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这里有两道试题:1.新航路开辟后,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的转折。这一“转折”主要是指A.使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了转移B.世界各民族的历史开始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C.封建主义开始向资本主义时代过渡D.欧洲经济的发展逐渐超过亚洲而成为历史发展的重心这是某市的历史高考模拟题。参考答案B。2.16世纪前后,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这个“转折”主要指①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步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②东方和西方社会发展的差距逐渐拉大③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④封建主义逐渐向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2.
在16世纪开始的奴隶贸易,欧洲奴隶贩子从本国出发,装载盐、布肌、朗姆酒等,在非洲换成奴隶沿着“中央航路”通过大西洋,在美洲换成糖、烟草和稻米等返航。在欧洲西部、非洲的几内亚湾附近、美洲西印度群岛之间,航线大致构成三角形状,由于被贩运的是黑色人种,故又称之为“黑三角贸易”。  相似文献   

3.
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论述了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历史作用,认为主要有三点。一是使欧洲基督教意识形态成功地实现了从中古向近代的过渡,二是实现了政治、经济权力的大转变,促进了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成长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三是为控工欧洲教育的普及和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4.
对于汉语文学写作而言,1950年代是一个需要“面具”的年代,无论是大陆、台湾与香港,还是东南亚地区和欧美地区的华文文学创作无不如此。由于社会政治格局的变动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巨大文化压力,迫使作家割断自身的文化历史联系而使其创作被驱入“悬置”状态。但是,一些作家仍然在时代共名与国家体制之外寻求突围,在历史转折的阵痛中寻找自己的作家身份。文章主要以大陆、香港和台湾地区的文学为研究切入点,深刻阐释了1950年代文学的“悬置”以及在“悬置”中突围这一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5.
历史新课程按文明史范式构建了高中历史新的知识体系,而通过对近年高考历史试题(含“文综”卷中的历史试题)的分析,我们又有足够的理由说,文明史范式已主导着历史高考试题的命制,中外文明史已成为历史高考的核心内容。在此情况下,高中历史学习(含高考复习)自然应将中国文明史和世界文明史作为重点。那么,学习(复习)文明史时我们应注意哪些问题呢?2006年4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  相似文献   

6.
冯一下 《历史学习》2003,(10):24-24
我们都知道,“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原则。历年来以能力立意的优质高考试题都能很好地体现这个命题原则,大多具有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的基本特征。以下笔者将2003年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题中的部分试题的“考点”与材料的相关内容列表加以对照,以期透教材重点2003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题号考点与教材关系秦长城37—(2)—②汉长城与西北地区发展时代延伸西汉时期的河西走廊37—(2)—①魏晋时期的河西地区时代延伸明长城的防御功能37—(3)明长城的防御功能与促进经济发展,民族融合功能范围扩充明代科技成就27明…  相似文献   

7.
在近十年的浙江高考中,历史开始类试题占有一定分量,在题量和分值上稳中有增。题型上以选择题呈现,以备选项方式进行考查多于直问式考查,并且多为干扰项。考生如能准确把握以上特征,有助于快速准确地解答问题。  相似文献   

8.
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辟的“世界历史”进程,一方面,使社会的“跨越”发展越来越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另一方面,又日益形成“中心-卫星”式的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现实社会主义.在成为优越于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之前,注定应首先作为理想的发展方式而存在。  相似文献   

9.
许春凤 《新高考》2007,(3):39-43
【考点指津】 1.了解认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目的:为了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2)实质:是要不要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斗争。  相似文献   

10.
在近几年高考及模拟试题中,出现了许多与“数”有关的新概念试题。它形式多样、背景客观、切近学生实际,所考察的知识又非常丰富,洋溢着浓厚“能力立意”色彩,是选拔人才的好题型。下面介绍与“数”有关新概念试题的题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18世纪礼制转变的讨论似乎不应局限于思想史和观念史的思考范围,而应把它置于更复杂的制度与民间生活的互动网络中予以全面把握。由此,不但要注意礼制的内涵与明清思想转折的关系,而且也不可忽略这种转折与清朝帝王文化品味的诱导之间的关联性。通过对儒家"二元礼"的困境进行反思,可以看到清代帝王和士绅如何寻究克服此困境的途径,可以进一步认识考据学与礼仪"经世"之间的关系,可以重新评价科举制的功能,说明基层士人的身份认同及合理流动对礼仪重建有着重要的支配作用。  相似文献   

