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课内容是笔者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学习需求,从江苏省小学教材的《画线羚部分内容中分解出来的。我把曲线分为两种形式——开口曲线(交叉曲线)和闭合曲线,采用“以扶为辅、以放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曲线画法的基本要领,领悟曲线画法的精髓。这一课既是“画图”软件的基本组成部分,又是对直线工具的补充和进一步深化,因此是本单元学习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小学三年级上册第10课。本课将曲线分解为单弧曲线、双弧曲线、闭合曲线三种,用简洁、易懂的方式,讲解了曲线画法的基本要领。我将本课内容分为2课时完成。本节课为第1课时,主要学习单弧曲线、双弧曲线的画法,这既是画图软件的基本组成部分,又是对直线、填充等工具的补充和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3.
李海军 《孩子天地》2016,(4):182-183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选自21世纪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系列教材,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第3章《画图常用工具的使用》的内容。它是学生学习完第二章《认识画图软件》后的课程,学生已经掌握画图软件的启动,已经窗口构成,为本次课打好了基础;学习本课为后续使用画图软件画画做好铺垫,使图画做到图文并茂,图片内容更趋丰富多彩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正>一、说教材《可爱的家》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三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教材关于画图板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矩形""椭圆""圆角矩形"工具,并能灵活运用工具绘制"可爱的家"。学生通过前几节课关于画图软件的认识、操作,已经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并能运用一些常用工具绘制一些简单的图画。本节课教材首先通过对优秀作品的欣赏,激发学生利用计算机画图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画图模块时,  相似文献   

5.
教材分析: 《请你认识我》原是广东岭南版《小学美术》一年级第五课的内容,教材本意是想让刚刚互相认识的小朋友通过书写自己名字和制作个性化的名片等形式,加深小朋友之间的印象及感情。我在这节课的基础上,让学生利用电脑程序中的“画图”软件来书写自己的名字并掌握画图程序中各个工具的使用方法。由于考虑到一年级小朋友对于电脑操作还不是太熟练,对画图软件也缺少必要的认识,所以我选择了二、三年级的小朋友为教学对象。  相似文献   

6.
《水灵灵的葡萄珠》是云南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三册第一课的内容,是计算机画图知识的初步认识,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电脑进行画图的基础之一,也是形成“了解熟悉——基本技能——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能力链的前提。教学重点是掌握画图程序中绘制画板的基本操作方法及相关命令的使用。针对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教学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用创设情境的方法设置一个任务,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动手,经历学习和操作过程,掌握画图程序中“命令”和基本操作方法。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自我探索、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  相似文献   

7.
《美丽的校园》是从宁波市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第四课的内容改编而来。这节课是在前一课学习了画图的基本操作之后,进一步学习画图中的几个重要工具:曲线、橡皮、放大镜的使用。通过创设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情景,让学生通过有层次的任务推进,完成知识和能力的建构,培养良好的信息习惯和信息素养。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展开有价值的,多元化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本课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实验本)小学信息技术二年级(上册)第8课,其内容有两部分:组合蜻蜓和复制粘贴蜻蜓,旨在向学生介绍画图软件,激发学生对画图软件的兴趣,在教材中这是涉及到画图的第二次课,对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画图软件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一、说教材《彩色世界》是《小学信息技术》(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编,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第一册第十八课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Windows基本操作和有趣的画图工具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掌握涂色工具的使用,并能解决简单的实  相似文献   

10.
教  材:北师大教材第二册第九课年  级:小学三年级课  时:1课时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重点:图片的选定、移动的方法、透明和不透明工具的使用教学难点:学会观察事物,用所学知识完成具体的任务教学准备:画图软件教学设计:1.学生和教材从教材本身来看,知识点多而且分散,包括选定工具、任意裁剪工具、透明、不透明、移动、复制、粘贴、取消等,都不太适合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一课时内掌握,因此我把该课分为两个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本课的内容处在整个画图软件的中后段部分,学生掌握了画图软件的各种绘图工具的使用后,对…  相似文献   

