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需要深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明确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内涵 ;需要反思人类干预自然的限度及其合理性基础 ,自律自控自身的非理性需求 ;需要运用技术政策等综合手段维护、扩展、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 ,保持自然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2.
人与自然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条件。目前人与自然和谐的现状不容乐观。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必须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该文从分析人与自然和谐的现状入手,从树立尊重自然的生态文明观、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道德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伦理观等方面来探讨构建和谐社会中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现行的高中语文讲读教材和写作教材中列举实例,进行分析,认为在教材的选编中,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重视不够,甚至产生错误,很容易误导师生。  相似文献   

4.
人与自然的和谐取决于人们对自然的认识程度,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只有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正是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5.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是源于环境保护、以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为重要内容和前提的发展方式和发展战略,因而它与环境保护、环境资源法制具有天然的内在的联系”。[1]环境问题、环境保护的需要和不足正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和要求。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特别强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其重要的历史渊源就是先秦的和谐观,即认同人与自然之间是一种和谐关系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8.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核心内容,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自然的独立性、先在性、内部规律性的阐述,揭示了自然是人类存在的前提,得出实践是人与自然的纽带,只有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双重和解才能最终达成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本文通过整理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内涵,探究其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建设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助力实现生态建设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9.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生态文明的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的核心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从来都不是超然于自然界的统治者.而只是其生'态链中的一部分,人与自然万物唇齿相依、息息相关.对生态环境,我们不能漠视、破坏,更不能毁灭.历史事实告诉我们:破坏自然,毁灭自然,必然会遭受大自然的惩罚,只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大自然才能够给人们更多更慷慨的回报.  相似文献   

10.
敬畏感是人类身上普遍存在的一种精神情感,它是在对人类自身在茫茫宇宙之中力量有限性的认识基础上产生的.自农耕文明之后,伴随着人类在思想观念上完成"脱巫",生态恶化就逐渐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且在不断加剧,人与自然的那份原有的和谐关系也逐渐被打破.如今,当人们开始反思人与自然关系,重建二者的和谐时,也应该给寄存于人类精神本质当中的那份原有的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在现今的文明社会当中寻找到一个合适的归宿.  相似文献   

11.
如何保护自然、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防止自然环境恶化、人类如何与自然和谐共荣?这是当前人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陈寿朋先生作为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守护者,为我们解答了这一难题。可以说《草原文化的生态魂》既是一部热爱自然、崇尚自然、赞美自然、教育人类如何保护自然环境、如何防止自然环境恶化的教科书,同时也是一部宣传生态道德教育的巨著。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学技术、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都出现了好多问题。但最主要的问题还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全球人都值得考虑跟深思的问题。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一个全球性、持久性的问题。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得重视,在这个问题上每一个人都有责任跟义务。本论文主要论述人与自然在和谐发展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和谐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是中外优秀哲学思想发展的结晶,是人类美好社会的灿烂图景和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生态问题日益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脚步。因此,运用科学的理论武器和有力的行政手段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是当前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重要任务。生态马克思主义继承了马克思的生态观,又结合相关生态理论进行了创新和发展,可为我国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提供借鉴。依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念,为了解决当前我国城乡一体化中的生态问题,要从树立理性生态观、强化生态保护意识、构建公平生态体制、加强政策和资金支持等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兴起,使我国一些负面新闻频发地区的负面信息传播更为迅速,带来了很多的社会问题,其中地区歧视问题尤为严重,成为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首次将马克思主义社会和谐思想观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观.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和谐思想、挖掘其背后的深刻理论内涵,是解决当代中国地域歧视问题的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吟咏人与自然的和谐美是一个重要内容,翻开中国诗歌史,此类篇章俯拾即是.本文对此作了较详细的分析,指出这种人与自然的和谐,既是东方文化的一个特点,也是东方文化的一个长处.  相似文献   

17.
人与自然关系伴随着人类社会的演进而经历了一个发展、深化的过程,如今,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迫使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也使得将伦理关怀扩展到自然界,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道德思考成为必要。所以人们应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肯定自然的内在价值,确立和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德理念,加强生态、环境道德教育,注重道德实践,推行生态伦理,从而走向深层环保,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要寻求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最佳结合点。这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小和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国家来说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和谐生态与和谐社会分别标志着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的不同状态。一方面,建设和谐生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另一方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建设和谐生态的基本途径,但当它们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追求的目标时,二者却表现出“以人为本”这一共同的价值取向。建设和谐生态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路径有:发挥国家在生态建设中的主导作用;生态建设要走法治化道路;把生态建设与当地人民的脱贫致富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人的素质,树立生态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20.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面临且必须予以解决的最基础问题。人类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和手段逐步消除导致两者不和谐的因素,使地球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