12.
历史认识中人本思想提升的一个理论结果,是史学家、思想家对于包括社会结构与历史演进等理论的思考获得深入。古代中国史学家、思想家对于社会结构与历史演进的理论思考,与早熟、发达的国家制度有关,与古代中国特有的史官制度及其文化形态、史学文化传统也有密切的关系。从公元4世纪到16世纪这1000多年观念的发展来看,史家对于社会结构的认识,大致延续了《史记》、《汉书》的传统,体现了大体一致的对社会结构的认识,即呈天、地、人、政治、经济、刑法、军事、政治制度、选官制度、文化的结构顺序。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的史学家、思想家对于社会结构及其历史演进的理解亦不断深化,尤其是对社会经济及其历史意义的认识更是日益丰富。  相似文献   

13.
李晓风 《中国考试》2007,(3):35-36,46
现实性问题是文科综合考试关注的一个的重要方面。与现实性相关的问题往往会渗透到各种类型的高考试题中去。在高三的教学中,大家往往习惯于将这一类的问题称为“热点”问题。现实性问题的内容非常丰富,在一篇短文中无法做到完全的枚举。本文拟例举国际关系和社会政治经济两个方面的一些问题,供同学们作为进一步思考的进阶。  相似文献   

14.
世纪之爱     
边际 《中国考试》2006,(11):1-1
人类之爱缘何而生,无从考证,但大概谁都会相信,自从人类的第一个母亲哺乳她第一个孩子的时候,爱就已然萌发了。迄今,我们仍视母爱为最伟大的爱。在公元前后的几个世纪里,世界三大宗教相继问世,尽管教义不同,但其共同之处是宣导普世之爱。如果说普世之爱源于母爱,并由母爱走出家庭走向人间,这确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至此为止,“爱”仍囿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任何一种人和人的关系都不是无条件的,都存在相互对立的因素,有爱就有憎,有爱就有不爱。事实上,在21世纪以前的历史当中,有无数的人为爱而献身,亦有无数的人为不爱而献身,爱和不爱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动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北京市中学历史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大进展,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和有益的探索。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历史教研室以《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为题,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了系列介绍和分析。文章采取课例分析的方式,一篇一个主题、一个课例。本刊选取其中三篇,陆续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6.
侯健飞 《新高考》2006,(4):25-26
问答题是历史高考中的传统题型,也是非常重要的题型。高考作为大规模的选拔性考试,一直遵循着“能力立意”的命题原则,历史高考是以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为核心,问答题在对历史思维能力考查上的综合性和高层次性的特点,使得这一题型相对于客观性试题而言,更能体现出对思维过程和思维品质的考查。  相似文献   

17.
作为集美大学、集美中学共建项目之一的“大中学语文教学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课题组成立于 2 0 0 0年 ,到目前为止在全国还是唯一的一家。该课题有两个特色。第一 ,研究对象锁定大中学语文教学互动关系 :研究成果应用于大学师范中文专业的教学 ,毕业生又将相关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中学语文教学 ,中学语文教学又为大学特别是师范中文专业输送更好的生源。这个循环不止的研究系统中还穿插大学中学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诸多研究。第二 ,研究方式执着于实证的方式 :两年来 ,已经进行了“中学生阅读情况的调查”“中学生写作情况的调查”“高考作文定位问题的调查”等 6项调查统计工作 ,积累了大量的实证材料。课题组的成立与工作的顺利开展 ,是以夏敏老师为组长的课题组成员们本着“一切为了互动”信念进行努力的成果 ,也是刘卫平校长、施若谷院长直接关心的结晶 ,同时也得到了包括厦门各中学、全省语文教师、福建师范大学等多方面的支持。本刊以高度的热情关注并支持这一课题的研究 ,也希望广大教师关注并参加。笔谈的 8篇文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孙绍振教授从形式的角度 ,告诉我们话题作文为何陷入僵化模式的尴尬和不堪道德重负的现实 ;林富明老师则从历史的角度 ,告诉我们高考作文依然没有  相似文献   

18.
专题复习目标:1.了解和掌握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基本史实,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改革、商鞅变法、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中国当代的改革开放、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苏联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东欧社会主义改革等。  相似文献   

19.
2003年10月15日9时,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将中国第一名航天员送上太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相似文献   

20.
一叶 《历史学习》2005,(9):36-37
2004年4月上旬,各大媒体相继报道了上海市青浦区发现了一处史前遗址,出土了被考古界誉为“上海第一人”的头骨、稻谷和红彩陶猪。不久,这个材料就被用于当年6月份高考(上海)历史科的开卷第一题。上海考生和教师对这道题作了较高的评价。这道只有2分的选择题,命题者曾为此两易其稿。从试题的设计上看,为了使考生“渐入佳境”,发挥自己最好的水平,第一道试题应当是全卷难度最低的,按照业内人士的说法,这是“热身”第一题。命制一道容易的试题本身并不难,但命制一道有良好导向作用的低难度试题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2003年的第一道试题就曾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