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北京建国门外秀水南街奥地利驻华使馆大使官邸西侧的一间会客厅里,记者见到了应中国上海国际电影节邀请来华访问的魏德(WOLTE)夫人。她身材高大,眼睛明亮,浅栗色的头发剪得短短的,脸上挂着爽朗亲切的笑容。寒暄过后,她便用妇熟的汉语就中国电影和我们款款而谈。记:魏德夫人,您第一次看中国电影是什么时候?魂:那是1972年。当时我丈夫在纽约任奥地利驻联合国大使。有一天,中国驻联合国大使黄华先生请我们吃晚饭。饭后看中国电影。在那之前我还从没有看过中国电影。我记得很清楚,那部电影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那音乐、…  相似文献   

2.
今年6月初,奥地利名画家古特罗夫先生应邀在中国北京国际艺苑举办个人展览,展览开幕的前两天,他来到了柏林寺方丈院给我们送请柬,陪同前来的就是旅日女画家熊韵女士。  相似文献   

3.
<正>我很早就读了先生的《西周史》。研究中哲史总是要了解一点中国历史的。先生的这本书是专著,雅俗共赏,对衣食住行细加描述,很具有文化、历史和社会学合一的风格,与我读的《中国通史》、《中国史稿》写法不同,却又很符合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其西周“封建武装殖民”一节,给我留下很深印象。分封建国如何具体进行,这里有生动的描述。我到新加坡硏究《〈周官〉之成书及其反映的时代和文化》,就引用了先生的观点。先生学贯中西,德高望重,是享誉国际的史学大家,其为学的谨严、谦虚和尊师重道,强毅奋发,“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及游子不忘所自出,不忘“民吾同胞”的仁者胸怀,充溢于学术和为人行事之中,是足供效法,令人感动的伟大人格。在现时代如要寻找一代真儒,先生是当之无愧,人人服膺的。  相似文献   

4.
应我文化部邀请,奥地利维也纳爱乐乐团将于10月来华参加’96中国国际交响音乐年的演出并于9-10日在北京二十一世纪剧院和人民大会堂演出两场大型交响音乐会。维出纳爱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42年,由奥德·尼科荣担任指挥的维也纳宫廷歌剧院管弦乐团在莱多伊登音乐厅所举行的一场音乐会,这场音乐会标志着奥地利维也纳爱乐乐团的诞生,此后该团的成员都由宫廷歌剧院管弦乐团中选拔出的音乐家组成,并且成为音乐与传统之都维也纳的象征性乐团。值得奥地利维也纳爱乐乐团十分自豪的是与理查德·施特劳斯的合作。从1904年至1944年,施特劳斯在…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见到立陶宛驻华大使戴·沃维利斯先生, 是不久前在中国和波罗的海三国建交10周年的庆祝宴会上。那天宾客如云,作为主人,沃维利斯先生无暇和我多聊。而大使那位才貌兼备的夫人,却以其去年3月份在“2001北京国际妇女艺术展”上的画作令我印象深刻。终于等到了可以采访百忙之中的大使的机会了,我受到了热情的邀请:“走,到我家去,和我夫人一起边喝咖啡边谈。”就这样,我走进了大使的家。温柔的女主人放下手中的画笔,微笑着迎上来,我的目光却不由自主地被她还未完成的几幅画作所吸引——工笔,却很有些不那么“中国”的西方味道…  相似文献   

6.
感受奥地利     
一到奥地利,当地朋友介绍说,这个国家人口不到800万,而每年来的各国游客却高达2000万人,人均旅游创汇收入列世界前茅。于是,我一直在琢磨:奥地利为什么如此吸引人?它的魅力究竟在什么地方?一周时间,走了半个奥地利,我终于明白了,原来是文化的魅力。绿土地诱人当飞机在维也纳上空开始下降,从机窗向下俯瞰,给我的第一个印象,奥地利完全是一片绿色。那墨绿色的是森林,那淡绿色的是田野……这绿色太诱人了。绿色是大自然的象征。在绿色大地上旅游,给人以清新、平静和温馨的感觉,奥地利的森林覆盖率为其国土面积的22-…  相似文献   

