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窗下     
黄礼孩 《广东教育》2007,(7):130-131
我有时候会思索,在朦胧诗和第三代诗歌运动中,在这么漫长的时间里,为何几乎没有广东诗人的身影?那个时期,广东诗人在从事怎样的写作?为什么历史如此彻底地把他们遗忘,一笔不提?是他们在那个时期从未写下诗歌?还是因为个人的才华问题?还是因为其他原因,使他们背离了写作的原则(审关的和写作伦理的)?  相似文献   

2.
一我有时候会思索,在朦胧诗和第三代诗歌运动中,在这么漫长的时间里,为何几乎没有广东诗人的身影?那个时期,广东诗人在从事怎样的写作?为什么历史如此彻底地把他们遗忘,一笔不提?是他们在那个时期从未写下诗歌?  相似文献   

3.
“诗言志”是众所周知的,诗之“志”是诗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诗人;或相同的时代,不同的诗人;或同一诗人在不同时期,由于他们经历不同,他们的诗所言的“志”决不会是一样的。这就要求我们指导学生鉴赏诗歌时,必须让学生先弄清诗歌写作的时代,了解这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了解诗人的人生经历,以及诗人创作该诗时的境况等等,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以来,中国"90后诗人"的诗歌写作逐渐成熟,但仍然未达到中国诗坛对他们一代人的写作期待.梳理新世纪以来中国诗坛、中国学界对"90后出生的诗人""90后诗歌"的代际命名过程,能够呈现"90后"一代年轻诗人及其诗歌写作的发展理路.作为一代人,"90后诗人"及其诗歌写作在新世纪20余年的运演中,也形成一些趋向性、总体性的诗学审美特征.这些诗学审美特征既表征着中国"90后诗歌"的发展现状,也隐示着它的某种可能.  相似文献   

5.
诗意生存     
诗歌是语言艺术,语言的生命就是准确和形象,所以读一些诗歌或写作一些诗歌,对训练语言是很有帮助的,而我们的作文需要的就是这样的语言来准确表达我们的思想,来描绘身边的事物。现在同学们不愿去读诗歌,甚至很讨厌诗歌,更不用说写诗歌了。这是因为什么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绝不是诗歌本身的错误。在这里我们向同学们介绍几位在当下诗坛较为活跃的诗人,他们有朦胧诗时期的北岛也有70年代以后出生的沈浩波,搞这样一次诗展,不为别的,就是想让同学们了解一下当下诗歌,如果有时间还可以向诗人们学习一下语言。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大理白族地区有了完备的汉文化教学体系,人们重视汉文化的学习,为白族诗人们运用汉语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白族诗人汉语诗歌写作具有如下的修辞特征:平仄格律的娴熟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灵活使用、诗歌体式的继承与创新.这些既是汉文化的影响,也是本民族诗人们顺应时代的一种创造.白族诗人在有机地吸收汉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过程中,也加进了自己的文化元素,使白族诗人的汉语诗歌写作,在继承中有了创新,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请看案例:为“被学生问倒”叫好:有一位老师到外地执教公开课《早发白帝城》。为了体现新课标精神,他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向老师提问题。结果,学生提出了以下的问题:李白写了多少首诗?李白的诗歌有什么特点?李白这首诗是怎么来的?李白的酒量有多少?李白有儿子吗?李白死在什么地方?这首诗是李白什么时候写的,青年、中年还是晚年?江陵是什么地方?现在叫什么?请老师给我们谈谈古体诗都有哪些形式特点好吗?李白那个时期还有哪些诗人?李白有个好朋友叫杜甫,能谈谈杜甫的诗歌特色吗?李白与杜甫的风格有什么不同吗?我听说这是李白在被流放的途…  相似文献   

8.
70年代出生的诗人以群体面貌崛起于诗坛.他们在物质与精神之间游离,没有充分挖掘这一写作资源;他们的诗歌创作成为生活表象的罗列;诗歌语言完全追求叙述化的效果.他们进一步发展了第三代诗人的后现代精神,谈不上"诗歌革命".  相似文献   

9.
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涌现了许多杰出的诗人,其中,湖畔派诗人的领袖华兹华斯和积极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雪莱,无论在政治观点还是诗歌理念上都大相径庭,这必然导致两位诗人截然不同的爱情观.该文试图以两位诗人所创作的抒情小诗中描绘的同一种花:紫罗兰为例,来看两位诗人不同的爱情观,以期探寻诗人们不同的诗歌理念和政治观.  相似文献   

10.
诗歌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是诗人对现实世界的主观映象,诗人的亲身经历特别是劳动必然会影响其创作风格。作为来自不同国度、不同时期的两位著名诗人——弗罗斯特和陶渊明,一生与劳动结下了不解之缘。毋庸置疑,在他们的诗歌中,必然反映他们对劳动的认识和体会。对于善于用朴素的语言来写诗的两位诗人,劳动对他们的诗歌特色和思想必定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剑 :杨克先生 ,你好 !你是中国当代诗歌的实力派青年诗人 ,我想代表我刊广大读者对你作一个访谈 ,请你谈谈诗歌问题 ,好吗 ?杨 :好的。谈论诗歌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剑 :非常感谢杨克先生的慷慨应允 ,不过在谈论诗歌之前 ,我想先绕一个弯 ,请你给我们的读者谈一谈你中学时代的阅读和写作情况 ,因为中学生都很希望听听一个作家中学时代的读书写作故事。杨 :这很有意思 ,说起来只怕没有吸引人的故事 ,所以简略一点吧。剑 :简洁会有更直接的效果。杨 :我上中学的时候正逢“文革”后期 ,那个年月 ,全国没有一个少年儿童能够进行正常的学习 ,更谈…  相似文献   

