家是"理欲"思想的源头之处,宋明时期程朱、陆王等提出了"以理压欲"和李贽提出"以欲胜理"的理欲观,王夫之批判了他们并提出了"以理导欲"的理欲观,戴震则主要继承了王夫之的"理寓欲中"的观点,坚持理欲统一观。文章通过对"理欲之辨"源流嬗变的历史探讨,深刻理解每个阶段理欲观的真正内涵,凸显其发展轨迹,阐释其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新的<课程标准>与旧的<教学大纲>存在着本质的区别.本文通过笔者参加课改的实践探讨了两者的这些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8.
电影与电视的区别,通常用"梦"与"窗"来形容.文章从三个层面分析电影与电视的区别,即技术层面、艺术层面和接受层面.技术层面从制作技术、传播技术和呈现技术三个方面来论述;艺术层面从艺术综合、艺术选材和艺术表现三个方面来论述;接受层面从接受环境、接受主体和接受心理三个方面来论述.最后指出正是由于电影与电视之间存在的区别,电影才不会消亡.  相似文献   

19.
举例介绍了“复合宾语”结构的一般形式,并就其在句中的语法结构作了说明,还对现在分词、with+过去分词和动词不定式在这一结构中作宾补进行了区别。  相似文献   

20.
野性的四面八方--《山峡中》与《卡门》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里美的《卡门》与艾芜的《山峡中》都触及一种畸形的人生现实,人物身上弥散着某种野性意味,但在野性的背后却深隐着东西方民族文化心理的迥然差异,这种差异带来的美学旨趣,无疑会长久地左右人们阅读的目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