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复式班比单式班困难、复杂,不利因素诸多,如直接教学时间少、年级多,教学过程要轮换、穿插,互相干扰等等。因而,复试教学班的成绩一般会低于单式班。但我们也发现部分复式班的教学成绩相当或高于单式班。是什么原因呢?在较长的时间里,未找出其中的道理。80年代后期,在先进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启示与影响下,专家学者们找到了其中奥秘,从理论上提出并命名为“复式教学潜在优势”。这是80年代教育科研中的一项重大突破和转机,它为大面积提高复式教学的质量,找到了理论根据,极有力地消除了多少年来人们对复式教学的反对与怀疑,使广大复式小学教师树立了复式教学也能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的信心,起到了指示  相似文献   

2.
与“单式班”教学相比较,“复式”班教学更能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的基本思想,落实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我通过教“单式”和“复式”多轮教学,亲身体会到了“复式”教学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在小学教学教学中,设计得好的教案,都应是指导学生“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练习巩固所学知识”的过程。一份设计得好的复式课教案,纵向劈成两半,应是两个单式班的教案;反之,两个年级单式班的活页式教案,经复式班任课老师横向搭配,再稍作增减和调整就组合成一份复式课的教案。因为在复式班学习的儿童的认知规律与在单式班学习的儿童的认知规律是一样的。所以,两个年级单式班的教案应是两级复式班任课老师备课的基础。因此,复式班的任课老师,应借鉴有关年级两个单式班的活页式教案──纵备的结果,来进行横向…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复式教学年级多、科目多、时间紧、干扰大,和单式班比较有很多不利因素。怎样才能把这些不利因素削弱,转化成有利因素呢?我认为应处理好“动与静”、“多与少”、“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三种关系。  相似文献   

5.
复式班教学比单式班教学复杂得多,无论在时间支配上,教材组织上,以及课堂讲解、作业布置、指导练习等方面,都和单式班有所不同,都必须适应复式班教学特点,适当处理。这些问题归纳起来,就是直接间接教学时间的支配,教材的组织,自动作业的布置等问题。就课堂教学来说,这三者是一个整体,复式班教学比单式班教学复杂得多,无论在时间支配上,教材组织上,以及课堂讲解、作业布置、指导练习等方面,都和单式班有所不同,都必须适应复式班教学特点,适当处理。这些问题归纳起来,就是直接间接教学时间的支配,教材的组织,自动作业的布置等问题。就课堂教学来说,这三者是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6.
优化复式班课堂教学的初步认识全占炳复式教学与单式教学相比,教学任务相同,而直接教学时间只有单式班的一半或不足一半。这一矛盾处理不当,必然给教学带来一定难度,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何在复式教学中取得与单式班教学同样的效果呢?我们认为优化复式教学结构是十...  相似文献   

7.
复式班教学与单式班教学相比较,在学生自学方面占有很大优势,即复式班学生比单式班学生的自学机会多,自学时间长。正确认识复式教学中的自学问题,并充分运用和发挥复式教学的自学优势,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复式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以供讨论。众所周知,在复式教学中,一个教师要在同一教学时间内和同一教室中,对两个或两个  相似文献   

8.
有些复式班教师认为:教复式不如教单式,授课时间短,没有工夫让学生思考问题。只有老师讲,学生听,进度才能完成。其实不然,教复式与教单式不同之处就在于分年级交叉教学,而搞好动静搭配则是复式教学效率高低的关键。如果在动静教学活动中采用启发式,注重思维训练,是完全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的。一、“静”中设疑,自学练思复式班必然是高低年级混编,思维训练应高低有别。因为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头脑加工过程,较高年级学生比低年级学生感知事物多,因而思维能力逐渐增强,要求也就必须相应提高。因此,可以在“静”的年级中(特别是较高年级)精心设计合适的、具有一定思维性的课前自学思考题(即预习题),让学生自己钻研,作出答案。如一位老师在一、四年级复式教学中异科搭配,把直接教学重点放在一年级。第一轮,  相似文献   

9.
复式教学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县有复式班三百五十二个,约占小学班级总数的百分之十四。要提高小学教育的质量,加快小学教学改革的步伐,就必须重视办好复式班。近两年来,我县复式教学出现了可喜的现象。根据逐班排队分析的结果,在全县三百五十二个复式班之中,目前语算教学质量比较差的约占百分之六(低于全县单式班差班的比例);中间状态的,即与一般单式班相比,不相上下的,约占百分之五十四;而在各乡、各辅导区所有班级中,教学质量居于上游,在不同程度上超过一般单式班的却  相似文献   

