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经济信息的需求,使经济新闻在新闻报道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报道什么内容,如何报道才能抓住读者眼球,吸引读者注意力,是众多地方报纸在经济新闻报道上面临的共同问题。本文仅针对报道的题材和表现手法,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宏观思维是对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对经济报道尤其重要.这既是由新闻报道的普遍性要求决定的,也是由经济报道的特殊性决定的.人们对于经济事实的感受和经济新闻报道之间是有差别的.经济事实在生活中是零碎、复杂和多侧面的.而经济新闻报道的责任在于,把读者零碎、复杂和多侧面的感受变成整体的和全面的.也可以说是从全面和整体的高度,向受众解释他所感受到的零碎、复杂的经济现象.  相似文献   

3.
浅谈经济评论的针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报道被视为新闻报道中的难点,作为经济报道的一个侧面,经济评论又是经济报道中的难点.那么,经济评论怎么才能摸准社会的脉搏、弹响读者的心弦,突出鲜明的针对性呢?……  相似文献   

4.
经济报道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大到世界经济、国家经济,小到柴米油盐的价格波动,都可以纳入经济报道的范畴.经济报道是一种很难驾驭的新闻报道,由于有专业性强的特性,很多经济报道往往难以吸引读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在目前读者参与式报道的探索中,大多数媒体将读者看作新闻报道议题的来源之一,而邀请读者应答问题、集中和展示民意智慧的逆向参与式报道的做法相对较少.受众作为信息、知识、权力相对弱势群体状况的逐渐转变,给读者参与式的新闻报道提供了更大的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6.
经济报道呆板平淡、枯燥无味,仍是新闻报道中的一个问题。有些经济报道成为“政策解释”、“经验汇报”和“统计数字罗列”,远离了人民群众生机勃勃的经济活动,造成一些读者不爱看经济新闻报道,影响着新闻传播的实际效果。如何使经济新闻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呢?笔者认为经济新  相似文献   

7.
马云飞 《今传媒》2016,(4):69-71
众所周知,美国是世界上传媒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其媒体在国际传播中也举足轻重.就经济新闻报道而言,普利策经济新闻获奖作品对某些经济现象报道的频率及与此相关的社会反应值得研究.同时,该获奖作品对经济新闻报料的选择往往多有取舍,这与传播者对经济新闻报道的价值选择密切相关.该文选取2005~2015年普利策经济新闻报道获奖作品的内容进行分析,通过报道数量、报道议题、报道倾向性等方面,据以研究美国经济新闻报道的价值选择,以及对我国媒体经济新闻报道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左琳琳 《新闻世界》2013,(10):106-107
由于经济新闻报道公式化、概念化、数字化、浅表化,内容呆板乏味而缺乏可读性,不能迎合读者对通俗、易懂、有用的需求。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经济新闻报道应积极转变视角,采用故事化手法,增强报道的可读性,让经济新闻可亲可感。  相似文献   

9.
正经济报道要把纷繁复杂的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呈现给读者,就必须充分考虑读者的需求,以通俗、易懂、有趣、生动的形式来表现新闻。如何写好、写活经济报道,使经济新闻更具有可读性和吸引读者?这就要求必须加强经济新闻报道的策划,让经济报道形象化,把理性的东西感性化,用形象语言包装,从生活的角度来着眼、入手,多些贴近性、指导性,少  相似文献   

10.
孟扬 《出版广角》2015,(9):102-103
农村经济新闻报道在传播农业知识,提供农村信息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反观当下,就目前农村经济新闻报道现状来看,农村经济报道并没有发挥好传播功能.为此,本文就农村经济报道的新闻价值以及如何做好农村经济新闻报道展开论述,为提升农村经济报道的质量,发挥其农村信息服务功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由于经济新闻报道公式化、概念化、数字化、浅表化,内容呆板乏味而缺乏可读性,不能迎合读者对通俗、易懂、有用的需求。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经济新闻报道应积极转变视角,采用故事化手法,增强报道的可读性,让经济新闻可亲可感。  相似文献   