7.
正人在韩国行,当然要说韩语,否则寸步难行。但韩语不灵时,只好请英语先生帮忙,也可以解决一些问题。这在刚到韩国时就体现了出来。到了水原大学后,一日,突然被告之,水原大学教务处长兼国际协力处处长朴文秀先生约我见面。说是突然,是因为这本不是日程中的安排,再说我最担心的是用什么语言交流呢?中文系罗敏球主任说全校除了中文系之外会中文的  相似文献   

8.
由汉沽刻字版画艺术院和国际版画藏书票收藏馆联合主办的奥地利著名大师《芬格斯坦藏书票艺术观摩展》,于2月18日在天津滨海新区汉沽国际版画藏书票收藏馆开幕。此次展出的是奥地利著名艺术大师米歇尔.芬格斯坦的藏书票作品80余幅。  相似文献   

9.
无论是去论山服兵役,还是申请去越南,徐赞总是特立独行。可能因为他是孤儿的缘故吧,可是我心里还是觉得不是滋味。他从来不和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人商量事情,不对,是根本就不可能商量。他本来已经通过了司法考试,有希望成为一名法官,可他却放弃了去司法研修院进修,非要去当兵。在论山训练所的训练一结束,又马上申请去越南。他还说研修院的研修要两年才能完成。  相似文献   

10.
到以色列不久,我就认识了特拉维夫市文化局局长吉约瑟先生。这位外貌酷似德国总理科尔的犹太人,曾两次访华,为人坦诚,对中国充满友好感情。前两天,他收到一份北京市文化局发来的传真,一筹莫展。急中生智,他打电话说要与我共进午餐。见面后,他给我看了传真的复印件。原来,他97年8月给北京市文化局发去传真,希望邀请一个中国演出小组到以色列访问,并允诺负担往返国际旅费和在以费用。在以色列,能够提供这种不同寻常优厚条件是十分少见的,特别是作为政府部门,一般不愿介入操办具体的演出、展览项目。吉约瑟先生这样做的原因只有…  相似文献   

11.
1971年5月28日,中国和奥地利这两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在建交25周年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即将来临之际,记者就两国文化交流的状况采访了奥地利共和国驻华大使布科夫斯基(BUKOWSXi)。大使先生风度儒雅,彬彬有礼,他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接待7记者,并请来使馆的文化官员费玲格(FREILINGER)女士参加座谈。在谈到两国关系时,布科夫斯基大使高兴地告诉记者“25年来,奥中两国之间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还是文化上,都发展得很好。特别是近三年来1993年奥地利总理弗兰尼茨基(VRANITZKY)访华;1994年中…  相似文献   

12.
经奥地利中国电影研究人士、奥地利前驻华大使的夫人沃尔特夫人倡议、策划、组织,奥地利教育部支持、资助,1999月20日至28日在维也纳举办中国儿童电影展示。这次电影展示的观众主要是6-14机岁的儿童、少年,共选择展示了中国、一八部动画片和四部故事片,其中如金.不和尚》、《稻草人》、《哪叱闹海》、《我的九月》和《我也有爸爸》等等。电影展示期间,中国儿童电影方面的有关人士五人应邀访奥。奥地利教育部在维也纳举办中国儿童电影节  相似文献   

13.
正1987年到西北大学跟随先生念书,一转眼30年就过去了,我也跨过了知天命的门槛。回顾走过的人生历程,我感到在我重要的人生节点,都有先生的指点。如果没有遇到先生,我都不知道我的人生会是一种什么样子。刚到西北大学,我才22岁。20多岁是一个人人生观形成最关键的时期。我当时对"人生到底有哪些活法"、"支撑人生的支柱到底是什么"  相似文献   

