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年来报告文学的繁荣,引起了人们对报告文学创作过程中的一系列理论问题的强烈兴趣。前几年,围绕了报告文学创作中是否允许合理想象和略有虚构的问题,曾引起过热烈的讨论。它的核心实际上是艺术想象在报告文学创作中的作用和地位问题。某些文章把个别报告文学中的失实,归咎于合理想象和略有虚构上。从而对之大张挞伐,一时几乎很少有人再敢坚持艺术想象在报告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作用。然而,报告文学创作实践上的巨大成就,却继续从事实上不断肯定着艺术想象在报告文学创作中的地位。八二年第九期上海《社会科学》上张万基同志的文章,重新提出了报告文学创作中应允许略有虚构的问题,而且指出了有的反对报告文学有任何虚构和想象的同志,自己却在创作实践中运用艺术想象的事实,证  相似文献   

2.
谈报告文学中的想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的真实性特点 ,要求报告文学在创作中绝对不能虚构。但文学创作是离不开想象的 ,报告文学既然有文学的特性 ,在创作中也要借助于想象。当然 ,这种想象的运用必须是有条件的、合情合理的  相似文献   

3.
现代关于文学的虚构本质说十分流行,这无形中纵容了作家们在虚构与想象上的冒险甚至是胡编乱造,导致文学虚构与想象的品质有下滑之虞。对此,本文主张文学虚构和想象应该有一定的限度,有其方向和目标。因为作家创作会有意向性,读者接受也会有“可能”和“可信”原则。严肃文学有其深度目标,不同的文学类型或创作方法也有各自的规则或惯例。为了进一步提升虚构与想象之品质,作家们应该有更高的标准或努力方向,比如审美性和独创性。  相似文献   

4.
关于报告文学真实性的讨论,近年来从总的提法上看,已趋于一致:报告文学反映的是真人真事,是生活中实际存在的真人和生活中实际发生过的真事。报告文学家应该是时代的记录员,历史的见证人。这个总概念,大家都赞同,但当进一步探讨,真实的内容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时,便有了各自不同的理解,实际上是对真实性的认识仍然没有统一。比如,有人说:“细节处理和景物描写则不属于虚构问题”;有人说:“对某些细节的艺术加工,也决不能违反真实”;有人又说:“应该允许作家有一定限度的想象和虚构”;有的人则主张:“一定要绝对真实甚至在细节上也得准确”;有人主张:“允许略有虚构,不离真实的虚构”;有人主张:“报告文学必须完全真  相似文献   

5.
报告文学是以真人真事为直接对象,以文学技巧为表现手段,迅速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体。它是由新闻发展衍变而成的,带有新闻的“血统”,真实是它的基础,如果失去了真实的品格也就失去了报告文学自身存在的价值。它受到真人真事的局限,不能虚构,不能以某一原型为“模特儿”再“杂取种种人”的性格特征加以“缀合”。那么,在报告文学中是不是就没有想象了呢?不是,报告文学是文学的一个部类,应  相似文献   

6.
“真实”是报告文学的生命。但“真实”又是一个多义性、多层面的复杂系统,在实现报告文学新闻式的全方位真实时,“合理想象”的作用不可忽视。同时,在认清“真实”与“文学”,“真实”与“想象”关系的基础上,“合理想象”无损于报告文学的“真实”。  相似文献   

7.
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独具特色的报告文学之花在文艺百花园中竞相开放,构思的限定性与想象性是其特征的集中表现。限定性,指报告文学真实性特点给写作带来的限制;想象性,指报告文学文学性特点所需求的想象能力的运用。正确处理二者关系,促进构思想象形态的多样呈现,是报告文学健康成长、日趋繁荣的重要保证。本文结合玉雕作品《五鹅》创作过程,谈一下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真实是报告文学的一个长谈不衰的话题。从这种文体诞生之日起 ,关于“真实”的话题讨论就没有停止过。本文从报告文学真实性的内涵谈起 ,分析了各种“真实”的见解与创作实践中的矛盾 ,提出了报告文学“真实”的看法 ,即 :非虚构的理念与体验性的时空  相似文献   

9.
论新时期报告文学的“略有虚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真实性是报告文学与生俱来的品质,同时也是长期以来一直争论不休的话题。“略有虚构”像幽灵一样游荡在报告文学创作的天空,它时时诱惑着报告文学作家,也警示着报告文学作家,是无法回避的。因此,研究新时期报告文学“略有虚构”的真正内蕴,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0.
《中学语文》编辑部:在中学语文课本中,选有《地质之光》、《包身工》、《探索星空奥秘的年轻人》等报告文学作品。在讲解时,学生提出了“报告文学是否允许想象”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在教研活动中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有的教师认为报告文学写的是真人真事,不能想象,否则就是掺假;有的教师认为报告文学现在属于文学作品的范畴,说文学离开  相似文献   

