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格律的角度分析了汉代尤其是东汉时代的五言诗。通过分析、归纳,指出在东汉时期形成五言诗体的同时,就已经开始了对古代诗律的探索。东汉诗人已基本掌握了通过平仄交互应用来配制律句的规则,因而,五言诗以第二字和第四字异声为特点的律句产生了,接着由律句组合成的律联也跟着出现了。至于律联如何组合成格律诗段的规则虽还不明确,但实际上组合规则只有“异声相对”和“同声相粘”两种,所以,在汉诗中,用律联组合起来的“对式诗段”和“粘式诗段”就跟着出现了。汉诗中,格律化最突出的作品是辛延年:《羽林郎》和宋子侯:《董娇饶》,这两首诗不但格律化及于全诗,而且对格律的应用已十分纯熟,应该说它们已预示出了古代格律诗即将产生和形成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永明声病理论源于晋宋乐府,吴声西曲对永明诗律形成具有较大影响,是近来永明体形成研究领域的一种新说。这一新说不仅得不到乐律与诗律对应关系的理论证明,而且也得不到诗律分析数据的支撑。现存晋宋吴声西曲多为五言四句诗,它与永明诗律的相合程度,不仅低于晋宋文人五言诗,更低于其中的五言四句诗。今存晋宋吴声西曲中永明律句、永明律联所占比例,并未超出其在五言诗中的出现概率,说明这些歌辞的作者尚无明确的永明诗律意识。永明体诗律系受晋宋吴声西曲声律之启发而形成的说法,既不符合诗史,也与逻辑相悖。  相似文献   

3.
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格律诗从探索到形成的时期,历来没有人全面、具体地分析过那个时期的诗律情况,只能笼统其词地说明其中已讲究了格律,有些诗已暗合了唐律.为摸清其诗律状况,本文以南北朝诗*为材料,从声、韵两个角度进行了穷尽性的格律分析,然后分类归纳出各类格律结构的特点和类型,全面地描绘出了南北朝诗歌的格律体系.从而说明唐诗格律是在继承了南北朝诗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唐诗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按律延长了五言诗的节拍,形成了七言体的律诗.从格律结构上说,七律和五律完全是同质的关系,有了南北朝的五律,唐代发展出七律来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相似文献   

4.
韦庄词句“罗带悔结同心,独凭朱栏思深”中的“栏”字,比较词人所写其他几首《清平乐》,发现处于相同位置的字平仄不同。“栏”字为平声却放于仄声处,不符合词律。那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为此,特从格律、方音、字声原则、词乐和音韵等五个角度进行解析,探究其“栏”字的韵律问题。  相似文献   

5.
和诗,是古往今来文朋诗友们互为酬唱的一种诗。它讲究诗句中音韵的和谐,但内容一般受到局限,诗体则不限  相似文献   

6.
虽然矛盾律、同一律与根据律在普通逻辑学之纯粹知性维度内相互区别,但在思辨逻辑学之绝对者维度内本质上是一个而且是同一个定律,即作为本源律的根据律,是先验唯心论之纯粹理性维度内的自然因果律与自由因果律之综合统一体.上帝与根据律彼此互为本源,上帝与根据律交互奠定根据,上帝与根据律是共属一体的,作为奠定根据活动的本源行动使二者...  相似文献   

7.
陈澧的今音学研究影响很大,其今音学研究的方法、结论主要体现在《切韵考》一书中.陈澧考证《广韵》反切的方法为“系联法”,通过对历代反切以及《广韵》反切的了解把握,确定了其研究的基本原则.这些基本原则利于陈澧对声类、韵类的归纳分析,然而在《广韵》中,也还有很多与其原则方法相龃龉的情况.陈澧使用反切系联法将《广韵》切语上字分为40类,反切下字分为311类,得出既不同于中古36字母,又不同于平水韵206韵的声韵类系统,使人们对《广韵》的声韵类系统有了新的认识,对于进一步认识切韵性质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陈澧在《切韵考》一书中,也提出了许多关于音韵学及音韵研究的重要观点和看法,对于全面深入了解古代音韵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长短句合乐歌词的产生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标志及时代长短句合乐歌词是燕乐歌辞中的一种主要形式。诗坛上,长短句的出现是词体成立的重要标志。但是,词体成立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是以歌词之法代替歌诗之法,由歌诗向歌词的转变。这两个标志,都是不可忽视的。近代治文学发展史者,探究词的起源,往往仅注重形式格律标志,而忽视合乐应歌标志,往往将朱熹所说“逐一添个实字,逐成长短句”以及《词谱》关于“字之多寡有定数,句之长短有定式,韵之平仄有定声”(《<词谱>序》)等格式规定,作为辨别词体  相似文献   

9.
由斐波那契数列谈数学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斐波那契数列想到"黄金分割律"是数学美的集中体现.首先谈到数学美是人的本质力量通过思维结构的呈现;然后谈到数学美的六个基本特点:简单性、统一性、对称性、整齐性、奇异性和思辨性;最后谈到数学美的地位和作用,并谈到数学审美能力的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10.
汉语语音形式美的实质就是语音的和谐之美,它是语言运用者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我们所说的汉语语音(北京语音)是一个非常和谐的语音系统,具有层级与调适的特点,它是汉语音形式美、语音和谐之美的物质基础。另外,从语言运用的角度看,通过双声叠韵等做到的"音节匀称",通过声调音高曲直变化形成的"平仄呼应"以及整体韵律和谐、词语双音化,都是汉语语音形式美及语言和谐美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1.
《琼林雅韵》的编著适应了明代中叶逐渐兴盛的南曲的创作及演唱需要。这部韵书平声不分阴阳,全浊声母依然存在,入声派入三声,其语音上的特点既不同于正宗北曲韵书《中原音韵》,也不同于正宗南曲韵书《洪武正韵》,颇有些不南不北的味道。这是由入明之后处于上升阶段的南曲积极吸收北杂剧的成份,进而演化成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南北合腔(套)所决定的。这种新的戏曲形式用韵特点主要表现在对入声字的处理上:入声字既可单独押韵,也可与平上去声通押,运用灵活。《琼林雅韵》平声不分阴阳,而又入派三声正是这种南曲用韵的记录和反映,因此它是一部南曲曲韵专书。  相似文献   

