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元前496年,焦急的子贡在四下询问走失了的老师孔丘,这时候有一位郑国人对他说:“东门口有一个人,他的额头像唐尧,他的脖子像皋陶,他的肩膀像子产,可是从腰以下比夏禹差三寸,瘦弱疲惫的样子好似丧家之犬。”子贡找到孔子后把这话告诉他,孔子笑着说:“他说的形状,那倒未必。但说我像丧家之犬,是啊!是啊!”  相似文献   

2.
在古代,一些文化名人曾被他人或自己喻为“丧家之狗”。孔子是第一个被喻为“丧家之狗”的文化名人。《史纪·孔子世家》:“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郑人将孔子比喻成“丧家之狗”,这是对孔子鼓吹先王之道、四方游说而到处碰壁的讥讽。孔子对此苦笑着说:“说我是丧家狗,对啊!对啊!”他以此表达了自己不遇“明主”、壮志难酬的感慨。有关孔子被郑人比做“丧家之狗”一事,宋朝一些诗人在诗中有所提及…  相似文献   

3.
孔子到郑国,有一天和门徒走散了,孔子独自站在东城门。郑人对他的门徒子贡说:“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肩类子产,然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然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未也。累累然若丧家之狗,然哉!然哉!”你们看他的态度多有趣。封建礼教,师道尊严,然而学生敢据实告之。  相似文献   

4.
面对当前语文教育的种种争辩,我常常会想到“子贡问时”的传说。也就是“三季人”的故事。 说的是子贡在院子里洒扫,外面忽然进来了一个一身绿衣的人。绿衣人拉住他问:“你是孔子的弟子,那么,你可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子贡笑着说:“当然是四个季节了。“‘不对,一年只有三季!”绿衣人抢白道。“一年明明有四个季节,你怎么说是三个呢?”子贡与他争辩起来。  相似文献   

5.
翻译与评析     
【译文】子贡说 :“贫困却不谄媚 ,富有却不傲慢 ,怎么样 ?”孔子说 :“可以啊 ,但不如贫困却快乐 ,富有却喜好礼义。”子贡说 :“《诗·卫风·淇奥》说‘切割锉削 ,琢磨打光’ ,就是这个意思吧 !”孔子说 :“赐啊 ,可以开始和你谈《诗》了 ,告诉你过去的事情 ,你却能推导出未来的事情。”【评析】子贡悟性极高 ,能言善辩 ,向孔子问“贫而无谄 ,富而无骄”达到这种境界怎么样。孔子自己认为 :“富而无骄易 ,贫而无怨难。”要同时做到“富不骄 ,贫不谄、怨” ,的确不易。子贡做到了 ,照理讲 ,孔子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然而孔子却只许了一个“可…  相似文献   

6.
郑鸿轩 《作文大王》2022,(11):18-19
<正>子贡原名端木赐,春秋末年鲁国人,是孔子弟子之一。他是一名商人、政治家、外交家。传闻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自己一枚铜板没出,旅费全是子贡出的。子贡的眼光有多狠毒?超狠毒!他囤什么,什么就涨价;他出手什么,什么就跌价。至于口才嘛,孔子曾说:“言语:宰我、子贡(善于交际的是宰我、子贡)。”这说明了子贡是一个相当出色的外交家。  相似文献   

7.
孙志毅 《师道》2004,(8):14-14
“过犹不及”语出《论语·先进》。有一次,能言善辨的子贡问孔子:“子张与子夏,哪一个更好一些呢?”孔子回答说:“子张有些过头,而子夏有点不及。”子贡又问:“那么子贡是否更好一些?”孔子说:“过犹不及啊。”过犹不及是对中庸思想的一种形象的诠释。尽管“文革”时把中庸很批判了一通,其实毛泽东对此评价甚高:“中庸观念是孔子的一大发现,一大功绩。”它是我们老祖宗在哲学认识论上的一大发现,充分显示着中国人的性格和智慧。  相似文献   

8.
七、敏行讷言孔子特别轻言重行。孔子为什么把颜回确定为自己的接班人,而不是子贡呢?这恐怕与孔子的轻言重行也有一定的关系吧!孔子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在孔子看来,君子说话要迟钝,做事要勤勉。他还说:“刚毅木讷近仁。”  相似文献   

9.
七、敏行讷言孔子特别轻言重行。孔子为什么把颜回确定为自己的接班人,而不是子贡呢?这恐怕与孔子的轻言重行也有一定的关系吧!孔子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在孔子看来,君子说话要迟钝,做事要勤勉。他还说:“刚毅木讷近仁。”  相似文献   

10.
敬畏教育     
前几天在报纸上看到一篇题为《大师的犹豫和贪官的嚣张》的文章,读后我深有感触。文中叙述了孔子和他的弟子子贡之间的一次对话。子贡问孔子:“人死之后有知还是无知?”孔子回答说:“我若说死者有知,  相似文献   

