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心五分钟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从前,有一位老秀才,一生不曾中举。他生了两个儿子,于是将大儿子取名“成事”,小儿子取名“败事”。他认为:“人生功名,就在成败之间尔!”一天,老秀才出门,临走让妻子督促小孩子练习书法,规定大的写三百个字,小的写两百个字。老秀才快要回来时,妻子  相似文献   

2.
淳茗 《初中生》2010,(9):79-79
从前,有一位老秀才,一生不曾中举。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取名“成事”,小儿子取名“败事”。他认为:“人生功名,就在成败之间尔!”一天,老秀才出门,临走时让妻子督促小孩练习书法.规定大儿子写300个字,小儿子写200+字。  相似文献   

3.
读一读米芾学书米芾是我国宋代的大书画家。他不但文章写得好,而且画山水人物都能别具一格,写的字更是天下闻名,自成一体。米芾小时候跟村里一位饱学的老秀才学习书法,前后经过两三年时间,写坏了成捆的毛笔,用去了不少纸张,写出来的字依然平平常常,不见有什么长进。这一天,老秀才告诉米芾:“从今天起,写字一定要用我卖的纸,要不,我不教你了!”米芾问:“先生,你的纸要  相似文献   

4.
一、有这样一副教师婚联,上面写着:1 2 3 4 5 6 7 A B C D E F G横批:OK这副婚联让人猜测半天而不知其意。原来是一位音乐教师和一位英语教师喜结良缘。上联恰好是七个音符,下联则是七个英语字母。更为有趣的是,横批中的"O"是乐谱符号,"K"是英语字母,"OK"有"好、棒极了"之意,可谓妙极。  相似文献   

5.
手谈     
复城人都尊敬教书的梁 先生。梁先生是独身,很瘦,说话很文,学问很深,为人也热心,谁家操办红白喜事,编婚联写祭文,有求必应。  相似文献   

6.
妙联趣话     
添字联明代解缙,才思敏捷,幼时有“神童”之称。相传他家门前有座竹山,属乡绅所有。有一年春节,解缙在自家大门上贴出一副春联:门对千棵竹;家藏万卷书。乡绅看了很不服气,心想,我家的美景岂可让他去写,便叫人把所有的竹梢都砍掉。解缙见此情景,就在上下联下各加一字,变成:门对千棵竹短;家藏万卷书长。乡绅看了更为生气,又叫人把竹子连根挖掉。解缙则不动声色,在联下再续一字:门对千棵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那个乡绅气得没有办法,却又不能不佩服解缙的才学。减字联相传古时候有一户人家,目不识丁,请人写婚联,因招待不周,写联人心中不满,竟…  相似文献   

7.
对联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之一,有春联、寿联、婚联、装饰联、行业联等不同种类。对联看起来简单,但写好它难度极高,不仅要讲究对仗、平仄等手法,而且有音、形、义、双关、叠字等文字语法的组合,千变万化,奥妙无穷。这里,选取几副奇联妙对供大家"咬嚼",领略一下对联的神奇艺术。  相似文献   

8.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还是一种认知工具,它有助于人们运用某种事物来认知、思考和表达另一种事物。以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整合理论为指导,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婚联的动物隐喻进行认知研究,探索婚联中新婚夫妇的动物隐喻的概念整合机制。研究认为,动物隐喻在婚联中普遍存在,且以成双成对和具有吉祥如意的喻体来映射本体,通过一定的认知运作手段,能够在层创空间中产生出全新的、积极的话语效应。  相似文献   

9.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贴春联是中国人过年时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人们通常在除夕这天,将写好的春联贴于门上,春联的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联必须构成对仗,如四言联“春安夏泰,秋稔冬祥”,六言联“冬尽梅花点点,()”。春联寓意吉祥,言简意赅深受人们喜爱。春联是仅在春节这一特定时节张贴的对联,而对联还有其他种类,如婚联、寿联、挽联,以及为园林建筑题写的楹联等。  相似文献   

10.
姓氏联理     
1.我们来看这样一副对联:绣阁团圆同望月;香闺静对好弹琴。这不是普通的对联,而是一副姓氏联。姓氏联是楹联百花苑中一个品类。上副对联就是清代才子纪晓岚祝贺表兄牛稔文娶儿媳的贺联,正是一副姓氏联。纪晓岚还特别注明,此联用了君家典故。原来这一联暗嵌牛家喜婚之意,用了犀牛望月和对牛弹琴的典故,堪称妙联。  相似文献   

11.
林则徐的父亲是一个穷秀才,以教私塾为生。父亲的言行举止,对林则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到10岁的时候,他的知识已经相当丰富。他最喜欢的联对技艺也日臻成熟,在家乡一带林则徐已经小有名气。有一天,他从私塾回家经过一片池塘的时候,有一个老秀才把他叫住,要出个上联请他回答。老秀才指着池中嬉戏的鸭子,摇头晃脑地吟诵道:“鸭母无鞋空洗脚。”他刚一吟完,林则徐马上接着吟道:“鸡公有髻不梳头。”旁观的人们听到这个小孩子的绝妙回答,都为他反应的神速感到吃惊。13岁,林则徐去参加考试,以第一名的身份中得秀才。然后他就到福建当时的最高学…  相似文献   

