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培养对英语学习之兴趣,提高实际英语应用能力。笔者遇到一些学生总是说自己对英语不感兴趣。原因是他们觉得自己不是学英语的“料”。但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我认为“天分”是在兴趣中发现的,而兴趣是可以培养的。一个人不可能在没有接触一个东西之前就知道自己在这方面“有天分”,而是因为投入了,沉迷了,再逐渐发现自己不但爱它而且能把它做好。而“兴趣”也是一个很有个性的精灵,它不会主动靠近你,只有你先亲近了它,而且是连续坚持一段时间的主动亲近,它才会慢慢地进驻你的内心,说不定到了哪天你蓦然回首,就发现你再也离不开它了。  相似文献   

2.
我家的鱼     
我很爱这些鱼,还给它们都起了我自己才懂的名字。红箭鱼因为全身都是红色,所以我叫它“红灯笼”。孔雀鱼因为老是长不大,所以我叫它“小不点”。金鱼身体很胖,所以叫它“小胖子”。大眼泡  相似文献   

3.
告别     
“我现在是健康的,而且精神健全,”他反复对自己说,“我是自己命运的主人。然而等到下次发作控制了我……如果它毁损了我的头脑,我可能连自杀都做不到了,那我可就完了。哦,提奥,提奥,我应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4.
“我”和“自己”都是代词,一般是称代自己。可是在一些时候,“自己”并不等于“我”。主要区别有以下两方面: 一、“自己”多复指前面已出现的人或物。如: 1.瓶子不会自己倒下来,准是有人碰了它。 2.责任由他自己承担。 二、“自己”可以泛指句中未出现的某个主体。如: 1.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2.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当主语不是第一人称,而后面要用一人称“我”时,必须写“我”,不能用“自己”代替,否则就会指代不明确。如: 1.今天上课时,老师表扬了自己。 2.他帮了自己那么多忙,连水也没喝一口。 这两句中,“…  相似文献   

5.
我轻轻地闭上眼,见自己在一汪清澈的小溪旁,期待着自己的快乐。春风从我身边拂过,我问它:“你是我要找的快乐吗?”风摇了摇头:“不,我是炎热的快乐,不是你的快乐。”随即如烟而逝。  相似文献   

6.
窗前有一棵树,树上有一片嫩叶。我望着它,它也望着我。叶总是微微地摇摆着。我很好奇,问:“叶,为什么你老是摆动?”“我想飞。”它说。“叶即是叶,永远不可能像鸟一样飞的。”“看着吧。”它纯纯地笑着,不再说话。叶从春天摆到夏天,执著热烈。我感到惊讶:“为什么?一季的时间你已长大,应该明白了……”“可能吧,”它望着天际,轻轻叹出一口气,“一季的时间使我懂得叶永远都无法像鸟一样飞翔,可我依然无法阻止自己。……有时,明知是不可能的,但无法自己,不是吗?”“既然知道是不可能的,又怎么会无法停止呢?”我糊涂了。“可能,是因为在我心底,…  相似文献   

7.
笑是阳光     
我原来总以为“教育理论”只是保存在专家的教育论著里,现在我发现还有另一种“教育理论”,它保存在每一个教师自己的教育生活的经历中。而且,那些教育专著里保存的只是“别人的教育理论”,自己的教育生活经历中却保存着“个人的教育信仰”或“个人的教育信念”。这个认识的转变,使我打开自己的记忆的闸门,梳理自己的教育生活经历,于是,这件小事又跃入我的脑海。我不知道它是否微不足道,但是它触动了我心灵深处的某些东西,让我对自己对学生有了新的看法,我觉得这就足够了。我坐在和我教同一个班级的语文老师的桌前,随手拿起了学生们的日记,…  相似文献   

8.
The Kiwis     
kiwi汉语译为“几维鸟”,因其叫声“kiwi”得名,它被新西兰人看作是自己民族的象征,并且称为国鸟。“我是一只几维鸟”的意思就是“我是一个新西兰人”。  相似文献   

9.
“哎!大祺,这是我上午插了一半的汽车,我想明天接着插,你怎么拿着插了?”“圆圆,这个纸浆气球是你做的吗?我想把它涂上颜色,行吗?”“不行,这是我做的气球,我想自己把它装饰好。”……前段时间,在活动区游戏开始时,我经常能听到幼儿之间类似这样的对话。  相似文献   

10.
1/2     
1/2,代表什么?中年级学习的分数吗?不,我看到的是———那个令我敬仰的“1”。不信,你看!那个“1”虽然与下面的“2”划清了界限,是高贵无比、居高临下的,但它并没有因为自己雍容的地位而骄傲自满,而停住了脚步。它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变为整“1”,而不是破碎的一半而奋斗着,当它真地变为了“2”,而变为整“1”的时候,它必定会更加为自己而喝彩,为自己生命的真正意义而骄傲。因为它知道,在短暂的生命中,眼前的荣耀与地位并不重要,只要付出全部努力去完成自己的梦想,生命的意义便会在辛勤的汗水与成功的喜悦中闪闪发光!天津外国语学院附校张…  相似文献   

