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楚辞》十六卷的结集,当代楚辞学者在旧有的“刘向结集《楚辞》说”之外提出了“王逸结集《楚辞》说”。在此之前,清季民初的楚辞学者郭焯莹提出了“班固结集《楚辞》”的全新看法,鲜为人知。郭氏认为:以刘向对东方朔人品与作品的了解,他不会将《七谏》编入《楚辞》;王逸《九怀序》所说的“史官录第”是指班固(而非刘向)编录了楚辞作品,但因为王逸不满于班固对屈原的指责,不想彰扬班固,所以将班固的名字隐匿;班固所结集的《楚辞》篇第是《楚辞释文》的篇第。郭氏提出的“班固结集《楚辞》说”可以补证,但也有可议之处。《九思序》所说的“谱录”指的是《楚辞目录》,是班固参与撰写的《书部》中的一种,这就是“史官录第”的含义;王逸对班固结集《楚辞》一事并非刻意隐匿;班固结集的《楚辞》篇第应是今本篇第而非《楚辞释文》篇第。郭氏提出的“班固结集《楚辞》说”虽有疑点,但仍有其合理性,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2.
南京图书馆所藏(清)江永《近思录集注》"清乾隆刻本"的著录,《江永〈近思录集注〉版本源流考》一文关于"清乾隆七年江永《近思录集注》原刻本"考订有误,此刻本与上海图书馆所藏清嘉庆十二年刻本江永《近思录集注》,应是同一版本。  相似文献   

3.
关于高校社科学报学术论文参考文献著录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参考献是学术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应该同论一样达到一定的学术层次,它的录也应该是符合规范的。《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对参考献录的规定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在献类型标识、古籍的版本及献出处的录等方面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需进一步研究和修订完善。  相似文献   

4.
《近思录》是理学入门的基础读物,在理学思想传播和朱子学研究中具有经典地位。宋代印本文化、理学思潮影响了《近思录》的诞生;南宋书院的发展孕育了《近思录》;朱熹的学派意识、思想的逐渐成熟,也促成《近思录》产生;朱熹重视童蒙读本、重视儒家思想传播文本,使《近思录》的出现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5.
韦君宜的《思痛录》作为90年代出版的知识分子的回忆录,对历史进行了深刻的反省,同时对自己在历史中尤其历次“运动”中的表现进行了深深地忏悔,其广度和深度也是空前的,本文试以《思痛录》为个案,揭示中国知识分子群体对一段不平凡历史的忏悔和反思。  相似文献   

6.
入道之序在学术思想传承上异常重要,朱熹说:“《近思录》好看.四子,《六经》之阶梯;《近思录》,四子之阶梯”.此说为后世求学理学者建构了入门之阶,此朱学化的治学之道链接了理学与传统儒学之间的沟堑.中国历代程朱学者对“朱子阶梯说”的继承与发展,推动了程朱理学广泛传播,史上《近思录》大量注本、续仿编本,又成为此书的辅助阶梯,不断满足着各时代学者登阶之需,衍生出的阶梯说新构想为人们提供了多条“入道之阶”.理学传入东亚后,《近思录》长期在朝鲜半岛、日本享受着“经典”待遇,其朱子学者不断赞许《近思录》的入道功用,所构建的本土化朱子学阶梯为理学广泛传播发挥了积极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7.
朱熹集理学教育思想之大成,在《近思录》中提出了丰富的教学思想,对中国教育的发展影响深远。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明礼自慎的教师素质是《近思录》教学思想的主要内容。结合当前时代特点和教育现状,进一步探析《近思录》的教学思想,有助于推进大中小学德育有效衔接、坚持个性化教育、重视涵养教师素质,为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传统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8.
任世江主编在2007年第8期《历史教学(中学版)》发表《求真、求实是历史教学的底线》一文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中学历史教学界展开了一场关于“求真、求实”的大讨论。我同广大历史教学同行一样非常赞同任主编的观点,没有老师愿意将不真实的历史教给学生。同行们的立论大多是从历史教学中求真求实的操作层面人手,  相似文献   

9.
《历史教学(中学版)》2007年第8期刊登了任世江主编的一篇文章——《求真、求实是历史教学的底线》,文章提出:“求真、求实就是要求教学最大限度地接近历史真实,不能在史实方面出现解释性错误,不能出现错误性的理解。”“求真、求实应该作为评价历史教学的通用标准,也应该是平时课堂教学坚守的底线。”笔者对此深以为然。  相似文献   

