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认为视唱练耳是钢琴练习中科学的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综合音乐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视唱可以培养练习者的节奏感、音准和音乐感,视唱练习是积累音乐语汇和音乐听觉经验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视唱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基础教学,在中师音乐课中尤为重要。它关系到今后小学音乐教师的素质问题,只有视唱过关,才能独立唱歌,准确地演奏乐曲,进而更好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几年来,我在普师班音乐课的教学中,继基本乐理部分讲授结束之后,紧接着,突出重点,尽力于视唱教学,集中精力,对学生进行视视唱能力的培训。经过认真教学和刻苦训练,视唱效果获得显著提高。大多数学生拿到一首较简单的歌曲,当即能够哼唱。我是这样进行视唱教学的:一、从实际发,因人施教我校学生来自山区,乡镇、县城,由于中小学音乐师资的缺…  相似文献   

3.
视唱练耳作为一门音乐专业基础课,是学习音乐的必修课程,是走进音乐世界的必由之路。它在音乐实践中起到工具作用,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辨别力、反应力、记忆力和分析力,提高学生的视唱(奏)能力和具有对多声部音乐听觉的协调、感知能力的一种手段。本文着重从节奏、单音、音程、和弦和视唱几方面来论述对视唱练耳教学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视唱练耳是本科院校音乐专业的一门很重要的基础技能理论课。它涉及到一个人的视唱、乐曲表达、音乐听辨等诸多方面综合能力,既涉及到技能又涉及到理论,历来受到各高校以及相关专业教师的重视。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吉林省各本科院校音乐专业视唱练耳的教学水平还有进一步上升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习惯上认为,音乐欣赏就是放录音让学生听几首歌(乐)曲,其实,音乐欣赏课也担负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任。欣赏教学是中学音乐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它即是基本乐理课程的延续和巩固,又是进行视唱练习的良好途径,所以音乐欣赏要要做到欣赏教学艺术性和思想性的高度统一。我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从视、听和动等几个方面入手,并把这几个方面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深刻领会乐意,充分体会音乐情思,准确把握音乐形象,全面提高音乐素质。一、视听结合、理…  相似文献   

6.
笔者较详细的论述了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系学前专业在视唱练耳课教学中幼教视唱教学的重要性 ,文章本着视唱教学为主的原则并结合学生的来源广、基础差等方面作了讲述 ,同时还进一步探讨了适合学前专业学生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了顺应现代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高校视唱教材应该在时代性、民族性方面进行调整和充实。视唱教材的时代性,即教材要全面地体现学科价值,具备各个不同时代的因素和特点,力求做到完整全面;视唱教材的民族性,即教材中必须含有大量本民族的音乐语言,使学生能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准确地把握本民族的各种音乐语汇,为创作、演奏、演唱我国各民族音乐语言风格的作品提供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小学音乐大纲明确指出:小学音乐教学包括唱歌、唱游、器乐、欣赏、识谱知识和视唱听唱等。其中唱游包括律动、音乐游戏、歌表演和集体舞蹈等。显然,音乐游戏是小学低段音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更好地把握其作用,充分展示音乐游戏的魅力。一、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音乐课不仅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更应该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来育人。而采用音乐游戏则是一个比较直观的手段。一首歌曲不仅要让学生会唱,而且要理解歌曲的实在意义,这样教师不妨采用  相似文献   

9.
改进识谱教学,提高学生独立视唱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小学音乐教师中,识谱教学是大家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教学《大纲》明确要求:“使学生具有认识简单乐谱的能力”(小学),“使学生具有独立视唱简单乐谱的能力”中学,然而,事实是条件较好的学校也不一定达到这个要求。据有关资料载,就是在非音乐专业的大学生中识谱率也仅占1%。就我而言是重视识谱教学的,我认真地照课本施教,教学时多唱谱,少唱词。但学生学了一两年,还是不能视唱简单的生谱。这究竟是什么缘故呢?带着这个问题,联系音教实际,我深深思索,寻找改进方法。 (一)使学生充分认识识谱的重要性 在学生学习识谱之前要让他们知道,乐谱是记录音乐语言的符号,识谱是解决学习音乐的工具。“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是通向音乐之宫的阶梯,是进一步学习、深刻理解、亲身体验音乐之美的不可缺少的手段。”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这些,使他们像语文课上重视识字那样重视识谱。 (二)兴趣的培养(识谱教学的基础) 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学习识谱的重要心理基础,如果学生对音乐感兴趣,他们就会采取积极的态度,在学习过程中,不论遇到什么困难,他们都会去克服。相反,如果学生对音乐不感兴趣,他们肯定会采取消极、敷衍的态度,这时,既使是最美的音乐、最简单的旋律,他们都会拒之于千里之外。由此可见,从某种意  相似文献   

