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5年的高考语试题有10套涉及语言衔接这一考点,考查的方式又主要以排序的形式出现。所谓排序指的是将次序混乱的句子重新调整,使之语意贯通,结构合理。句序的调整与排列能较好地考查考生语言理解能力、语言组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又能考查考生的思维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学教育改革的发展,地理高考试题正在由传统的知识检到向能力考查方面转化.考生在高考中要想获得比较好的成绩,其首要条件就是要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切入点.如何寻找解题的切入点?这是本文要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句与句衔接起来一定有必然的道理”(叶圣陶),几句话组织起来成为一段话,这里头有个秩序,“这个秩序上人类从生活经验中不断体会出来的”,因此,如果我们掌握了这个秩序,就能熟练地解答句序排列问题。我们先分析一下两道高考题:  相似文献   

4.
语言表达连贯这一考点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题型之一是将顺序紊乱的几句话加以调整,选出排列顺序正确的一组。这种试题既能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能考查学生合乎逻辑的思维能力。怎样解答这类有一定难度的试题呢?下面介绍两种基本方法。一、统观全局,把握中心解答这类问题,首先要从全局出发,对所给句子有一个整体理解,通过整体阅读分析抓住其表达中心,然后根据表达中心的言之有序  相似文献   

5.
作为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手段,仿写句子已成为中考试卷中一种重要的题型。这种题型要求学生根据语境和具体的要求,写出与例句内容和形式相同或相近,在意义上有密切关联的句子来,是对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考查,涉及到理解能力、品析能力、表达能力,以及修辞手法、语法知识的运用能力的考查等等。因此,仿句要求之高、难度之大是显而易见的。在中考的复习中,仿句这一题型可以算得上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相似文献   

6.
完形填空是一种测试考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知识能力的一种题型,它集阅读理解能力与语言应用能力考查于一体,考查考生在阅读理解基础上,在一定语言情景下灵活运用词汇的能力。它首先要求考生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具备能根  相似文献   

7.
书面表达是考查语言综合能力,特别是书面交际能力的题型,它主要是通过提示作、书信、假条、通知、看图写话等形式,根据初中所学的问路、看病、购物、打电话、邀请、提供帮助以及邀请等交际项目,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情景,要求考生根据需要作出书面的反应。书面表达题近年来一直是各省市中考不可缺少的题型之一,同时由于它的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8.
王东强 《新高考》2010,(11):19-21
【考点解说】仿句,即仿照示例造句,依照所提供的例句或语段中指定部分的句式特点,新造一个或几个与之类似的句子。仿句要与例句句式一致、修辞一致、情感风格一致、结构关系一致。仿句题能综合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颇受命题专家的青睐。2010年高考,安徽卷、湖北卷、全国I卷、全国Ⅱ卷、全国Ⅲ卷、辽宁卷、山东卷、四川卷、浙江卷均有此题型。  相似文献   

9.
“图文转换”类题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具有创新特色的新题型。表面上是“看图说话”,其实隐含着简明、连贯、得体、修辞等知识,是对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的综合考查。  相似文献   

10.
仿例造句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热点,考查的形式以主观试题为主,重点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和修辞运用能力,题型多样,综合性突出,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较为全面。面对仿句试题,学生在操作时问题颇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误区。  相似文献   

11.
连世华 《高中生》2013,(6):44-45
完形填空题是高考英语中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一种题型。它综合考查考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包括词汇辨析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判断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结合2012年高考新课标卷真题,探寻完形填空的解题方法,以期对同学们提高解题能力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完形填空是一种立意新、要求高的综合性语言测试题。它既考查学生的语言知识水平,又检测他们的分析判断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这不但要求考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还要求考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分析理解能力、逻辑推断能力及语感。由于短被挖去一些词,造成信息的中断,考生做题时,必然会出现思维断层现象.如果不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步骤,并通过适当的训练.考生面对此题时就会束手无策,有“雾里看花”之感,久而久之,就会对完形填空题产生厌烦,不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语言连贯题在近几年的语文高考中,以其全面考查学生运用语言的逻辑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各省市高考命题老师的青睐。但也因它的灵活多变以及考查能力的全面性,又成为众多考生望而生畏的一道"拦路虎"。尽管老师对于此题型也进行了专题的复习,考生对于注意的方面和角度也已经熟悉在心,但仍然效果不佳。在此,谈谈自己对此题型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