11.
(一)“小明,你为什么不做作业?”“老师,我的智能钢笔不接受我的指令,它说它也是地球的一分子,要求得到与人类平等的权利,不再是人类的工具,它把这称之为‘觉醒’。”“它是觉醒了,你呢?看我不收拾你!自己打开‘惩罚’视窗接受处罚。”  相似文献   

12.
记得小时候,有一天,我在家写作业,忽然听到里屋“嘭”的一声,进去一看,手电筒躺在地上。我想一定是妈妈放偏了,滚了下来。我捡起来放在了柜子里。第二天,母亲突然问我:“你怎么把手电筒摔坏了?”我大吃一惊,忙说:“不是我,我在那儿写作业,里屋‘嘭’地一声!……”母亲不耐烦了:“错了就错了,有什么不敢承认的?这点小事都不敢承认,以后能干啥大事?”我急了:“真的不是我,是它自己滚下来的!”母亲冷冷地看着我:“是吗?你再叫它自己滚一遍试试。”母亲很快便忘了这件事,而我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心头就像笼罩着一片挥之不去的阴云,很  相似文献   

13.
物我交融     
“物我交融”是借物写人的一种技法,用这种笔法写出来的文章,既是在写“物”,也是在写“我”——这里的“我”是作者自己。人们在生活中往往能想到、谈到、看到、遇到能触动自己情怀的事物。在这种事物面前,人们可能会联想到自己的身世、自己的经历、自己的遭遇、自己的成长等等。于是有的人就会把这种联想化作文章——巧妙地把自己与引起自己联想的“物”放在一起来写。学写“物我交融”的文章,可以学习它“转换”的笔法。这种笔法的特点是:先写物,然后写自己也成了此“物”。“物”在文中进行了由实到虚、由物到人的转换,作者的经…  相似文献   

14.
路上的手表     
一天中午吃饭时,女儿突然问我一个问题:“要是在路上看到一件东西,这件东西我想要,该怎么办?”当时我没在意,只是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要!”她又说:“我看到了,是把它捡起来,还是让它仍旧躺在地上?”  相似文献   

15.
我现在不当教师。如果我当教师的话,在“教师节”的今日,我想把以下的话告诉自己,策励自己,这无非“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的意思。以前种种是过去了,追赶不回来了;惭愧是徒然,悔恨也无补于事;让它过去吧,像一个不愉快的恶梦一个样。  相似文献   

16.
现在流行着一个词语,理解它的人无处不在叫喊。仿佛它是一张特殊的船票,不管什么人,只要放声叫响它,就能登上“与时俱进”号客船。 我不知道它有没有标准答案,反正我在提起它时,是有自己的思考的。我认为,“与时俱进”的关键词是“时”,对“时”的理解如何,将决定着我们与它“俱进”的结果。 今天谈养成教育,就免不了  相似文献   

17.
也谈"我-你"师生关系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丁·布伯用“我—你”关系与“我—它”关系来概括人对待自己和他人的态度。“我—它”关系是一种考察探究、单方占有、支配利用的关系,它只是我认知、经验、利用、改造的对象,“我”为主体,“它”为客体,由主到客,由我到物。“我—你”关系则是一种亲密无间、相互对等、彼此信赖、开放自在的关系,双方作为同等的主体双向来往,亦取亦予。两个主体以坦诚、信任的心态去释放自己全部的个性和生命力,并由彼此生命的“相遇”,走向“包容”,走向单一生命的整全。“我—它”是人生在世的基本关系,为了自我生存及需要,人必得把他周围的存在者——…  相似文献   

18.
自从兔子和乌龟赛跑之后,乌龟见识到了兔子的跑步速度,幸亏兔子在中途睡着了,自己才能够侥幸获胜。于是,乌龟想:“我要是把自己变成兔子就好了,到时候我要跟兔子真正比一场。”说干就干,乌龟想了好久,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它来到小狗的美容店,对小狗说:“小狗老弟,你能把我变成兔子吗?”“乌龟老兄,你这不是存心砸我招牌吗?要是能的话,我干吗不把自己变了?”乌龟说:“不行,我无论如何也要变成一只兔子!”无奈之下小狗只好答应了,它找来了一只兔子模型,把它套在了小乌龟身上。这下,乌龟可得意了,它决定去找兔子单挑。乌龟想先展示一下自己…  相似文献   

19.
家庭拍卖会     
“我要我要!”“不行,不能抢我的!”在我的房间里,声音一浪高过一浪。这是怎么回事?其实呢,是我为了能买到自己心爱的书,利用爸爸过生日的机会,把叔叔、小姨、舅舅和他们的孩子组织起来,举办了一个拍卖会。我亲自客串拍卖师,拍卖自己以前的玩具。我先拿起一个电子喜羊羊介绍道:“这是一个电子的喜羊羊玩具,它不仅有可爱的外表,还有很多的功能。它既会唱歌,又会讲故事,可以说,  相似文献   

20.
李玉敏 《班主任》2008,(8):59-60
无意间走进一间陌生的教室,我细细地打量起来。因为陌生,充满了未知,所以我对它充满好奇。也正是在对“它”的观察中,我看到了自己。这是一间普通的小学教室。我用相机摄下了教室里的几处景象。在照片背面,我写下了自己的感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