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小学对外文化交流.是基于一定数量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积蓄之后的国际理解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F0002-F0002,F0003
2010年5月13日至5月27日,美国短期留学生Jonathan Burgin一行六人到我校作短期交流学习。在此期间,外语系和对外合作交流处为他们开设了汉语课、中西文化交流、昭通文化简介、民族文化欣赏等课程。还组织了英语角、篮球赛、文艺演出等丰富的课外活动。通过这次交流活动,使中美学生之间相互了解了两国的历史、民俗及传统文化,促进了中美两国大学生的友谊。  相似文献   

3.
对外文化交流的意义不仅是学习借鉴,同时也是展示自身文化,增加相互了解和信任的过程。南通对外文化交流经历了“单一贫乏”“双向丰富”和“平衡发展”三个阶段。在坚持吸收其他文化的同时,南通文化还应大步“走出去,让世界了解南通,从而更好地促进南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青海师范大学位于青海省省会西宁市城西湟水之滨。学校创建于1956年,初名青海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扩建为青海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青海师范大学。1997年,原青海师范大学与原青海教育学院合并组建青海师范大学,2000年,原青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并入青海师范大学。之后,原青海省水利学校、原青海省银行学校相继并入青海师范大学。经过几代师大人50年的艰苦努力,学校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重点,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并举,特色鲜明的办学格局,已经  相似文献   

5.
《求学》2004,(7):128-128
【概况】青海师范大学是青海省省属的,以职前职后师范教育为主.以本科教育为重点,兼有研究生教育、非师范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少数民族藏汉双语师范教育的重点院校。学校始建于1956年,1997年与原青海教育学院合并,2000年原青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并入学校组建成新的青海师范大学。学校被藏、川、甘、青、滇五省区藏族  相似文献   

6.
陶红 《留学生》2011,(11):30-31
从外交官到文化交流工作者1999年,孟海东参与北京市委宣传部的一个课题:“加入世贸组织后北京文化产业的应对策略。”首次对北京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调研,撰写的调研报告得到北京市文化宣传方面领导的充分肯定,认为该报告具有可操作性。2005年年底,北京文化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北京市文化宣传方面领导亲自找到孟海东,希望他能回国进行一些开创性的工作。应祖国文化工作的召唤,孟海东告别了外交官生涯,于2006年年末回到国内,开始肩负起他的文化工作者的重任。  相似文献   

7.
唐代是中国古代对外交流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在频繁的交流和往来中,中外使节、商人、留学生、僧侣等起到了重要的媒介作用。这些人群在当时的活动.为我们了解和研究唐代的对外文化交流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本文力求全面地综括这些人群载体及其在唐朝对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以获得对唐代对外文化交流这一论题较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进行和国人走出国门力度的不断加大,中外文化的传播交流已经成为摆在中国政府和人民面前的重要任务,认真分析并找出增强中华软实力的路径非常重要而迫切。  相似文献   

9.
青海师范大学简介青海师范大学始建于1956年,原名青海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扩建为青海师范学院,1984年改为青海师范大学,成为青海省规模最大、在校学生人数最多、师范类系科齐全的高等学府,系省属重点大学。校址座落在西宁市西郊湟水之滨。学校占地221...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教育科学》2006,(2):F0002-F0002
青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创建于1954年,其前身是西宁高级中学,1959年更名为青海师院附中,1984年更名为青海师大附中。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元素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代表中国文化发展的先进性,随着国际间文化交流的频繁加剧,如何更好的理解中国元素,在古老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创新中国元素,实现文化元素在中国的"新特色",赋予其新的生命力,代表中国走向世界,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中国元素的内涵界定入手,阐述了中国元素是政府外交的有益补充和特殊作用,并对发展策略进行积极的探讨,旨在增强全国人民对民族文化认同和对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提升中国人民文化主体意识,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凝聚力,树立中华民族的世界文化新形象。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5,(A1):18-19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经济地位的提升,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日渐频繁。但在对外文化交流的思想碰撞中,中国需要坚守自己的民族文化,运用多元且灿烂的中国元素。对此,文章主要解读中国元素,分析其在对外文化交流中的运用与融合路径,助推中国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13.
漆器和漆艺最早产生在中国,远自汉代开始向外输送,并代代相传,不绝于迹,构成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篇章,然而,有关中国漆器,漆艺的文献记录和研究相当匮乏,有关漆与中外文化交流的关系也注意不够,本文通过搜索考古和中外文献资料,着力对中国古代漆文化在对外交流中的表现作些勾勒,以显示中国古代的漆和漆艺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14.
在佛教中国化的过程里,中国僧人朱士行作为开创对外文化交流的第一汉僧,他的求法活动,不仅加强了中国人对佛教经典和佛教文化的了解,同时,对把中华文化介绍到了西域,其历史作用是不容低估的。  相似文献   

15.
教育学科简介教育学科是青海师范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是青海省重点学科。2000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获"教育学原理"硕士学位授予权,2001开始招生;2005年获批"课程与教学论"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开始招生;2011年获批教育学一级硕士学位授  相似文献   

16.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提高高校外语人才培养质量对辽宁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和扩大对外开放,发展经济意义重大。辽宁高校必须抓住辽宁对外开放的发展战略机通,以发展大局和市场昔求为导向,着眼对外经贸和文化交流需求实际,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密切协作,相互依托,形成互动,不断创新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新型外语人才,为楚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7.
【目标导学】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既包括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与人员往来,也包括经济、科技、思想与文化的交流。文明史观背景下的历史复习,尤其需要注意中外思想与文化的交流及其影响。本专题涉及的主要考点集中在中国古代三个时期:两汉时期、隋唐时期与明清时期,需要关注的主要交往国家与地区  相似文献   

18.
美国对外文化交流中的政治因素(二)──美国对外文化交流在“冷战”中的地位与作用方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美国势力在全球的扩张,美国公开提出了所谓领导世界的目标。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罗斯福在一次演说中就毫不讳言地表示,美国的目标在于负起“领导国际...  相似文献   

19.
对外文化交流是全球化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的文化交流呈现出良好的态势。文化交流既推动了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有助于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但是,在文化交流中,无论是文化交流的内容,还是文化交流的内涵以及文化交流的话语权方面都存在着不利于文化软实力的方面。因此,我们首先要确定自身的文化内涵和特征,并通过核心价值观的展示赢得良好的国家形象,赢得国际话语权,破解"中国威胁论"的难题。其关键是通过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和创新为推动文化交流的扩大从而提升文化软实力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0.
孔子日:“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一直铭刻于每个人的心中,当然每个行动都隐含着思想的驱动和当时当地文化的熏 陶,那么本文将采用比较法从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一些器物具体分析当时该地区及周边地区的文化和对外的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