10.
《近思录》是朱熹、吕祖谦编纂的一部理学入门教科书,该书作为对北宋“道学四子”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著作的选辑,涉及治学、教学、处事、修身、齐家、治国等方面内容,是学习、研究宋代理学基本内容和框架体系的经典文献,被梁启超列为国学必读书之一。姜锡东教授《(近思录)研究》(人民出版社2010年10月出版)对《近思录》这部儒学名著做了忠于历史的细读和追寻现代意义的评析。姜教授对宋代理学回归原点的反思,对当下中国古代思想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总是被冠以朱子之名而实际上是由朱子、吕东莱二先生共同编纂的《近思录》,自南宋至清代注释共有二十余家,陈荣捷先生说《近思录》除儒道经书之外,注释比任何一书为多(《近思录详注集评》引言),可见是书之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朱熹的教育思想与四子存在传承关系,《近思录》辑录的四子语录,也体现出朱熹的部分教育理念。朱熹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受到时人青睐,所以《近思录》也就借助于朱熹教育思想的传播而得以传播。这也是《近思录》在后世持久广泛传播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顾颉刚的《诗经》研究,主要是从历史学的角度对古献资料作辨伪求真的考核,并进而研究《诗经》学术史上不同派的思想观念和治学方法。他继承了传统史学的求是精神与考辨方法,又借助于现代科学方法与手段,不仅客观地描述了《诗经》真相,而且对古今学术流派的历史价值作了公正的评论。他对《诗经》的资料辑录,是其有目的地进行学术中研究的基础。其研究成果无论是在考察角度,考辨方法上,还是在学术结论上,均对后世研究具有重要的启迪和示范作用。他编辑《古史辨》,并非是为形成某种学术派别,其目的在于开辟学术论争的园地,形成自由批评之风,进而促进学术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11年4月,“作家出版社”出版了巴金的《再思录》修订本。修订本增加了《再思录》增补本出版之后,发现和整理的文字、书信等。编者重点调整和增补了书信部分,并删去了增补本的附录部分。使这个版本,看起来内容更加完备、整齐。  相似文献   

15.
1899年1月2日,梁启超在日本首次发表亡友谭嗣同的遗著《仁学》,在清末思想界引起巨大反响。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说谭嗣同的《仁学》:“区区一卷,吐万丈光芒。”……钱穆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认为谭嗣同的《仁学》一书,“虽语有过激,而忧深思远,上媲梨洲《明夷待访录》,无愧色也”。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中说,谭嗣同在经学方面虽不及康有为之煊赫而有建树,“而在思想方面,则所著《仁学》,发挥大同之义较康有为精密……谭嗣同思想……其中虽不免有  相似文献   

16.
仲谋同志是个敬业和好学的人,是比较传统的中国知识分子,是受徽文化熏陶的文化人,是一位学者型的教育工作者。他1996年退休前,已发表文章数10篇,计22万字,结集为《基础教育散论》。1997年1月退休后,参加了《大众生活哲学》一书的撰写,后任省教育学会副会长10年,年愈古稀,仍写作和发表文章40余篇,计28.5万字,结集为《退耕录》,近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7.
曹聚仁(1900—1972),浙江金华人。现代作家,以散文见长。作品有《文思》、《北行小语》等。曹聚仁四岁时就开始读书。其父是清末维新党人,在光绪三十二年就办起了新式小学,却叫他从“四书五经”读起,一直读到《纲鉴易知录》、《近思录》。期间,《诗经》统背过九次,《礼记》、《左传》念过两遍,《尔雅》念过一遍。曹聚仁从小就善于思考,具有怀疑精神,他的父亲时常叫他读《近思录》,用的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注本。尽管《近思录》上有许多著名学者的种种不同说法,但其父却不能解释为什么同是贤人的话,会有那样的大不同,也不知偏向哪一面。有…  相似文献   

18.
《跬步斋读思录》是学术随笔的汇辑。作者游思于文林,有感而发,既有读书育人的心得、外出访学的随想,也有针对时风的杂感、学术研究的新见。与学术论文的洋洋洒洒、深沉厚重相比.它短小精悍、轻松自然,更多地体现了作者睿智的思想火花。正如作者在《自序》中所说:本书记录着“读书作文之路上的‘拾零’”,  相似文献   

19.
虞云国(1948-),男,浙江慈溪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宋史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宋代历史与文献的研究。撰有《宋代台谏制度研究》《细说宋朝》《宋光宗宋宁宗》等专著,主编《宋代文化大辞典》《中国文化史年表》,整理标校《文献通考·四裔考》《南部新书》《宣和奉使高丽图经》《菿汉三言》等古籍10余种,发表《论宋代第二次削兵权》《史坛南北二陈论》等论文数十篇。近年的文史随笔结集为《古今多少事》。最近,中华书局推出他关于《水浒传》的随笔结集《水浒乱弹》。  相似文献   

20.
虞云国(1948-),男,浙江慈溪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宋史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宋代历史与文献的研究。撰有《宋代台谏制度研究》《细说宋朝》《宋光宗宋宁宗》等专著,主编《宋代文化大辞典》《中国文化史年表》,整理标校《文献通考·四裔考》《南部新书》《宣和奉使高丽图经》《菿汉三言》等古籍10余种,发表《论宋代第二次削兵权》《史坛南北二陈论》等论文数十篇。近年的文史随笔结集为《古今多少事》。最近,中华书局推出他关于《水浒传》的随笔结集《水浒乱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