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的诗歌是我国封建社会里诗歌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现存的《全唐诗》一书中,就收有二千三百多个诗人创作的近五万首诗。李白、杜甫、白居易就是他们中间的杰出代表。白居易创作的诗歌流传下来的近三千首,是唐代首屈一指的多产作家。被人们广为传颂的著名长诗《琵琶行》和《长恨歌》,充分表现了白居易诗歌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本文补录《全唐诗》及其续补著作失收作者胡生并诗三首,刘采春诗一首,《南岳魏夫人传》中诗一首,补道士吴子诗二首并删正作者名条;考订《全唐诗续拾》卷五七所收作者贾松实为晚唐曹松;考订《全唐诗》及《全唐诗续拾》所收李山甫诗本事及题赠对象。  相似文献   

3.
通过查核南宋至明初诗歌总集、别集,细致甄辨,发现《全唐诗·殷尧藩集》虽录存了殷氏诗十余首,但也收入大量唐以后他人的作品,其中有元人虞集,明人史谨、吴伯宗诗二个首,另有出处不明但可断为伪作之诗,其与唐人诗重出互见者三首亦非殷作。《全唐诗》此集本于胡震亨《唐音丁签》,胡氏云此集乃一“宋刻木”,“庶几全璧”,实属无稽。该集乃明人伪造。  相似文献   

4.
武则天不仅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而且被认为是一位女性文学家.《全唐诗》及《全唐诗补编》中共收录其诗歌六十首.从题材类型上,其诗可分为祭祀、宴游、赐赠、游仙、闺怨等五类.这些诗分别体现了武则天威风凛凛的帝王之象、胸怀天下的王者风范、求贤若渴的圣君明主、神化王权的虔诚信徒、情感细腻的思妇形象等.  相似文献   

5.
《全唐诗》中元宵诗的创作者上至帝王、下迄士子,层面较广;《全唐诗》中元宵诗大致分为四类;《全唐诗》中元宵诗的创作时代覆盖了从初唐、盛唐、中唐直至晚唐的整个唐代。  相似文献   

6.
吴兴妖神《赠谢府君览》一诗,《玉台新咏》和《全唐诗》均收录,《全唐诗》系误收。谢览于天监十二年任吴兴太守,且卒于任上;该诗即修道之人吴兴妖神因伤谢览之逝而作。  相似文献   

7.
《全唐诗》中元宵诗的创作者上至帝王、下迄士子,层面较广;《全唐诗》中元宵诗大致分为四类;《全唐诗》中元宵诗的创作时代覆盖了从初唐、盛唐、中唐直至晚唐的整个唐代。  相似文献   

8.
清代杨方晃所编《磁人诗》旨在保存自唐至清磁州籍人士之诗,是一部重要的地方诗歌总集。清代《皇朝文献通考》、《皇朝通志》、《四库全书总目》等均著录此书,《国朝畿辅诗传》引用《磁人诗》多达二十余处。民国《雪桥诗话续集》亦提及此书。《磁人诗》之文献价值与广泛流传于此可见一斑。遗憾的是,今人著述多对其语焉不详,《中国古籍总目》失收是集。上海图书馆所藏清雍正原刊本《磁人诗》,弥足珍贵。此书在保存地方文献上有其独特价值及意义,尤其可补《全唐诗》、《全宋诗》、《全金诗》等全集对某些诗歌的失收。  相似文献   

9.
《江上别流人》一诗,孙望先生所辑《全唐诗补逸》(中华书局版《全唐诗外编》第三编)卷五题作王维诗,并注曰:“见《永乐大典》卷三○○六。九真。人字(五函四十二册)。”按此诗又见于《全唐诗》卷一百五十九孟浩然集中,题下无注,故不属逸诗。然此诗作者究竟是王维还是孟浩然呢?  相似文献   

10.
《全唐诗》卷三三四令狐楚诗一卷,诗五十九首,残句四,卷四七三李逢吉收诗八首,但这为数不多的诗中有重出诗,有伪诗,有误收诗,也有诗题舛误使人难以猜详的,今加考述,且为系年,以期有助于《全唐诗》之重新整理。  相似文献   

