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静看檐蛛结网低”,说的是:诗人无事静坐堂前,看屋檐下的蜘蛛结网。因为能看到蜘蛛结网,所以才有“结网低”的感触。蜘蛛结网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捕食飞虫,诗人也知道这一点,但是,诗人又同情小飞虫,为它们打抱不平。“无端妨碍小虫飞”,蜘蛛的网结得太低,妨碍了过往的小飞虫。  相似文献   

2.
当前,古诗文阅读在语文学习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学习科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关于教和学的跨学科研究领域,本文在学习科学的视域下,探究古诗教学的路径,力求通过系列尝试,真正提升学生对古诗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3.
先看江总的《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薇山亭赋韵》:  相似文献   

4.
在浩瀚的诗海中 ,一些优美的诗篇 ,不仅使我们获得艺术的享受 ,同时也使我们从文学角度认识和了解世界 ,获得宝贵的科学知识。唐代诗人王维有一首七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被称为千古绝唱。“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真挚地表达了对亲友的思念之情 ,同时还向我们描述了佩带茱萸避灾的民间风俗。茱萸是芸香科植物 ,茱萸未成熟的果实 ,含有挥发油 ,气味芬烈。现代药理证明 ,茱萸能治疗诸多疾病。一句唐诗 ,包含了丰富的医药学知识。诗圣杜甫晚年病痛缠身 ,在现存的 14 0 0多首诗中 ,有 …  相似文献   

5.
古诗中的情     
赵峰 《语文知识》2003,(2):43-44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郁于中,方能发之于外。为诗为文,均少不了一个情字。鉴赏诗词,只有准确把握诗中抒发的感情,才能对诗词的主旨、意境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概括古人诗中所抒之情,大致有以下几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为了揭露北京女师大校长杨荫榆迫害进步学生的罪行,为受害学生伸张正义,在《咬文嚼字》(三)一文中,活剥曹植“七步诗”, “替豆萁伸冤”:  相似文献   

7.
1.好客。唐代的崔道融写道:"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篱外不知是谁家的小船,忘了系缆绳,被悠悠的春风吹进了钓鱼湾。正在水边垂钓的小童,误以为有客来访,  相似文献   

8.
9.
通感,就是在叙事状物时运用词语,使不同感官的感觉相互沟通。我国古代诗歌中常用通感手法,如“风来花底鸟声香”,将听觉的声音转化为嗅觉的气味, “鸟抛软语丸丸落”,将听觉的声音转化为视觉的形象。白居易《琵琶行》“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鸣”,以银瓶乍破和铁骑刀枪之声,描绘视觉形象,引起人们的听觉联想,产生动人的艺术力量。  相似文献   

10.
古诗,简短却有物,意赅却有情。通常我们在古诗教学中的难点所在就是引导学生进入诗境,即透过字里行间去想象其意境,与诗人共喜乐、同悲愁,从而理解诗意,体会诗情,领悟作者遣词用字之精妙,感受祖国语言之魅力。  相似文献   

11.
12.
《古诗十九首》作为古诗文本的代表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历来诗人对其评价极高,其原因之一在于意象的运用.在艺术形式上,《古诗十九首》通过运用意象对后世诗人创作五言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建安之杰”的曹植就是一例,文章通过分析曹植后期诗歌在意象方面对《古诗十九首》的继承接受,力求达到对二者风格和艺术形式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古典诗歌中,往往把物当人来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行为和意识,这便是古诗中的拟人。这种写法在古诗中屡见不鲜。例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明月能解人意,为友人传情达意。“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江水也知道依依惜别。“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出塞》),羌笛也会有怨恨的情绪。“不应有恨,何事向别时圆”(苏轼《水调歌头》),明月似乎也有怨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春蚕忠贞不渝,蜡炬因情流泪。诸如此类,把人的情感…  相似文献   

14.
古诗中的牧童实际上已经成了诗人理想的化身。 清代诗人袁枚写过一首牧童捕蝉的诗《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诗歌写一个牧童一边悠闲地骑牛漫步,一边唱着嘹亮的山歌,歌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一篇探究王维诗趣的文章,浅析古诗中的禅味与哲理。  相似文献   

16.
《辅导员》2011,(13):122-122,88
大家都算过数学,朗读过诗歌,可是看起来八竿子也结合不到一块儿的两门学问.竟然也可以有趣,丰富!这里有几首很奇特的数诗谜,聪明的你能算出来吗?  相似文献   

17.
陆机的《拟古诗》,虽然在内容上缺少创新,但在五言古诗的发展上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它初步扭转了当时人重四言诗轻五言诗的倾向,为五言诗的进一步发展扫除了障碍。在艺术形式上,陆机的《拟古诗》更加精美,更讲究艺术技巧,体现了五言古诗由俗到雅的发展趋势。陆机的《拟古诗》对晋代及其以后的拟古诗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人们学习的标准和榜样,从而拟古成为一种学习前人,提高诗艺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以虚字入诗,常常为一些诗人所采用;作为诗歌的美学表征之一,虚字在诗歌韵律、结构、情调等方面都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要对古典诗歌的文学性,亦即使语言材料具备文学特征的那些因素做出合理、全面的释解,就不能不考虑到“以虚字入诗”这一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9.
苗夏梅 《现代语文》2006,(12):25-25
在中国历史上,曹植的“七步诗”家喻户晓。许多人年少时所学的《七步诗》只有四旬:“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而现在出版的《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中的“七步诗”却有六句:“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原因是,四句版的“七步诗”属于节选,六句版的“七步诗”才是标准的。其实,历史上的曹植在金殿上作的“七步诗”不是这首诗,而是另外一首七步成章的“斗牛诗”。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上往往否定曹植"七步成诗"一事的真实性.文章拟从《世说新语》的历史性,《三国志》的作者、注者对曹植、曹丕的不同态度和曹植诗歌内容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证明这个故事应该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