14.
信息传真     
世界汉语大会即将在京召开《奥地利新抽象绘画展》热京城欧洲抽象绘画的最新成果——《奥地利新抽象绘画展》近日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展览在开幕的当天便吸引众多慕名而来的参观者。200余幅油画和版画作品是当今国际抽象绘画领域极具声誉的6位奥地利画家的杰作,这些作品无论在观念还是在技巧方面,均充分体现其成就和各自的艺术风采。《奥地利新抽象绘画展》由中国文化部和奥地利总统府共同主办,维也纳路德维希基金会当代艺术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陕西省美术馆、广东美术馆共同承办。展期内还举办有题为“抽象艺术与中国视角”的学…  相似文献   

15.
一卢作孚先生的事迹以及他一手创建的民生公司的成就,我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已有所耳闻。当时,雅礼中学由长沙迁至湘西沅陵,我是雅礼中学初中部的学生。抗战胜利后,我转学到南京金陵中学读高中,同班同学卢国纶是卢作孚先生的三儿子,我们都是寄宿生,住在金陵中学的“口字楼”三楼,卢国纶就在我隔壁的房间里,朝夕相处,时间长达两年半,直到高中毕业。从他那里,我对卢作孚先生的持家、为人、尤其是创业精神,又有了较深入的了解。高中毕业迄今整整五十年,不久前卢国纶来京与我相晤,我们都老了。 卢作孚先生的长子卢国维的长女卢晓蓉…  相似文献   

16.
沈海滨 《世界文化》2011,(12):42-44
每当提到奥地利,大家都会想到维也纳,却把另外一个能与维也纳平分秋色的地方忘记了。那就是莫扎特的故乡,拥有悠久历史,美丽风景,闻名遐迩的萨尔茨堡。回顾我上次在萨尔茨堡的采风,至今还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7.
正马曜老先生已经离开我们十二年了。一直以来,我都想写一点文字怀念马曜先生,只恐于自己才疏学浅,迟迟不敢下笔。最近,偶然的机会,有幸认识了马荣邦先生。马先生是马曜先生的堂侄,虽已退休多年,却老当益壮,一直忙于马氏家族文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他告诉我,准备出版《纪念马曜教授逝世十二周年文集》,要我写篇文章。马先生之嘱,我欣然应允了。其实,在中学时代,我就听说马曜先生的大名了。我高中老友玉山  相似文献   

18.
徐海明 《世界文化》2012,(1):59-60,57,58
我与郑亚林先生相识不久,也是因书画结缘。所以也算是君子之交。 初识郑亚林先生就被他的谦和的品性所感染。对于艺术家而言,能否创作出有价值的艺术作品取决于艺术家的心态。所谓静心态可以分为艺术家为人处世的态度和其对待艺术创作的态度。  相似文献   

19.
正侯外庐(1903——1987年)先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五老之一,中国思想史研究奠基者和开拓者。大学时,他主编的《中国思想通史》我读过两遍,深深地被他的理论素养和学术水平所震撼,决心报考他的研究生。1964年我如愿以偿地考取了中国科学院历史所中国思想史专业的研究生,成为侯先生名下的第三届研究生。第一届有胡一雅、祝瑞开、冒怀辛。第二届有卢钟锋。第三届就我一个人。"文革"后,他  相似文献   

20.
叫声同志     
王丰 《滇中文化》2002,(3):45-46
无论工作学习,还是与人交往,总得对他人有个称呼。可是,现在的称呼太多,诸如先生、小姐、老板、老板娘、老大之类,说出口来心里却总不是个滋味。每当遇到称呼,我的心里在总会被一个熟悉而陌生的称呼所占据,这个称呼就是一同志。以往听报告,听领导讲话,听各种演讲,我听到的第一句话就是:同志们;陌生人在各种场合见面,都称呼同志。常听到有人说,同志,您好!同志,到哪里去,同志,机床厂往哪里走,同志,你的钱包掉了,谢谢您同志……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同志这称呼被先生,小姐所代替了。似乎不称呼先生小姐而称同志就过时,就不是当代人。于是,各种场合,我们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