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聞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想武器。不可能想像,不体現政策的沒有政策思想的新聞报道能够起着它应有的作用。大家知道,新聞报道不是用口号和議論以及文藝描寫等等表現形式來体现政策,而是用事实說話。就是說,讓事实的邏輯起作用。沒有事实,就沒有新聞。需要注意的是:在一般情况下,我們接触到的所謂事实,往往是表面現象,而  相似文献   

2.
也許用不着我来加添任何解釋,大家就可以从我將引述的一篇倫敦工人日报的报道中得到很深的教益:事实的邏輯是新聞的力量的泉源。下面就是倫敦工人日报关于“塞浦路斯时报”編輯被判罰款五十英鎊的报道的譯文: 【倫敦工人日报1957年1月7日消息】由于“塞浦路斯时报”刊載了一条倫敦“新聞紀事报”  相似文献   

3.
“新聞業务”編輯室的同志讓我們写一篇文章介绍一下“10年前的今天”的采写經驗,我們觉得采写这篇新聞实在談不上什么經驗,更谈不上介紹,打算不写,于是編輯同志叫我們把采写經过写一下。任何一篇新聞都有采写經过,这总不能說写不出来。只好在这里占上一些篇幅,把我們采写这条新聞前前后后的经过叙述一下。先說这个主題是怎么想起来的。这个主题早在几个月以前就有了,当时是在“上海严寒”报道的啟發下想出来的。今年2月间,新华社上海分社和中国新聞社都發了上海严寒的消息,我們非常高兴能讀到这么漂亮的新聞。特別感到写得好的是:上海分社發的新聞中引用詩人臧克家在1948年以“生命的零度”为题写的詩句:“前天一夜风雪,昨夜八百童尸“;中国新聞社的新聞中引用1948年上海大公报的新聞:“前  相似文献   

4.
报紙上的一条新聞,需要搜集很多的新聞材料;特别是其中某些事实有一点捉摸不定和矛盾的时候,更需要更多的材料來对証。这是件比較困难的事情,但也是比較有趣的事情。为了練習这种新聞报道方法,記者在担任采寫一条新聞时,可能在一些小的偶然事件方面去尋找許多証人,这种証人他們是很难去找到,同时他們也不願意去找。大量的訪問和衡量証据甚至对于一种小的报紙新聞也是必需的。記者必須仔細地去尋找綫索就像偵探追踪罪犯那样,并且必須决定怎样寫那种真相还沒有肯定的新聞。  相似文献   

5.
地方报紙除了刊登地方新聞以外,还要登載国內外新聞。对于后者我們統称为时事。时事稿件数量多,編輯常常感到处理困难,这个消息也想登,那个消息也想登,而时事版的篇幅又有限。怎样在有限的版面上,把时事稿件編好,这是地方报紙时事編輯很关心的一个問題。 許多时事新聞,原稿往往在千字以上,如果都原文照登,版面上就会只有几条新聞,而大部分稿件沒有見报的机会。新聞过长,工人、农民一般是有意見  相似文献   

6.
这件事情發生在自称“新聞自由”的美國。 8月6日,合众社东京电报道我政府批准美國記者來我國采訪的申請的同一天,又有一条从華盛頓發出的消息說:“国务院今天說,它將不准美國記者訪問共產党中国,即便有任何記者提出这样的請求。”第二天,法新社从華盛頓發出的一条消息,报道了美國國务院对“新聞自由”  相似文献   

7.
苏联新闻记者們近兩年来出版了好几本通訊报道集,苏联新聞工作者协会机关刊物“苏維埃报刊”今年第六、七兩期对这些出版物分别作了介紹。著名记者、特写作家鮑里斯·波列伙依的“美国纪行”是其中比较出名的一本;这是作者予1955年“一”月在美国各地游历时的扎记,已由苏联作家出版社出版。书中叙述了他与“紐約时报”总編輯的談話、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参观、地下铁道和博物院的巡礼等等。“苏维埃报刊”指出,波列伏侬在书中表明,虽然美国劳动人民创造了一切,但在美国还有另外一种人,他們不喜欢和平共处,因为战爭的陰影可以使他们發財。美国是矛盾很多的国家,但是善良的人們却是多数。这本書就可以帮助人們更好地了解美国善良人民的生活和愿望。  相似文献   