10.
蒙古族“胡仁乌力格尔”音乐 ,是具有一定艺术性、规律性和技术手法的民间传统多声音乐。将这一艺术体裁中蕴涵的民族风格、多声音乐的方式方法 ,进行理论性的研究和总结 ,使受教育者认识并掌握民族音乐传统 ,是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课题。将其纳入音乐创作课 ,运用在音乐创作之中 ,是继承蒙古族音乐传统的具体措施 ,也是发展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音乐文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说课不仅能够督促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更加深刻的研究,还能体现教师的综合素质。对于音乐学科的教师而言,如果能够更好地运用这项教研活动,对音乐课的教育教学会有很大的帮助。而对于说课能力更为薄弱的音乐师范专业的学生而言,说课基本功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于如何提高师范音乐专业学生说课基本功的研究,不仅能够更加清楚的了解我国音乐学科的说课现状,更能获得一些有效的提高说课能力的方法。对以后准备从事教师工作的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现行中师音乐教材中的视唱教学,其教学内容基本为音准、节奏和协调反应能力三者的有机结合.本文将从柯尔文手势唱名教学法、环绕式的音程音准练习法、节奏归纳练习法、节奏生活化练习法、创造式音阶练习法等五个方面阐述掌握音准和节奏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音乐赏析课,或名音乐欣赏课,是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帮助学生完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高职学生的身心成长起到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但是音乐作品的教化功能不像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如何做到在音乐赏析课中突出德育和美育,需要从在思想认识和管理理念、教学理念等方面做诸多工作。  相似文献   

14.
音乐学习能够带给人们幸福感、快乐感。音乐课程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技能教育,同时也能够有效提升少儿的审美品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因此,本文围绕让微课走进少儿音乐课堂展开了研究探讨,简要概述了微课的基本概况以及教学优势,最后提出了微课走进少儿音乐课堂的可行性路径,以期能够带给少儿音乐教师些帮助和启发。  相似文献   

15.
视唱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技能训练课 ,音准是展现视唱教学的首要条件。离开了准确的音高 ,视唱就会走样。因此 ,训练音准 ,培养音高概念 ,是视唱教学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6.
和声学是高师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音乐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也是音乐教师、音乐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1]4。目前,我国高师音乐专业的和声课教学存在着以大小调体系和声为主而忽视民族调式和声内容,以和声写作为主而忽视和声分析和以和声分析为主而忽视和声写作等问题。改进和声学教学的主要措施有:处理好和声写作与和声分析的关系;充实民族调式和声内容,加强键盘和声、钢琴织体写作训练;搞好高师和声学教材建设。  相似文献   

17.
数码钢琴集体课的继承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几年前 ,我们大胆地引进了美国“数码钢琴集体课”的教学 ,经过研究实践 ,我们认识到 ,“数码钢琴集体课”不仅是单一的钢琴课的课堂 ,而且是科学地探讨“数码钢琴集体课” ,包括与音乐相关的其他课程的综合课堂。“数码钢琴集体课”向师范院校音乐专业 ,如乐理、和声、作曲、配器甚至是合奏课等不同性质课程的教学打开大门。  相似文献   

18.
对于声乐演唱学习者而言,良好的视唱练耳练习至少具有以下三方面的作用:(一)有助于提升声乐演唱学习者的基本音乐素养;(二)有助于培养声乐演唱学习者的音乐感知能力;(三)有助于丰富声乐演唱学习者的多声部演唱思维。进入大学本科阶段的声乐学习者,在视唱练耳学习方面应注意听觉感知理性化、视唱练习规范化,以及融入多元音乐文化。将视唱练耳回归音乐本质,突出音乐的歌唱性,可真正提高学习者的乐感和音乐表现力,丰富学习者的心理审美认知。  相似文献   

19.
口琴被称为“口袋里的钢琴”和“带着走的音乐”,可以作为小学校本课程进行开发。口琴艺术进校园,使音乐课堂焕发新活力,提高了学生的视唱能力、合唱能力、欣赏能力、创作能力和自信心。口琴艺术进校园,还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和校园文化,为学校增辉添色,促进了家庭艺术教育。  相似文献   

20.
音乐是一门艺术性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把音乐与有关学科综合起来,不仅能丰富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加深对音乐的理解,而且对促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其他知识,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会使我们的课更生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