12.
正新世纪以来的诗歌,在上个世纪末的经验性写作被洞开以后,更加朝着"各得其所"的方向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各得其所"的写作,对于其背后的诗人乃是一种"冒犯",因为它将诗人自我那种私人特性特别强的"力量"通过文学形式进行了呈现,尽管呈现的澄明度高下不一。在当下,经验性的诗歌写作已经占据了诗歌写作的制高点,然而其所面临的挑战也是巨大的。就写作者而言,最突出的就是如何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朝是我国诗歌最繁荣的时期,诗人灿若群星。有趣的是唐代很多诗人都有着特殊的称号,而这又是根据他们在文学上的特殊贡献和写作特色而流传开来的。  相似文献   

14.
李亚伟属于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三代诗人,但现代汉诗的说法更能弥补第三代的时代命名缺陷,李亚伟属于真正的现代汉语诗歌写作队伍一员,具有源头性诗人的意义。他的现代汉语诗歌写作,以一种诗人的本能,揭示了现代性的矛盾;在以一种鲜活口语为基础的诗歌写作中,李亚伟凭着一种置身语言灵地的写作才能,表现了和捍卫了汉语诗歌开阔的民间传统;李亚伟也感受到了诗的写作难度,诗的写作限度等困扰现代汉语诗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意象是诗美形态中最重要的构成要素,"以象寓意"是一种最基本的诗歌表现形式,不同的意象自有着不同的含义.意象的转变不仅仅意味着诗歌形态的改变或是诗人情思意趣的转换,它同时也体现着诗人不同的诗学立场.对翟永明前期的"蝙蝠"和后期的"壁虎"两个意象进行分析,可以从中窥见诗人蕴含在意象转换中的深意及其对女性写作的进一步发展所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李亚伟属于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三代”诗人,但现代汉诗的说法更能弥补“第三代”的时代命名缺陷,李亚伟属于真正的现代汉语诗歌写作队伍一员,具有源头性诗人的意义。他的现代汉语诗歌写作,以一种诗人的本能,揭示了现代性的矛盾;在以一种鲜活口语为基础的诗歌写作中,李亚伟凭着一种置身“语言灵地”的写作才能,表现了和捍卫了汉语诗歌开阔的民间传统;李亚伟也感受到了诗的写作难度,诗的写作限度等困扰现代汉语诗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论文通过对保罗·策兰诗歌的分析,认为策兰的诗,有着它自己的“词根”。他的诗从他的全部生活中生长起来。他的诗,是“经验”的产物,是生命的结晶,也是他作为“奥斯维辛”的幸存者穿过苦难历史的语言见证。正因为如此,策兰的诗获得了它的真实可靠性。认同策兰这样的诗人,更因为他们一直在面对内心、面对他们灵魂内部的那些问题。在策兰那里体现了一个诗人与语言相依为命的关系,并且指出,高度的独创性,或“独一无二性”,是一个判断诗歌和诗人的不可或缺的尺度。写作的难度关涉到对内心的发掘和忠实,关涉到朝向语言的纯粹和绝对性的努力,关涉到一种“不可能的可能”。策兰的诗之所以具有不朽的价值,就在于它既是对难度的某种克服,又是对难度的保持。有难度和没有难度,这会永远是一个尺度,它会把一个真正的诗人与那些充斥的冒牌货彻底分开。  相似文献   

18.
方燕红 《现代语文》2005,(8):105-106
诗人是人类的儿童,他们有着一颗赤子之心.我们从他们瞬间情感与感悟定格的诗歌中感受人类生命中的种种美好.就像繁星点缀了夜空一样,我们的生命也因为诗歌的点缀而变得更加锦绣灿烂.朱光潜说:"所谓诗并无深文奥义,它只是在人生世相中见出一点特别新鲜有趣而把它描绘出来."  相似文献   

19.
从各种层面分析,诗歌都是开放的阐释对象.孩子对诗意的领会显现出与他们年龄相符的懵懂.当孩子尚难完全把握诗歌的“情文”“形文”“声文”时,我们不妨鼓励他们唱着诗儿,渐入佳境. 诗意或隐或显,却都有着渐入佳境的韵致.例如,日本诗人谷川俊太郎的《河流》: 妈妈/河流为什么在笑/因为太阳在逗他呀/妈妈/河流为什么在歌唱/因为云雀夸赞着它的浪声/妈妈/河水为什么冰凉/因为想起了曾被雪爱恋的日子/ 诗歌由表及里的构思与诗意的逐层递进相得益彰.河流在笑、在歌唱,可当我们靠近它、深入它,才知晓它内心真正的情态.优秀的诗歌基本上都呈现出渐入佳境的审美特征.例如,芬兰诗人索德格朗的《星星》:  相似文献   

20.
威廉·布莱克,作为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先驱,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领航者。约翰·济慈,作为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最后一位诗人,是该时期最年轻的诗人,都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两人同时创作了名为《秋颂》的诗歌,虽然名字相同,都是借秋抒发感情,但通过秋景之美各抒己见,运用不同的写作手法,赋予了各自不同的思想感情。本文将从这两首诗的创作背景、写作手法以及思想感情出发,对这两首诗的写作背景和手法以及思想感情上的相同点和不同之处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论述,以便能够更好的理解这两首诗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能够对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有一个更加完整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