12.
有关回忆辛亥革命的文章中,笔者见到的最早提及谭人凤“中秀才”的文章是《邹永成回忆录》,文中指出:“谭人凤原是新化一个老秀才,一般的人都呼他做谭胡子。”过了六年,陈浴新所写的《湖南会党与辛亥革命》一文,将《邹永成回忆录》中关于谭人凤“原是新化一个老秀才”一句发展为谭人凤“十三岁作秀才”。一九八  相似文献   

13.
曾听说过一个故事,对我们教育工作者很有启发。一个老员外有三个儿子,三个儿子的智商都不高,老员外很发愁,怕自已的家产败在儿子的手中。老员外决定给三个儿子找一个家庭教师,让教师教三个儿子学文化。老员外找到当地一个很有名气的老秀才,聘请他来做家庭教师。老秀才说,你请我做你儿子的家庭教师可以,但不能破了我的规矩。老员外说你有什么规矩?老秀才说我得考考你的三个儿子,他们通过我的考试我才能收他  相似文献   

14.
“联读悟写”教学法的实验●广东番禺市番禺中学李长庚一、联读悟写的概念联读悟写不同于往常所说的读写结合。往常的读写结合是单读单写,读与写之间的联系是单项进行的,学一篇课文就仿照课文的文法,运用课文知识来写作文;联读悟写法则是以课文的每一单元为基本单位组...  相似文献   

15.
在“四人帮”及其御用工具控制舆论大权的时候,我总感到在鲁迅研究工作中,存在着严重的实用主义倾向,这种流毒影响很深。有些同志在“批儒评法”的影响下,把“三味书屋”中的“老秀才”也拉出来开刀“示众”。今天我们应实事求是地恢复“老秀才”的本来面目。但是,有的同志马上提出要向这位“老秀才”学习,说鲁迅有这样一位老师“荣幸得很”、“光荣得很”。事情是否如此?我比较仔细地阅读了原文,我以为鲁迅对这位“宿儒”决不是热情赞颂,作为“尊师”来描写,相反是对他进行恰如其分的讽刺批判的。  相似文献   

16.
郑玉贞 《福建教育》2022,(14):62-63
<正>不觉已走过半生,我尝试寻找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关键事件,发觉书法一路伴我发展,融进了我的血液。大山里拉联的女孩我的老家在仙游游洋的一个小山村。小时候,一过年,乡亲们便夹着联纸到我家,爷爷和大哥从腊月二十四开始义务为乡亲们写春联。渐渐地,爷爷不写了,写联的任务交给了我大哥,我负责给大哥当助手——拉联纸。哥哥在对面写,我给他拉联纸。  相似文献   

17.
诗歌、对联是我国重要的文学形式,是人们喜闻乐见、广为流传的文化传承器,在民间有广泛的基础,如对联中的春联、装饰联、专用联(挽联、寿联、婚联、喜联、座右联等)、交际联在民间曾广泛使用。通过这些文学形式,人们可以状景叙事,抒情寓意。以精练的语言文字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8.
“同姓不婚”是佤族一项重要的婚姻制度,同姓婚禁忌是佤族婚姻文化的重要内容,但佤族社会中却仍然存在同姓婚。以沧源县班奈村佤族同姓婚禁忌为例,分析了佤族同姓婚的含义以及同姓婚禁忌的根源、班奈村同姓婚个案及其相关仪式、班奈村同姓婚引起的亲属称谓调整,班奈村存在同姓婚的根本原因,并指出班奈佤族在其婚姻文化进程中遵循了自然选择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总体阅读思考】这是一篇人物通讯.一般说来,人物通讯有三种类型:一是传记式,主要报道人物光辉的一生,如报道雷锋先进事迹的《伟大的战士》等.其特点是主要写人物的成长过程、业绩、先进思想等一生事迹.二是片断式,只写先进人物的一时一事.或某一侧面,其特点是不写人物“全貌”,着重写人物的一件事、一个特点或一个生动的镜头,以此反映时代的思想光华,或闪耀在人物心灵的火花.三是群像式,即一篇通讯中写多个先进人物.这篇人物通讯,明显地属于第三种类型。阅读本文,要注意从下面三个方面来把握: 1、作者是如何组织材料的? 2、作者对李克会这个新时期农民的典型是如何刻画的? 3、作者在文章中为什么要写到老秀才的梦?文章标题为什么用“银杏树下?”  相似文献   

20.
上海一名学生写作文,起了个令老师纳闷的“新潮标题”。浦东某中学初一(1)班筹备开学后第二期墙报的中心是“关心”,班主任徐老师惊喜地发现平时沉默寡言的小罗,写了一篇令人感动的好文章。小罗10岁丧母后,父亲不久又给了婚。继母虽然关心、疼爱小罗,他却处处怀有戒心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