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通报》2005年第11期“数学问题解答”栏第1583题是:设x〉y〉0,xy=1,求3x^3+125y^3/x-c的最小值. 本给出另一种解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数学通报》2005年第10期数学问题解答栏目问题1576:  相似文献   

3.
剩余问题是人们喜欢谈论的一类数学问题,中国古代《孙子算经》中就有《物不知数》一章: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有几何?答曰:二十三.术曰:三三数之剩:二,则置一百四十;五五数之剩三,则置六十三;七七数之剩二,则置三十;并之得二百三十三,以二百一十减之,即得.凡三三数之剩一,则置七十;五五数之剩一,则置二十一;七七数之剩一,则置十五.一百(零)六以上,以一百(零)五减之,即得.这就是名的中国剩余定理的一个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4.
从中国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的角度,追溯了孙子"庙算"思想的理论源头,论述了"庙算"理论与八卦、《周易》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通过比较,阐述了孙子"庙算"体系的理论贡献和"庙算"要素的科学内涵以及古人从"占卜"到"庙算"的历史发展轨迹,从而进一步揭示了孙子"庙算"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简介孙子问题及孙子算法;证明一定条件下的二元一次不定方程有整数解并给出求解的特殊方法;然后说明孙子问题可转化为二元一次不定方程的整数解而解之。  相似文献   

6.
《怀沙》是屈原诗歌的标题。对它的注释理解,历来诸家各异,为了辨义方便,略举如下: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材“相似形”一章开始出现了探索性题,因为这类题具有独特的开放性,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越来越被广大数学教师重视,倍受中考命题的青睐,是近几年的每省市中考试题的热门题型.本试对探索性问题进行归类,探讨探索性问题的特色,帮助同学们复习迎考.  相似文献   

8.
<正>《数学通报》数学问题1626如图1,已知半圆O的直径AB=8cm,弦AD=CD=2cm,求BC的长.命题者给出的解法比较复杂,现给出两个简捷解法解法1.  相似文献   

9.
题目 在正三角形ABC中,E,F,P分别是AB,AC,BC边上的点,满足AE:EB—CF:FA—CP:PB=1:2(如图1),将△AEF沿EF折起到△A1EF的位置,使二面角A1-EF—B成直二面角,连结A1B,A1P(如图2)。  相似文献   

10.
波动问题的多解是《机械波》这一章常见的现象,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住这类问题及其求解方法,在此稍作一点归纳和小结,以供大家参考。一、由于波的传播方向的不确定性。引起波动问题的多解。  相似文献   

11.
题目 已知数列{an)满足an=1,an+1=2an+1,n∈N^+。  相似文献   

12.
今有竿,不知长短,度其影,得一丈五尺,别立一表,长一尺五寸,影得五寸。问:竿长几何?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通过对元以来数位曲学大家关于"务头"一词的阐释之梳理,尝试探讨清代李渔"别解务头"之说在"务头"阐释史上之价值与地位,揭示其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关于《项脊轩志》,古人的评价已不少了,有代表性的说法是:  相似文献   

16.
《孔雀东南飞》是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其中也蕴涵着说不尽的话题。此诗何时完成?产于何地?新妇兰芝究竟为何被遣?对焦仲卿及其母到底应如何评价?如此等等。对此,尽管从古至今论者不绝,却还不能说疑云尽扫。本文就以上诸项问题提出己见,认为这一名篇完成于南北朝时的南方(苏皖滨江地区);主人公兰芝之被遣、仲卿之被逼,并非全然因为封建家长制的压迫,也由于焦母是一位“综合症”患者。  相似文献   

17.
问题1504的另一种解法及推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数学通报》2004年7月号问题1504: 已知x,y,x∈(0,+∞),x+y+z=1,求1/x^2+1/y^2+8/z^2的最小值。  相似文献   

18.
19.
在各类数学竞赛中,整数解问题一直是个热点,它将古老的整数理论与传统的方程知识相结合,问题牵涉的知识面比较广、解法灵活、综合性强,因此,倍受关注。本以近两年各级各类竞赛题中的整数解问题为例,介绍整数解问题的求解策略。  相似文献   

20.
陈祖美 《天中学刊》2002,17(1):49-53
(一)刘禹锡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情前头万木春”,其中“沉舟”、“病树”是作者自指而非指斥他人;“千帆”和“万木”则是指作者所酬赠的对象,也就是以白居易为代表的新生力量而不是以之讽刺新贵。(二)白居易名句“幽咽泉流水下滩”,自段玉裁、陈寅恪提出应为“幽咽泉流冰下难”后,多数学者信从,其实,此句仍应为“水下滩、。理由之一,是泉水不结冰;理由之二,作为长篇歌行,其音节、格律可较自由,不必改为与前句之“花底滑”“属对工绝”的“冰下难”;理由之三,由白居易亲自编订、元稹作序、后人与宋版校过的善本《白氏长庆集》、《白香山集》等均作“水下滩”。(三)李Jin尝诘问冯延巳说:“‘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冯回答说:“未若陛下‘小楼吹彻玉生寒’也”。学者以为冯句胜于李句,冯的回答是“媚人”、“答非所问”。其实不然。因为李句之所出的《摊破浣溪沙》一词寓有杜稷之忧,而冯句之所出的《谒金门》则只是一首宫怨词。两人的对话是君臣相知、休戚与共的表现,冯回答得体而非“媚人”“答非所问”。(四)李煜的《乌夜啼》,非多数学者所认为的是其后期表达亡国之痛所作,而应是其前期悼念爱妻周宪的一首悼亡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