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纵观集邮界,有哪些协会生存不靠天,不靠地,而靠集邮者呢?集邮协会是靠集邮者生存的,集邮者人数越多,会费越多,集邮协会的"饭"才吃得滋润。集邮公司也是靠集邮者生存的,集邮者人数越多,买的邮品越多,集邮公司的"饭"才吃得顺口。集邮媒体同样是靠集邮生存的,集邮者人数越多,买报刊的越多,集邮媒体的"饭"才吃得踏实。与集邮者生存有关的还有,世界各国的邮票管理者、设计者、印刷者、发行者……如果将来的某一天,集邮者不买邮票了,这些靠集邮者吃饭的人又会怎么样呢?  相似文献   

2.
善待集邮者     
邮政特别是集邮部门应该如何对待集邮者呢?有理智的人都会明确回答:“善待”,因为集邮者是邮政企业忠诚而稳定的顾客,是“上帝”。由千万集邮者组成的集邮队伍,是一个庞大的集邮消费群体,是集邮业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没有广大集邮者的积极参与和  相似文献   

3.
一百多年来,上海留下了许多有关邮政和集邮的建筑物,对于来沪参观世博会的集邮者来说,大多还想看看上海老邮局和旧邮会的现状或旧址。据笔者查阅《申报》等文献,并实地调查,整理出以下邮政机构和集邮团体的旧址。  相似文献   

4.
何谓集邮文献?《中国集邮大词典》诠释为:“有关邮品和集邮活动的各种信息载体”。具体说,就包括了所有的集邮图书目录、集邮报纸杂志、集邮文字资料以及各类有关集邮的声像制品。每个集邮者都离不开集邮文献,集邮者要收集邮  相似文献   

5.
陈森元 《集邮博览》2010,(10):50-52
1.自制极限片由集邮者或集邮团体按FIP极限集邮评审规则要求制作的极限片,一般用自然片自制,有个性特色,数量小,难度大(图1)。2.自然片为通信、旅游、欣赏、收藏等非专门制作极限片而"自然"发行的图画明信片。  相似文献   

6.
集邮一向为许多人的文化生活所必需。集邮者大都需要从一定品类的集邮藏品中获取知识、陶冶情操、寻求乐趣。还有许多集邮者对集邮的鉴赏与研究有更高的需求,甚至为作学问、搞创作收集专业报刊、积累文献资料,开阔视野,旁征博引。如今,对集邮文献资料情有独钟的集邮者已不仅限于集邮家和创作者,无形中使供人参阅的集邮文献演变成了一种集邮新门  相似文献   

7.
在邮票收集过程中,极限集邮是最美和最刺激的 方式。它是11个正式集邮类别之一。随着极限集邮的 飞速发展,极限集邮者对极限明信片的要求也越来越 高。一些邮政部门制作的极限明信片(指集邮总公司、地 方集邮公司出售的官片)因其商业味浓,发行量大,集藏 容易,很难满足极限集邮者的要求。如今,越来越多的 极限集邮者热衷于亲自动手制作极限明信片,创造原 地极限明信片的乐趣。  相似文献   

8.
现代集邮之所以受到集邮者的青睐,是因为现代集邮不仅在展品的规模和素材的选用等方面比传统集邮更为灵活、宽松,集邮爱好者有实力组集参加,而且在拓展邮集主题、发挥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等方面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现代集邮最大的魅力就是能够吸引普通集邮者参与。现代集邮对素材和编组方面的要求,大大降低了进入邮展殿堂的门槛,使集邮者组集参展的愿望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9.
新光邮票研究会,简称“新光邮票会”。1925年冬, 由张包子俊、凌能夏、李弗如、郑汝纯等青年集邮者在杭州发起,1926年初正式成立。新光邮票会是旧中国民间自组三大集邮团体之一,延续  相似文献   

10.
喜爱以专题形式编组极限邮集的作者需要经常与经营外国极限片的邮商打交道。面对他们手中形形色色的外国极限片,如何选择呢?其实,万事不离其宗,与中国极限片大同小异,其规律是相同的。外国极限片也是由集邮者、集邮团体制作和邮政部门开发等几种形式。法国是极限集邮大国,极限集邮开展得很早。打开法国邮票目录,你可以发现,没有制成极限片的邮票并不很多。法国极限集邮协会于1945年成  相似文献   