8.
每天打开报纸,人們总是对国內經济建設方面的新聞报道不感兴趣,看的人很少。讀者对大量刊登我們新华社消息的人民日报二、三版很不滿意。地方报纸在这方面很少采用新华社的消息。地方报紙的工、农业报道也有很多苦惱。我每天翻开新华社的新聞稿,也总觉得在这方面有許多报道枯燥無味,看也可,不看也可。总之,我們在这方面的新聞报道给人这样  相似文献   

9.
毛澤东同志一貫坚持“沒有調查,就沒有发言权”的思想。对待調查研究的态度如何,是我們能否做好新聞工作的关键問题。对于新聞工作者,从事調查研究,不但是工作上的需要,也是他的职业所要求的。新聞記者就是从事調查研究工作的人;記者应該天天作調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新聞事業是阶級斗爭的重要武器之一,因此任何一家报紙或通訊社都有着一定的立场,而它在新聞报道中也必然要坚持自己的立場,閘明自己的看法,从而达到一定的目的。但是,根据新闻的一般原則,新闻报道又必須具有客观性。这就是說,在新聞报道中,至少在最通常的报道形式即不署名的新聞中,报纸或通訊社沒有权利加进超乎客观事实之外的評論,否則就难以取得讀者的信赖。  相似文献   

11.
县报上要不要登时事消息这个問題,虽然还有極少数人存有疑問,但事实上这个問題是已經解决了。从我們經常收到的各省的县报来看,大都有占一定篇幅的时事消息,而且不少县报在时事宣传上颇有独創性,他們除了登一些新华社专对县报播發的时事消息和时事讲話以外,还有一些自己的独創的报道形式,如“老张談时事”、“时事說唱”、“时事解說”、“周游世界”等等。我們說,这些时事宣传形式的创造和讀者对它們的喜爱,絕不是偶然的,这証明了,認为县报只要报道生产情况、生产經驗和工作方法,而不要时事宣传的办报思想,是片面的,是沒有完全从讀者需要出發的。如黑龙江省海倫县报在初創的时候,几乎完全沒有时事消息,讀者对此很不满意,紛紛写信給編輯部,要求登一些国內外时事消息。讀者的反映是:“订份海倫报,国內外大事看不到,要想  相似文献   

12.
鲜明要紧我們在上面已經說过,新聞的标題,对讀者来說,有着帮助他們了解新聞所报道的事物实质的作用;对于报紙来說。則表明报紙对各种事物的立場和观点。因此标題除了需要准确无誤之外,还要鮮明爽朗,使人看了标題就能够知道对这則新聞所报道的事情表示贊成还是反对,是鼓励还是批評,是頌揚还是谴責。 鮮明的标題能够大大地增加宣传鼓动的效力,有些題目对于讀者会成为行动的指南和响亮的号召。例如“人民日报”在报道铁道部把先进单位的指标变成全  相似文献   

13.
新聞报道(包括通訊)是在一定的观点指导之下,由材料(事实)組織成功的,材料是构成新聞报道的基础,为新聞所要表現的主題服务。材料选择的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稿件的质量和宣传效果。这个問题牵涉的范围很广(譬如从材料的搜集、取舍直到組織剪裁,等等),这里只想从工作中接触到的和从报纸上看到过的某些事例就新聞报道的选材談些看法和体会。在宣传組織人民經济生活的稿件中有过这样的例子: 服务站提出需要什么就搞什么,站里有一个“当地通”,帮助外地来的人义务送道,帮助別人打听路名,消灭死信。有一个服务站花很大力量帮助沒有洗澡习慣的老大  相似文献   

14.
“照顧一下吧。”这是到处可以听到的一句話,是句好话。例如对乘电車或者在公共汽車里的怀孕妇女,对收入不多而家庭負担很重又遭到什么意外的工作人員,都要照顧一下。諸如此类的照顧是完全应該的,否則就有点不近人情了。“照顧一下吧。”这句話居然也流行在新聞部門的編輯室里。往往有这样的情况。編輯在处理稿件时,認为有的稿手确实是寫得不怎么好,三番兩次地改了又改,还認为不好,但最后  相似文献   