11.
作为著名的上海作家,王安忆把近年来创作的叙述空间放在了上海。文学作品中的城市往往带有作者自己的文学想象。笔者通过纪实与虚构、世俗与传奇、本地人与外地人三部分梳理王安忆近年来作品中想象的上海。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文论对艺术想象有精辟的论述。本文以我国古近代想象论的发展为线索,以西方文论,当代心理学为参照,探讨人们对艺术想象的思维运动方式,情感与语言在想象中的地位、艺术虚构在想象中的意义等问题的认识,并着重分析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模式和观点,如陆机《文赋》,刘勰《神思》,刘熙载“构象”论,幔亭过客“幻与真”论,梁启超“设身处地”论等等。作者认为,我国古代想象论在深度和广度上大大超过了西方古典想象论,其精辟深邃处,亦可为当代文艺理论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正>【主持人语】新的世纪,从中国报告文学的稳中有进,到美国非虚构写作的流行,以及德国尤利西斯国际报告文学奖的设立,都表明了这是一种全球性的重要的时代文体,值得学界对这一文体作深入的探讨。本期推出报告文学研究专栏,表示了我们对报告文学文体发展和理论批评的关注。这里刊发5篇论文。作者大多为活跃于报告文学评论界的评论家,论文的选题大多关涉报告文学创作和批评的重要存在。报告文学的理论批评既要守本,维护文体非虚构的写实伦理,强调去虚构是报告文学文体的底线和原则;又要吸纳提炼报告文学新  相似文献   

14.
报告文学是报刊上最活跃的体裁之一,它的普及性、群众性日益增长。为帮助初学写作者掌握这种文体,在这里介绍一下报告文学写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真实性是报告文学的生命报告文学所写的人物都是实有其人、实有其事的。这些人活动在现实生活的舞台上,有真实的姓名、职业和工作单位,有确切的时间和地点。无论时间或空间都是实有的,而不是象小说、戏剧那样“虚构”的,也不能“杂取”种种人,撮合而成  相似文献   

15.
对于新时期非虚构文学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期待于自己的,将不仅仅是对新时期非虚构文学进行描述,更是对其进行反思。但“反思”往往得求助于“描述”,何况“非虚构文学”一词自身也还并未升格为一个专有名词,甚而一个不规范的习惯用语。尽管如此,我们仍然相信,从“非虚构”着眼,把批评宗们目前尚乐于分而论之的报告文学、纪实小说和口述实录体,作出整体性的历史反思,将是一次有益的尝试。这种尝试会因为“非虚构”的多层次带来论述上的诸多不便。我们只好以“完全非虚构”和“不完全非虚构”把报告文学、口述实录体同有所虚构的纪实小说生硬地割开。至于有着纪实感。然而又确属虚构的“仿非虚构”作品,我们则把它置身于与非虚构文学相关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16.
想象,就是人们利用已经感知过的事物(即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想象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科学研究和科学发明往往是从想象开始的.寓言是通过虚构的简短故事比喻、寄托本意,让读者从故事中领会寓意,受到启迪,获得有益的哲理的一种文体,其创作本身就需要丰富的想象.小学生阅读寓言,要透过字面去理解它的深刻含义,这是有很大难度的,故而在寓言教学中,也就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略论“实录”理论对古代小说创作和小说批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史传理论中的“实录”理论主张对古代小说创作及小说批评的巨大影响.“实录”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发愤著书”说与“春秋笔法”“说作为”“实录”理论的主要内容,对明清小说创作与小说批评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实录”理论并不完全排斥虚构与想象,这对小说创作和小说批评中的写实思潮及人物形象塑造理论有启发和借鉴意义;但“实录”理论中的“劝戒说”的影响则主要是消极的.研究“实录”理论及其对古代小说创作和批评的影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作文教学标准化、一刀切,强调必须写真人真事,不准虚构,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思维活动,影响了作文水平的提高,这种做法实在应该改变。要提高作文水平,应该而且必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虚构想象能力。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培养虚构想象能力,其必要性和可行性是不难认识的。其一,虚构想象,是人类从儿童时代就开始具有的天性。只要观察一下我们周围的儿童生活,或者回想一下自己乃至其他人的儿童时代,就会发现,  相似文献   

19.
首先说一下这个题目。“戴着镣铐的舞蹈”,是对报告文学特点的一个著名的概括——比喻,它的意思是说,报告文学这种文学体裁,要求写真人真事不能象小说那样虚构。但是又不失去文学的特点,使读者欣赏以后得到一种美的愉悦。“戴着镣铐的舞蹈”,受到了严重的束缚,但是却跳出优美的舞蹈.电大的辅导课,有受主讲课制约的一面,这类似报告文学的不允许虚构。但正象报告文学不乏脍炙人口的精品一样,电大的辅导课,也可以上得有声有色。我就是在这个意义上借用这个题目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散文的“真实性”概念加以说明,并阐释了散文中相关的虚构与想象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