11.
进贤为贤     
子贡问孔子:“现在的臣子,谁能算得上贤能呢?”孔子说:“以前,齐国有个鲍叔,郑国有个子皮,都是贤能之士。”子贡说:“难道齐国没有管仲,郑国没有子产吗?”孔子说:“能够发现并推荐人才的人,才称得上贤能。我听说鲍叔推荐了管仲,子皮推荐了子产,却没有听说管仲、子产推荐了什么人。”  相似文献   

12.
“过犹不及”语出《论语·先进》。有一次,能言善辩的子贡问孔子:子张与子夏,哪一个更好一些呢?孔子回答说:子张有些过头,而子夏有点不及。子贡又问:那么子贡是否更好一些?孔子说:“过犹不及啊。”过犹不及是对中庸思想的一种形象的诠释。尽管“文革”时把中庸狠批判了一通,其实毛泽东对此评价甚高:“中庸观念是孔子的一大发现,一大功绩。”它是我们老祖宗在哲学认识论上的一大发现,充分显示着中国人的性格和智慧。试想:什么事儿不是“过犹不及”呢?喝老酒好,可是贪杯者喝多了大都又倒了出来,岂不跟没喝一样?贪财者,“聚到多时眼闭了”,两手…  相似文献   

13.
最近,重温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对这句至理名言又有了新的体会。《论语》中记载:一次,公孙朝问子贡,孔子这么有学问,不知他师从何人?子贡回答说,孔子随时随地向一切人学习,谁都可以是他的老师。孔子认为,古代圣人讲的道,就留在人们中间,有德行的人认识其大处,德行不深甚至没有德行的人也能认识其小处,无论“贤”还是“不贤”,他们身上都有古代圣人之道的体现。“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所以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相似文献   

14.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对学生的言行举止会产生重要影响。孔子很重视从师。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主张学无常师。以善者、能者为师,所以当有人问子贡:“仲尼焉学?”子贡回答说:“……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孔子是主张尊师的,但不是盲从。  相似文献   

15.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对学生的言行举止会产生重要影响。孔子很重视从师。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主张学无常师。以善者、能者为师,所以当有人问子贡:“仲尼焉学?”子贡回答说:“……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孔子是主张尊师的,但不是盲从。  相似文献   

16.
孔子东游,见田里放着农具,而农人不知去哪儿了,便拾起锄头围着一棵秧苗费力地铲起来。不一会儿,农人归来。一见大怒,愤愤地说:“你为什么铲我的秧苗?”孔子感到奇怪,便指着秧苗说:“你看,我铲的明明是草啊。”没想到农人更加恼火地说:“我种的就是喂马的草!”孔子不禁目瞪口呆。  相似文献   

17.
爱的细节     
有一次.我在街上走着。天忽然下起了雨。因为没有带伞.只好在路边等雨停下来。突然一个声音从背后传来:“沈老师!”回头一看,是一个小男孩儿,看上去像一年级的学生.但我似乎不认识他。我礼貌地向他点了点头:“你好啊!”我笑着说。他看了看我,问:“老师.您没有带伞吗?我的给您!”说完,硬是把伞往我手里一塞.转身跑进雨里。我朝他喊:“回来,你会淋湿的。”他跑到路对面。向我甩着手说:“老师,您用吧,我家很近的。”“你叫什么名字?我好把伞还你啊!”  相似文献   

18.
孔子劝顽童     
有一天,孔子和众弟子乘坐马车到一个地方去讲学,见有两个小孩在路中间玩耍。子贡赶紧停住车,大声嚷道:“你们两个顽童快让开,这是孔夫子的车!”孔子连忙喝住子贡,下车对顽童客客气气地说:“我们有事在身,请借个路让  相似文献   

19.
孔子劝顽童     
有一天,孔子和众弟子乘坐马车到一个地方去讲学,见有两个小孩在路中间玩耍。子贡赶紧停住车,大声嚷道:“你们两个顽童快让开,这是孔夫子的车!”孔子连忙喝住子贡,下车对顽童客客气气地说:“我们有事在身,借光,让我们过去吧。”“你们有什么事呀?”顽童甲问。孔子捋须笑答:“周游列国,讲学传道。”顽童乙接着说:“那你这位先生一定很有本事和才学吧?”“岂敢,岂敢。”孔子谦虚道。顽童甲随后便大声道:“我问你四个字!一点一点分一点,一点一点合一点,一点一点留一点,一点一点少一点。”孔子很快就想出答案,说四句诗谜各为一个字:汾、洽、溜、…  相似文献   

20.
王兰 《湖南教育》2014,(3):28-29
《论语》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什么意思呢?讲的就是子贡提出要去掉每月初一日告祭祖庙用的活羊。孔子就对他说:“赐(子贡),你爱惜那只羊,我却爱惜那种礼。”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孔子对于仪式教育是十分重视的。学校有许多针对师生的仪式,但毋庸讳言,为了仪式而仪式的比较多,也就是“把仪式混同于形式”。古今教育的事例告诉我们,学校教育中仪式是必要的,其蕴含的教育功能是巨大的。我们策划这一主题,希望能引起校长们的注意:学校仪式,是一种值得重视的教育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