15.
大約有些人感到现在發表某些言論受到了限制和約束吧,最近,居然向人民伸手要求新聞自由了。但他們却沒有說明,是在为誰索取自由,索取什么样的自由。自由向来就是有阶級性的。馬克思在“德意志思想体系”一书中曾經講到这么一件事:一个到来英国的美国人,由于調解法庭不許他毆打自己的奴隶,这位美国人就勃然大怒,叫道:連鞭打自己的奴隶都不能,这叫什么自由国土? 右派分子中那些伸手向人民要求自由的人,不是和这个奴隶主一样嗎?不过他們已不能再鞭打奴隶了,因为統治阶級的基础已被人民所推翻。即使这样,这些人还大言不慚地冒充百家中的一家,在那里伸着脖子叫喊哩:“连發表反对共产党的言淪都不能,这叫什么新聞自由?”  相似文献   

16.
(一) “要把革命事业做好,沒有比較完全的知識是不行的” (《毛澤东选集》第三卷820頁)。不論从事任何工作,“知識就是力量”。报紙的內容包罗万象,变化万千。一个新聞工作者,接触的生活面广,要求他认識得快,反映得及时、准确、鮮明、生动,知識就显得尤为重要。加里宁就一再讲过:“一个新聞工作者最需要的……是知識,  相似文献   

17.
标题如果仅仅做到从新聞中摘章引句,给新聞的內容平淡无奇地做个提綱是很不够的,应当尽量发揮标题应有的宣传鼓动作用。这就必須在标题上“做文章”。大跃进以来,我們的各种报紙在这方面有了許多成功的創造,并且形成了一种有虚有实、虛实巧妙結合的新風格。許多标題不仅提示了新聞的內容,而且概括了新聞所报道的事实的意义,运用高度的文字技巧真正做到“画龙点睛”,給讀者以深刻而生动的印象,甚至成为組織群众、推动工作的响亮口号。例如: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新聞界中,似乎相当普遍地存在着这样一种惯例:一个在新聞采写工作中做出了一些成绩的記者常常被提拔成为組長,然后由組長而主任,由主任而××長。于是,一个本来和实际相联系、文笔也此較犀利的新聞記者便从新聞写作者一变而为圈圈改改的領导者,再变而为在某方面“掌握全盤”的领导“家”,有的人甚至成天忙于作报告、訂計划、出席宴会和送往迎来。当然,誰也不反对在一个新聞机構中应該有一些指揮若定的领导人,但是,在新聞机構中领导工作的主要方面仍然应該是新聞的采写和编辑,一切行政安排也必須以这一方面为轉移。如果削弱采写力量,如果讓本来还犀利的文笔去毒坏、爛掉,那么,不管新聞“官”的陣容如何堂皇,“官”的层次如何庞杂,也無論如何算不得是正常現象。新聞工作是文字工作,“官街”的大小显然并不是荣誉高低的正确标志;新聞工作的主力部队应該是生根于人民之  相似文献   

19.
5月中旬,在首都举行的新聞工作座談会上,中国人民大学莫如儉說:列宁在1901年說的“报紙不仅是集体的宣傳者和集体的鼓动者,而且还是集体的组织者”这句話,現在已經不适用了。莫如儉的这种說法并不新鮮。列宁的那段話,初见于1901年5月他写的“从何着手”一文,当年九月俄国社会民主党人拿齐金就在“工人事业”杂志上反对过列宁这个理論,1902年1月中旬,列宁在“做什么”一書中,曾严厉地駁斥了拿齐金的論点。在这本書里,列宁对工人阶級党的报紙,作了許多极其重要的指示,成了以后党的許多报纸办报纲领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不幸的謬見     
学習时間何嫌其長,休息时間又何嫌其短。于是,閑吹一会兒吧! “枯燥而冗長,新聞,讀起来一点兒味道也沒有。能写得像李白的三吏三别那样感人,像唐詩人陶潜的桃花源記那样新鮮就好了。”“吶!水平問題,水平問題。例如第四世紀这样的名詞,大凡有点常識的人也都知道呵!昨天有条消息,竟把‘世’字漏掉了。‘第四紀’!吶!怎么能通呢?”“你們真是……形式邏輯亦即形而上学的思維方法,一切不能光从主观願望出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