11.
近20年来,笔者曾多次介绍过欧美国家的邮票发行部门、集邮组织或集邮报刊开展的集邮调查。这些调查涉及到集邮者的情况、购买邮票的情况、对已发行邮票的评价、对邮票题材的选择等,它们成为这些国家制订或补充修改邮票发行政策的科学依据,成为集邮组织有的放矢、更好地为集邮者服务的利器,成为集邮报刊调整版面设置、进一步满足集邮者需求的导引。  相似文献   

12.
制定文献集邮评审规则的背景根据《FIP集邮文献展品评审专用规则》中的定义:“集邮文献包括集邮者适用的、涉及邮票、邮政历史及其收藏,以及与此有关的任何一个专门领域的所有印刷的传播物。”FIP对集邮文献的展出有着一系列完整的展出和评审规则,但展出者规定只能是“展品的作者、编撰者、编辑、出版商、赞助机构或社会团体,或任何对展品享有版权的个体。”至于个人所拥有、所收藏的不享受版权的集邮文献,则不能参展。  相似文献   

13.
汪代保 《集邮博览》2010,(11):14-14
目前,我国老年集邮者占据着重要地位,无论在什么地方举办集邮活动,都离不开那些"不用扬鞭自奋蹄"的老年集邮者,从某种意义上说,老年集邮者已成为我国当前集邮活动的主力军,这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集邮从"文革"桎梏中解脱出来,获得了新生。全国各地集邮活动蓬勃开展起来,集邮者参与活动积极性很高。举办集邮展览是集邮活动的重头戏,参观邮票展览成了集邮者热情最高的活动项目。当时虽然大多数邮展都要买门票(入场券),集邮者也乐于掏腰包,因为其实"入场券"并不贵,一般在一角至一元之间不等,参观者还  相似文献   

15.
最近,我受一些基层邮协邀请,讲了几堂集邮课,开了几次座谈会,大家反映了不少问题。归纳起来就是一句话:“要给集邮者以出路。”这些年来,集邮者在国家邮政局,在集邮公司购买邮票,全部是买完拉倒,根本谈不上售后服务,所以这几年集邮者的集邮热情下降,兴趣不浓,有些人甚至不再集邮了,集邮队伍的人  相似文献   

16.
信销票情结     
有一个事实不容忽视——19世纪40年代集邮萌芽之时,集邮者皆是从收集信销票开始集邮的。当时的观点是,收集旧票(信销票)才是集邮,收集新票(未用过的票)不算集邮。因此,100多年前的集邮者为了得到更多的信销票,不惜将从邮局买来的整版新票全部用来寄信,甚至请营业员当场盖戳。今天,集邮者的集邮目的与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再用当初的集邮观点来衡量,是不现实的。  相似文献   

17.
谁在做邮集     
一个集邮者在步入集邮群体后,经过对集邮品的收集、整理,会越来越不满足这种只在集邮册之间的翻阅过程。他们也希望在集邮展览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且能够获得奖牌,以证明自己的集邮价值。组集参展固然是集邮活动的形式之一,也是将个人集邮收藏品拿出来与众人共享的举动。然而,集邮者如何  相似文献   

18.
为了增进中国集邮者对外国邮票的了解,推动中国集邮与世界集邮接轨,加强中国集邮者与各国人民和集邮者之间的友谊,扩大中国集邮的国际影响,提高《中华世界邮票目录》的编辑水平,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将与《中华世界邮票目录》编委会共同主办每年一度的“最佳外国邮票评选活动”。  相似文献   

19.
去年,关于集邮协会会员流失的问题成为集邮界谈论较多的一个话题。实际上更为严重的是集邮者的流失。会员的流失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只尽义务未享受到任何的权力和优惠,不愿交会费而退会,但集邮还在继续。而集邮者的流失直接导致了集邮队伍的大幅萎缩,这对我国集邮事业是极为不利的。  相似文献   

20.
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副会长、中共甘肃省省宣传部副部长王新中于5月16日下午在上海港务局外高桥港务公司参观了邮协建立的集邮者之家和该公司工程技术部集邮小组的集邮者小家,并分别为公司邮协和集邮小组题词:“为职工建家”、“创建集邮者小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