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功利主义的教育研究就是以功利主义为教育研究的主导价值取向,过分追求功效和利益,教育研究进而成为团体和个人追名逐利的工具。功利主义教育研究有它产生的经济、政治、文化根源,是研究者信仰危机的表现。功利主义教育研究败坏学术风气,鄙视“为学术而学术”,造成学术崇洋媚外,扼杀学术创造,缺乏真正的学术领袖。超越功利主义,走向学术自由是教育研究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从“美育”一词进入中国语境中以来,美育的“功利性”和“超功利性”便是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从20世纪初美育的“无用之用”,到当今美育功利性的泛化,本文在避免美育“功利性”与“超功利性”孰是孰非的基础上,强调美育是“功利性”与“超功利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赵秀文 《文教资料》2012,(15):79-80
当前我国教育呈现出明显的功利性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偏向不仅导致了教育本然价值的异化、学生人格成长的扭曲,而且进一步固化了社会的功利倾向。因此,本文从价值重塑、实践纠偏、制度保证、文化引领四个方面寻求纠正教育功利性倾向的解决方案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艺术创作和审美进行了深入分析,就艺术审美的无功利性和功利性的存在进行了阐述和剖析。对美与功利的关系作了唯物主义的说明。  相似文献   

5.
文学的功利性属性已经众所周知,面对生活的无奈,很多人求助于美学、哲学。叔本华把艺术当做是生命意志的暂时休歇,阿多诺把文学作为救赎之路,暂且不论文学能否助我们越过刀锋,文学功利性的关键不是本体论而是认识论,不在乎本身是什么,关键在于被人们当作什么。不在于能否带领人类走出终极困惑,而是如何调整心态,积极的存在于现实。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齐梁时代思想文化背景、诗赋体例自身特点出发论证了齐梁文学的功利性,并指出古文运动文学意识的增强则是对这种功利性的超越。  相似文献   

7.
8.
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凸显功利性.文章从高职教育的特点寻找出高职教育存在功利性的原因,并对其进行分析.回顾教育的本质,提出高职教育的双重性.高职教育功利性其目的虽无可厚非,但高职教育过程一定需要有克服功利性的技术批判意识,重点提出认识和改善高职教育中的功利与非功利问题对策,对办好我国的高职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广告以其他作品无法比拟的普遍性和审美性,使其成为消费文化语境下的艺术作品。文章从纯粹审美的无功利性、广告目标的功利性以及广告审美的无功利性几个方面,分析了广告审美无功利性的特点。虽然广告本身具有强烈的功利性,但对广告的审美却也具有纯粹审美的无功利性特点,这可以为广告作为消费文化语境下的艺术作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试论职业教育的功利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界定了国内外职业教育与功利性教育的内涵与特征之后,对职业教育与功利性的关系作出了评鉴,并充分肯定了功利性教育对职业教育的积极影响,同时对职业教育就业导向及其它方面的影响作了详细阐述,最后提出职业教育的功利性对道德培养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茅盾的一生是伟大的,主要表现在他作为革命家和文学家对国家和人民做出的贡献上。而这样的贡献的取得与茅盾的功利性选择是密切相关的。本文将从功利性选择方面对茅盾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公益广告因“去商性”博得了人们普遍好感。企业或社会团体为表示它对社会的功能和责任,表明自己追求的不仅仅是从经营中获利,也参与对社会问题的解决,在向消费者阐明这一意图时,借助公益广告这一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广告主、广告发布媒介、专业广告公司等从各自社会角色出发,在履行崇高的社会职责的同时,也表现出极大的功利色彩。  相似文献   

13.
道德教育的功利性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有学者在《东岳论丛》发表题为《论功利主义价值观对中国传统道德的冲击》的文章,认为“功利主义冲击了传统道德中的消极因素,有利于人们解放思想,克服假大空的东西,形成务实而不务虚的品质,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道德建设”。复旦大学哲学系俞吾金教授也认为功利主义道德对中国市场经济具有积极的范导作用。同年,鲁洁教授在《教育研究》第6期发表文章《试论德育之个体享用性功能》,引起了对德育功能的广泛争论。  相似文献   

14.
学生参与探究性活动是探究性学习的外在表现形式。在根深蒂固的功利性思维驱使下,学生的探究性活动常常迷失核心目标指向。规范和激励学生的探究行为,既需要建立适合探究性活动的评价机制,也需要教育者的理性引导。  相似文献   

15.
对中外教育价值取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西方教育价值观和中国教育价值观的历史比较与反思,指出教育就是使个体适应日益变化的社会生活,促进人的认识能力、意志和个性的发展,其最终目的是赋予个体生存的本领和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现实的人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起点),是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阈中的一个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现实的人在本质上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的人,它是自然存在物,也是实践存在物,更是社会存在物.马克思通过研究现实的人,以关注现实人的生存境遇和发展命运.人的现实的时代遭遇主要表现在人与自然、人与科技、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等方面.在当下,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为破解人的时代遭遇指明了现实归途:构建生态文明、倡导人文关怀、实现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7.
现实的人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起点),是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阈中的一个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现实的人在本质上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的人,它是自然存在物,也是实践存在物,更是社会存在物。马克思通过研究现实的人,以关注现实人的生存境遇和发展命运。人的现实的时代遭遇主要表现在人与自然,人与科技,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等方面。在当下,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为破解人的时代遭遇指明了现实归途:构建生态文明、倡导人文关怀、实现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8.
为职业教育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正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教育功利性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澄清其认识误区是理解职业教育功利主义价值取向的逻辑前提,透析功利主义的实质有利于正本清源。理论上,功利主义价值取向是职业教育的应然逻辑;实践上,职业教育功利主义价值取向有着丰厚的践行土壤。  相似文献   

19.
20.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文化对我国的文学创作和文学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孔子的审美主张是尚用崇实 ,是一种经世致用的审美观。他的“兴、观、群、怨”说和“思无邪”的审美判断 ,都强调了文学的社会作用 ,具有浓厚的功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