11.
谈及中国诗歌演进发展的历史,唐代无疑是一个集大成的时代。《全唐诗》所收诗歌达四万八千九百余首,载录诗人有二千二百余人。然而,在这众星之中,要捧出一轮明月,也着实不易。如果从格律诗的角度来评价,除杜甫外,实无足以当之者,其律诗体、格、章、句无不完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编杜诗三首,并在《阁夜》后的“探究·讨论”中设置一题:请将此诗与《旅夜书怀》对读,分析这两首诗在意境和章法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全唐诗》所收的唐彦谦诗歌混入许多他人之作,本文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全唐诗》所收之诗继续研究,考证出几首赝诗,同时对其中的互见诗也进行梳理考证。  相似文献   

13.
付杰 《天中学刊》2023,(1):88-93
《全宋诗》与《全唐诗补编》均依据《咸淳临安志》收录白元鉴诗《大涤山》和《大涤洞》。经考察,白元鉴是唐代道士,《全宋诗》中的《大涤山》《大涤洞》为误收。白元鉴存世诗歌共10首,以《洞霄诗集》所集最为完整。《咸淳临安志》和《诗渊》所收录的白元鉴诗,内容与《洞霄诗集》本有较大差异,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4.
唐诗代表了我国古代诗歌的最高成就。唐代诗人之众和作品之多,都超过了已往各代,仅《全唐诗》收录的作者就有2300多人,诗4890多首。中华书局1982年出版的《全唐诗外编》又收诗1800多首,不少作者也不见于《全唐诗》。从这50000多首诗歌来看,唐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生活,诗歌题材的领域得到前所未有的开拓。可以说,唐诗是唐代社会一部生动的艺术的历史。在艺术上,唐诗也达到高度成熟的境地。唐诗还完成了我国古典诗歌各种形式的创造,古体诗的五古、七古、乐府歌行,近体诗的五律、七律、五绝、  相似文献   

15.
《全唐诗》经过数百年众多学者的增补订正,至1999年中华书局推出简体横排全十五册《全唐诗》(增订本),可谓临界完善。但仍有继续完善的可能和必要,本文即在《全唐诗》所有辑补成果之外,增补新见诗39首,并且对《全唐诗》及其辑补成果的若干明显错误做出了辨正。  相似文献   

16.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在唐代浩如烟海,灿若繁星的七言绝句中,这首《凉州词》历来脍炙人口,被人誉为唐代诗歌的压卷之作。《全唐诗》中作者仅存六首,而此诗之所以千古流传,确实因其富有自己的艺术特色,独具一格,别有风致。  相似文献   

17.
《全唐诗》分别辑录了于《思归引》和罗隐《思归行》两首诗,但两首诗文字内容相同,系出于一人之手,该诗究竟是《思归引》,亦或《思归行》?作者属谁?爬梳史料,考证可知:《思归引》属于之作。  相似文献   

18.
将季振宜本与御定本《全唐诗》对比,可以发现,御定本受季振宜本影响很大,主要体现在一、以世次系诗,不分初、盛、中、晚的编次方式,二、御定本《全唐诗》对季振宜本《全唐诗》初唐、盛唐部分成果的利用。  相似文献   

19.
一 中华号称诗国,唐诗是中华诗歌的高峰,唐人咏陕诗,是历代咏陕诗的高峰。 长安,作为大唐帝国的京城,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全国诗人,由于入京应试、求官或其他种种原因,大都要到长安及其附近居住、游历。而在他们中进士之后,或在附近各县作地方官,或长期作京官,从而写出了无数歌咏陕西的诗章。通读《全唐诗》,就会发现唐代杰出诗人的多数代表作,都作于陕西、吟咏陕西。有些不出名、或不十分出名的诗人,却因其咏陕诗写得好而出名,他那咏陕诗也成了名篇。例如京兆人刘象,《全唐诗》  相似文献   

20.
袁朗一生经历了陈、隋、唐三个朝代,《全唐诗》收其诗四首,其中包括《赋饮马长城窟》,此诗《乐府诗集》作《饮马长城窟行》,置于唐太宗与虞世南之后。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与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的隋诗部分均未收此诗,可知此诗一直被当成唐作。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应制唱和的作品,从风格上来说,它更接近隋炀帝的《饮马长城窟行示从征群臣》。从史实上考察,这首诗不可能作于陈或唐。《全唐诗》在收录之时,应该指明其为隋代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