10.
“复式教学研究”是绵阳市北川县承担的一项三级共管教育科研项目。现将阶段研究成果简介于后: 一、扩大复式教学的内涵随着课题的深入研究和九年义务教育素质教育目标的实施,复式教学模式被创造性的引入单式教学班。复式教学的特征优势是要在同一时空,对两个或三个年级进行教学,即在同一时空展开多层次的教与学活动。课题组把这一特征优势与单式班的老大难问题——两极分化联系起来,把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落实为:分层次教学、分类达标,即移植和发展复式教学的“动”、“静”搭配原理设计单式班的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具体做法是: 1.科学分组,分组教学:应用布鲁姆掌握学习  相似文献   

11.
复式教学讲课要“少而精”在复式教学中,每个年级的直接教学时间要比单式班少得多,这就严格地向复式班教师提出讲课必须“少而精”的要求,要用较少的时间争取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以语文教学来说。一课书里有许多生字和新词。教这些生字新词,安排一堂课教,还是两堂课教?是让学生先利用自动作业预习后由教师教,还是由教师在直接教学后再安排时间让学生复习巩固?都应恰当安排,教多了,教不了;教快了,欲速则不达。对于一课书中的许多生字,要根据不同特点分别音、形、义教学,以突破难点,不能主次不分,平均花力气。讲读课文,哪些是重点,哪些是关键词语,哪些句子需要重点朗读、欣  相似文献   

12.
满堂讲、满堂问,这在单式班特别是农村单式班语文教学中还普遍存在。为了革除这一弊端,近年来,我们除帮助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外,还相机借鉴了复式班优化动静搭配的教学经验,在单式班实施“动静教学”,收到了较好效果。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根据课文内容和所需的教学  相似文献   

13.
预习指导不仅适合单式班的教学,也适合复式班的教学,因为预习指导适合复式教学的特点。①从课堂结构看,一个教师不能同时向两个年级的学生授课,其中一个班级必须预习,为新授作准备。②从授课时间看,双级复式教学每个年级授课时间只有单式教学的一半,而要完成相同的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4.
复式教学的生命力在于它的教学质量,在于它和单式班相比,在教学效果上所取得的成绩.我县的复式教学近年来所以能够日益获得广大群众的支持与赞扬,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很多复式班教学的质量和教改成果在各种不同程度上达到和超过了乡中心小学同年级的教学水平,获得了大面积的丰收.据1981年各乡教学质量的统测,全县三百多所复式班,约  相似文献   

15.
一说起复式教学,不少人以为它是一种低档次的教学形式。其实,这是一种不正确的看法。首先,复式教学是我国不少农村地区不可缺少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随着计划生育的不断深入,复式教学将会进一步扩大。作为“普九”的一条重要战线,应很好地加以研究;另外,复式教学有许多潜在优势。充分认识这些优势,不仅对提高复式班的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单式班教学也有很大的参考借鉴价值。这种优势表现在:一、有利于学生的素质教育复式教学区别于单式教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能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良好品质。1.自学能力:单式教学由于教师…  相似文献   

16.
在复式教学研究中,崔同沛同志给复式教学罗列出那么多的优越性(见《人民教育》1988年11期),实在令人不敢苟同。如果有那么许多优越性,那就应该取消单式班,大办复式班了。我想,首先应该承认,办复式班是迫不得已的。在学额少、师资缺、房舍紧的情况下,为了使学龄儿童都能入学,才开办复式班。就办学来讲,这是主动  相似文献   

17.
复式教学如果进行得好学生知识质量往往还要超过单式,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是复式教学中教师交给学生的东西是些主要东西,是一些必要讲的东西,可以不讲的,复式班中基本上做到了不讲。其次是因为复式班教师讲得少,学生练习机会多,反复练习,能使  相似文献   

18.
我从事教育工作二十四年,其中二十年都是从事一至五年级大复式班的教学。复式教学的直接教学时间少,而复式教学本身又没有适合这一特点的教材,同单式班相比,五年制统编教材在复式班里使用,教学任务是很艰巨的,尤其是一至五年级的大复式班。我认为,复式教学班要完成统编  相似文献   

19.
单式班与复式班是班级授课制的两种组织形式。这两种教学组织形式,近百年来,在我国同时并存。在居民密集、学龄儿童众多的城镇,宜于采用单式编班;居民分散、学龄儿童较少的广大农村,特别是山区,则需要进行复式教学。班级授课制,也叫编班制课堂教学,为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相似文献   

20.
加强复式教学管理 提高复式教学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要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基础。提高教学质量不仅要提高单式班的教学质量,同时要提高占有相当比例的复式班的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复式教学工作的研究,切实加强对复式教学的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