12.
经济新闻主要报道与人类社会密切相关的丰富多彩的经济活动,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化,它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经济新闻的特殊性和采写上的不得方法。致使经济新闻可读性差,读者想看看不懂,或看后获得的有用信息少,影响了经济新闻报道的效果。那么如何增强经济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呢?  相似文献   

13.
在坚持正确办报方向的前提下,要使地市党报新闻报道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就是要增加内容的权威性、指导性、贴近性、服务性,并恰当运用多种多样的新闻报道形式,提高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增强吸引力,让读者感到可读、可亲、可信。作为地市党报来说,要在报道内容上体现可读性,就应报道读者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满足读者求知天下大事的欲望,从需求心理上贴近读者。要在报道内容上体现可读性,还要报道读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地市级报纸面向的主要是本地区基层的普通读者,其经济报道的主要任务是将最新的经济政策、经济知识传播到千家万户,并及时反映新近发生的经济现象和问题.但目前不少地市报经济新闻报道存在着工作性报道多,且数字堆砌,引用的术语、名词太多,专业性太强等艰涩难懂的问题.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党报经济报道的主要目的是指导经济工作,这种定位决定了经济报道的基本内容和报道形式.另一方面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办报思路和思维定势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在读者市场逐步细分的传媒业发展背景下,都市报的经济新闻报道方式在实践中逐步发展,开创了有别于传统经济新闻报道的全新话语模式,这种全新的话语体系同时对社会形成了反向的建构作用,影响着地方经济的发展进程。本文拟从价值指向、挖掘经济信息影响力、避免错误报道三个方面,分析《新晚报》经济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论述提升服务性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6.
范嵘 《青年记者》2017,(2):56-57
在新媒体时代,一些媒体工作者常常喜欢以奇、异、怪来博取读者的眼球,深度报道逐渐成了奢侈品.如何倡导深度报道,引领新闻报道的方向,净化新闻环境,发挥新闻报道的引导效应,成为新闻工作者需要严肃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创刊于1843年的《经济学人》杂志是目前仍在出版的、历史最悠久的世界知名综合性周刊之一,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它的经济新闻报道更是高人一筹,其读者的定位是"高收入、富有独立见解和批判精神的社会精英",读者遍布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学人》主要的报道重点集中在政治和商业领域,除常规新闻报道之外,每两周还会就一个特定地区或领域进行深度报道,并且在这些深度报道中形成该杂志独有  相似文献   

18.
秦荣 《新闻前哨》2022,(4):44-45
"经济新闻报道是传递人类社会最新经济关系、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及其发展趋势的信息,反映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如何进行经济选择和经济决策的报道."川依据报道题材的不同,经济新闻报道可以分为政策型经济新闻、信息型经济新闻、服务型经济新闻、人物型经济新闻、自然现象型经济新闻等5大类.作为直接反映当下经济社会活动的新闻报道,经济新闻报...  相似文献   

19.
可读性,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新闻从业人员实践“三贴近”原则的具体体现。新闻报道是写给读者看的,读者看不懂、不认可或不愿看,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就无从谈起。军事训练报道作为一个特殊的报道领域,对可读性的要求尤为突出。从读者的反映来看,一直以来,军事训练报道存在两种值得关注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随着区域经济的迅猛发展,经济新闻在地市级党报新闻报道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传统的简单经济动态报道,往往以枯燥的数字和术语充斥文稿,很难满足读者深层次的阅读需求。要想让读者从经济新闻中学到新知识,感受到经济发展新动向,就必须写出经济报道的观点和深度。那么,党报财经新闻记者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养?地市级党报经济新闻该如何采写?如何区别于都市报写出党报经济新闻的观点和深度?总结十多年来的经济报道实践,笔者作出如下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