11.
薛晖 《儿童音乐》2014,(2):48-49
正【例5】《小黄帽》是由长沙市岳麓区桐梓坡小学柳昀老师设计并执教的一节课。这是一节小学三年级的唱歌课,内容来自于湘艺版实验课标音乐教材三年级下册。柳昀老师为《小黄帽》一课设定的教学目标:能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小黄帽》,并能自主、有创造性的参与表现歌曲;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能真正体会到交通安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教材结构】《彩色世界》是江苏省编教材信息技术小学上册第13课的内容。它是对画图知识铺垫的延伸,贯穿着以后的整个画图教学。从教材的安排和课文的内容来看,这一课属于画图软件中的基础知识点,其目的在于教会学生如何置换前景色和背景色,以及对封闭图形进行色彩处理的方法。本课首先以几幅彩图引入课文,接着介绍了置换前景色、背景色的方法,接着以彩色房子为例,介绍了"涂色"工具,在读一读中提到"还可以用‘喷枪’‘、刷子’‘、取色’"工具来处理图形的颜色,最后以画几个简单的彩色图形作为练习。  相似文献   

13.
一、说教材 “初学画图”是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初中第三册的第九课。主要是面向初—年级初学画图软件的学生。本册书从第九课到第十四课共六课内容。讲述如何运用电脑绘画,使学生掌握运用电脑绘图工具绘画,让学生领略电脑绘图的神奇。初学“画图”这一课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画图软件,了解画图环境,认识各种画图工具圾其大概功能。重点学习使用“铅笔”工具画图,  相似文献   

14.
一、说教材 “初学画图”是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初中第三册的第九课。丰要是面向初一年级初学画图软件的学生。本册书从第九课到第十四课共六课内容。讲述如何运用电脑绘画,使学生掌握运用电脑绘图工具绘画,让学生领略电脑绘图的神奇。初学“画图”这一课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画图软件,了解画图环境,认识各种画图工具及其大概功能。  相似文献   

15.
《调整图形》是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上册)第13课的内容,"画图模块"的重要一课。是在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画图工具操使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图形进行简单的处理,并学会对操命令的使用。教材通过对一朵花进行"旋转/翻转""拉伸/扭曲"作,改变花朵的方向、形状和大小等的具体任务,让学生感知  相似文献   

16.
李筱莹 《广西教育》2014,(25):63-64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强调:数学活动应该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确,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读懂学生,正确把握学生的探究起点,课堂才有根,课堂才有效。而教学前测正是帮助教师找准教学起点的有效手段之一。以此为目标,五年级下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这一课的教学准备策略,笔者设计为两个步骤:一是研究教材意图确定教学起点;二是通过前测试卷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思维逻辑,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一、通读教材,了解教材意图《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内容。关于分数加减法,人教版  相似文献   

17.
《剪贴图形》是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上册第17课的内容,教材主要介绍图形的复制、粘贴、旋转、翻转等绘图操作技巧,是画图模块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从内容体系看,剪贴图形既是对学生已有画线、画图形、涂色及修改图形等画图技能的提升,又是后续进行图形创作的主要技能手段。从实践角度看,剪贴图形的操作属于较高层次的技能。通过这种操作,可以创作出许多形态各异的图形,容易让学生产生成就感。  相似文献   

18.
《剪贴图形》是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上册第17课的内容,教材主要介绍图形的复制、粘贴、旋转、翻转等绘图操作技巧,是画图模块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从内容体系看,剪贴图形既是对学生已有画线、画图形、涂色及修改图形等画图技能的提升,又是后续进行图形创作的主要技能手段。从实践角度看,剪贴图形的操作属于较高层次的技能。通过这种操作,可以创作出许多形态各异的图形,容易让学生产生成就感。  相似文献   

19.
学写日记,是小学三年级第二学期的一项主要教学内容。怎样指导学生学写日记呢?一、依据教材,指导方法小学语文第六册教材中选编了《雷锋日记二则》一课,这是学生初次接触日记,教师要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日记的书写格式。在理解两则日记内容的基础上,懂得日记就是写...  相似文献   

20.
一、教材分析 《色彩给人的感觉》是人美版九年义务教材小学美术第九册第九课的内容。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感受色彩,区别色彩的冷暖倾向,使学生能正确合理地在绘画和生活中使用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