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技风》2020,(22)
为了探讨加工工艺对牛蒡-普洱茶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的影响,采用传统制备工艺,根据单因素分析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加热温度、加热时间、牛蒡-普洱配比等条件,测定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结果表明:加热时间、加热温度和配比都对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有显著影响(P0.05);在加热时间4h、加热温度75℃、牛蒡-普洱配比为1:1的工艺条件下,得到的牛蒡-普洱茶膳食纤维提取率最高,为16.2%,加热时间和加热温度的交互作用对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有显著影响(P0.05)。最佳工艺下获得的牛蒡-普洱茶含水率为7.65%,复水比5.44g/g。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利用α-淀粉酶、胰蛋白酶对武川莜麦麸皮可溶性膳食纤维进行了提取,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是:α-淀粉酶用量和酶解时间分别为0.5%和50min,蛋白酶用量和酶解时间分别为0.4%和40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提取武川莜麦麸皮SDF的得率为6.20%。  相似文献   

3.
用动物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联合对鲐鲅鱼进行酶解.采用正交实验法优化制备鲐鲅鱼蛋白酶解物的最适工艺条件,探讨了影响鲐鲅鱼蛋白酶水解的主要因素.实验表明,最适的酶解条件为:动物蛋白水解酶与中性蛋白酶(酶活13万u/g)之比为2:1;加酶量为4.0%;酶解时间为4.5 h;酶解温度为50℃;酶解pH为7.0~7.5,在此条件下,鲐鲅鱼酶解液中氨基态氮浓度为1169.32g/100mL.  相似文献   

4.
以橙子皮为试材提取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对PH值、提取温度及提取时间3个因素进行了单因素试验,最佳提取条件为:PH值为1.4,浸提温度70℃,浸提时间4h,在该条件下,橙子皮不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率达61.79%。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持水力为3.0077g/g、溶胀度为9.7218ml/g。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广西中越边境龙州县特色食品赤桄榔粉营养成分。方法:2016年初采集广西特色食品赤桄榔粉样品,按照国家标准对样品进行能量、蛋白质、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矿物质成分检测。结果:能量为353Kcal/100g,NRV%为17.6,蛋白质为0.22 g/100g,NRV%为0.36,脂肪为0g/100g,碳水化合物87.78 g/100g,NRV%29.26;膳食纤维2.64g/100g,NRV%10.56;钙62.86mg/100g,NRV%为7.85。结论:龙州赤桄榔粉的蛋白质、氨基酸和脂肪含量较低,能量主要来源于碳水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刘松 《科协论坛》2008,(3):54-54
本实验首先在MS基本培养基上培养盐地碱蓬(SuaedaSalsa(L.)Pall.)的无菌苗,然后用上述无菌苗茎段为外植体在MS1培养基上诱导培养,初始愈伤组织为深黄色、非松脆型,愈伤组织诱导频率为95.64%以上.在继代培养基MS2上继代数月后得到了生长旺盛、疏松、呈乳白色的愈伤组织,用不同组成浓度的酶解液酶解松散型愈伤组织,进一步分离、提纯制备出具有活力的原生质体.以愈伤组织为材料制备原生质体的最适酶解液浓度为10g/L纤维素酶 5g/L离析酶 0.6mol/L甘露醇 0.05mol/L CaCl2.2H2O 0.1%MES.最适酶解时间为12-16h.  相似文献   

7.
采用双螺杆挤出技术对黑加仑果渣膳食纤维进行改性处理,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了水分添加量、物料粒度、挤出温度、螺杆转速四个因素对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对改性工艺进行优化。最终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水分添加量为40%,物料粒度为80目,挤出温度为140℃,螺杆转速为160r/min。在此条件下,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达24.87%,且各因素对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的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水分添加量挤出温度物料粒度螺杆转速。  相似文献   

8.
《金秋科苑》2013,(22):76-77
食品添加剂是指用于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便于食品加工和增加食品营养成分的一类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质,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合物质或者天然物质。  相似文献   

9.
以青稞麸皮为原料,采用酶法制得的青稞膳食纤维色泽深,为了得到色泽较好的青稞膳食纤维,利用过氧化氢进行青稞膳食纤维漂白单因素和正交优化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将青稞膳食纤维用100%的过氧化氢溶液在pH为10、温度为60℃的水浴中保持90min,漂白效果最佳,其白度值达到83.03%。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信息》2004,(3):70-70
搞食品的人都知道,食品添加剂是无处不在的,应用极广。在新世纪到来后,随着人们膳食结构及饮食需求的变化,食品添加剂也面临着一场“升级”,带来了许多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