12.
《六书故》是中国语言学史上一部争议较大的著作,古今学人毁之者众,誉之者寡。如果真正冷静地分析、客观地评价,就会发现它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字书。不论编排体例,还是对文字形、音、义的探讨,它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比如,它打破了《说文解字》“据形系联”的文字编排体例。按照字的意义类别把所收的字分为九类;它较早地引用铜器铭文考证文字,较早地从理论上倡导“因声以求义”等。《六书故》以前的字书,对词义的研究约可分两种情况:一是从分析文字形体入手,进而说明文字的本义,如《说文》;另一是仅仅罗列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证了否定句"无以……为"、"毋(勿)……为"、"不(未)……为"等句尾的"为"字是施事动词,具有前置宾语和句法功能,其宾语总是要求紧靠在"为"字之前,它对宾语有一定的选择性,名词、动词或名词性词组、动词性词组可以做它的宾语,而人称代词"吾、汝、之"等不能做它的宾语."无以……为"等习惯说法是一种特殊句式,具有强调宾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词本是一种音乐文学 ,它生长过程中的音乐社会背景对词作题材具有过滤作用 ,并且受音乐的影响 ,词律要依曲律而审音用字 ;词体结构类似于音乐结构而跌宕曲折 ,这就使词具有了接近于音乐善于深致表达情感的特点。晚唐后文人审美心态的转变与经过前人创作而固定下来的文学惯例使作家们在作词时都善于用委婉之笔抒内心之思。这样 ,词作为一种独立文体 ,专司抒情、委婉深致就成了词的本体特色  相似文献   

15.
独特的结构也是“山谷体”的艺术特征之一,主要表现为深折顿挫与腾挪变化的艺术结构。在其七律等短章诗体上,其特点主要是起句突兀和承接无端,使咫尺之幅的诗歌有万里横亘之势,从而大大拓展了诗的审美空间,增大了诗的容量。而在七古等长篇诗体上,则气势上虽跳荡起伏,意绪也曲折跌宕,但章法结构上却平直严谨,布局均衡,都体现了奇崛拗峭的山谷诗风。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扬琴新曲《落花·夜》的演奏分析,描摹和梳理了《落花·夜》意境美与音乐之声的创生及由来:意境之美由美好心灵创造,音乐之声由熟练手法而生。乐由心生,"乐"是人们对生活、情感的一种态度,随心境而变化,且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感性,而演奏技巧则是对这种感性的一种理性支撑。足够的理性练习(对节奏、节拍、音准、时值、音色控制能力的练习)是理性演奏的基础,没有理性演奏的支撑再美好的曲谱和情感也无法通过演奏表现出来;但是真正能打动人的音乐其实是人类最深刻的内心生活和人们的感性表达。在扬琴演奏中,要准确把握理性演奏与感性表达的平衡和适度原则。美好的感性表达与熟练的理性演奏融会贯通,就会营造出深邃的意境之美,流淌出感人肺腑的音乐之声。  相似文献   

17.
丁邦新《与中原音韵相关的几种方言现象》一文认为与影喻对立的疑绝对是极少数的例外,是周氏方言的偶尔流露,中原无η-,这一说法欠妥。本文指出对立的疑并不是例外,这种对立与周氏方言无关;周德清不但未将自己的方言搀入中原音韵,反而把它当作正语的对象,周氏著述《正语作词起例》的目的之一是为操非中原之音特别是江西的作家、习作者、演员创作与演唱元曲提供语言规范、矫正方音;周氏的“音韵无入声,派入平上去三声”和“然乎吸言语之间有入声之别”两句话,指的不是同一个语音系统。  相似文献   

18.
杜甫《游龙门奉先寺》诗,有"天阙"、"天窥"两种版本之别,孰是孰非,学界迄今仍存争议。对杜甫诗集中共12首五言八行仄韵体诗进行声律、韵律、对仗三个方面的考察,可以发现杜甫创作时有着把律诗的格局引入仄韵古体诗的心思,即尽量使用律句,尽力在中间两联使用对仗,尽力不用邻韵。按照这种心思,就应该把这首诗的颈联视为对仗,根据对仗的要求,从字的声调和词性上来权衡,应该是"天窥"而非"天阙"。  相似文献   

19.
王朴律的提出在我国律学史上有重要的意义.然而,20世纪以来,我国的音乐学家们对其解释却是各不相同.从王朴律的音分数和弦长数可以看出,王朴律是在三分损益生律法的基础上,采用加减进退法,稍近十二平均律的一种独特的生律法.  相似文献   

20.
反切的变例     
反切是古代的一种注音方法,与读若、读音、直音、打比方的注音方式相比,是一大进步。[1]同时,它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典籍、调查全国各地方言、欣赏古代诗歌押韵、平仄的金钥匙。本文重点介绍《广韵》里反切上字的声母是z、c、s;j、q、x;g、k、h,在拼读出被切字声母时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